分享

2021年终盘点 | 自动驾驶战局明朗,两大场景开启商业化竞赛

 AutoLab 2021-12-09

AutoLab

2021年是自动驾驶在国内真正破圈的一年。

这一年华为ADS开始对外展示,人车混流路段的稳定表现令人诧异。这一年文远知行和百度Apollo的自动驾驶车开进了广州疫区,撑起物资运输的生命通道令人感动。这一年长城魏牌摩卡NOH智慧领航版上市,高阶辅助驾驶开始走上燃油车令人振奋。这一年阿里达摩院联合毫末智行推出的末端物流无人车开进了200多所高校,双十一期间累计配送快递100万件的成绩令人赞叹。


随着大众对自动驾驶关注度以日剧增,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分布也逐渐明朗。

L4级自动驾驶领域形成了百度Apollo,以及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自动驾驶初创企业构成的一超多强局面。L2+辅助驾驶领域,背靠长城汽车的毫末智行,开始为长城提供NOH智能驾驶落地应用,凭借长城庞大的市场占有率,高阶辅助驾驶开启加速落地的新时代。

除了高阶辅助驾驶之外,毫末智行在末端物流无人车领域也崭露头角,站在2021年年末的时间点上,这两块落地厂家都切的相当精准,是实打实的自动驾驶落地场景切割专家。这样的精准,来自毫末智行对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熟稔,以及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


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元年


今年11月,北京正式批准Robotaxi收费运营,百度Apollo和小马智行成为首批获得收费资质的自动驾驶公司。两家企业都参考传统专车的定价,但也都会以优惠补贴的形式来降低前期的使用门槛。

目前在开放收费的测试区域内,有近100台Robotaxi开启来收费载人客运服务。虽然现阶段的运力和运费收入都还比较少,远达不到实现自我造血的量级,但这对Robotaxi企业而言标志着,自动驾驶已经从测试,成长为商业化运营。

货运领域同样在2021年迎来了春天,自动驾驶物流企业图森未来和智加科技先后完成了美股上市。百度Apollo、小马智行、文远知行也开始加入战场,布局自动驾驶卡车。此外聚焦城市无人驾驶货运场景的应用也开始出现,文远知行联手中通快递、江铃汽车推出同城货运自动驾驶货车RoboVan。


此外还有聚焦末端物流的自动驾驶小车,今年双十一期间,阿里达摩院推出的350多辆“小蛮驴”无人车,10天内配送100万件快递,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动驾驶末端运输在商业上的巨大可能性。“小蛮驴”是由阿里达摩院联手毫末智行推出,每天最多能送500份快递,目前主要聚焦在大学校园场景。

最为令人感到兴奋的是面向乘用车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2021年华为、大疆、商汤等科技公司都对外展示了Door to Door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但产品体验最快都要到2022年。

也有已经能体验的方案,长城魏牌摩卡NOH智慧领航版,便搭载了毫末智行提供的NOH智慧领航辅助驾驶系统,能够在高精地图覆盖的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实现按导航路线自主选择最优车道及自主上下匝道,是国内继蔚来NOP、小鹏NGP之后,第三家交付车主使用的领航辅助系统。


按场景落地逐步成为共识


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背后是现有自动驾驶基础支撑的场景化落地。我们都很清楚,自动驾驶在乘用车上的真正普及,目前仍需要5到10年。

现有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已经能够解决绝大多数场景下遇到的问题,但仍有1%的极端场景是需要逐步克服的。但自动驾驶的大规模普及,恰恰是由这1%的极端场景决定的,因为安全是自动驾驶的第一要义,一个系统无法解决极端场景下的安全性,就不具备商业落地的可能性。


因此基于当前技术能力,寻找匹配的落地方案是最佳选择,这一方面因为现有技术已经足以应对部分简单场景,如果不用就是对技术的浪费。另一方面自动驾驶的发展是需要行动中探索的过程,只有通过技术落地,才能收集更多有价值的数据来优化算法模型,同时也让智能硬件成本得以降低。

可以看到2021年,国内已经几乎没有提L3自动驾驶的车企,而按场景落地则成为越来越多被提到的词。自动驾驶涉足的场景目前非常广泛,有港口、矿山、园区、机场、景区、高校校园、城市微循环巴士等,都有对应的自动驾驶客运或货运的应用。

对乘用车而言,全场景的辅助驾驶方案成为了新的突破方向,极狐阿尔法 S 华为HI版、蔚来ET7、小鹏P5,都将实现覆盖高速、部分城市道路、泊车的全场景辅助驾驶,但对外公布的推送时间都在2022年,能给消费者带来怎样的体验还是未知数。


末端物流无人车和领航辅助更切消费需求


目前能够被消费者感知的自动驾驶技术红利,最大的还是末端物流无人车以及领航辅助功能。不久前一位老人在取快递的途中猝死引发了热议,我们除了质疑快递公司在事件中表现的机械和缺乏温度外,也看到了自动驾驶在这类场景中的迫切需求。毕竟机器和算法,很多时候确实会比人和机构更具人文关怀。

小区、园区、高校是环境较为简单,但人流密集的场景,场景简单意味着具备落地的技术可行性,而人流密集则意味着真实需求的旺盛,具备商业可行性。特别是疫情环境下,很多物流运输都无法直接上门,这为最后1公里的运输带来了极大不便。此外,老龄化问题也对无人物流有着迫切需求。
 

如果地面的末端物流无人车,以及针对无电梯老校区的物流无人机,能够更大规模的落地,不论是疫情还是老龄化下的末端物流问题,都能被自动驾驶技术所解决。

目前国内末端物流无人车中,京东、美团、阿里(菜鸟驿站和达摩院)是主要玩家,新石器、白犀牛、行深智能等企业初创企业也聚焦这一场景,还有毫末智行推出的末端物流无人车“小魔驼”也在和物美多点等头部物流企业联合运营。此外有意思的是,虽然技术各异,但美团、阿里的无人小车在落地上都使用了毫末智行打造的无人车生态平台“小魔盘”。


领航辅助功能(按导航匝道到匝道的辅助驾驶功能)也是自动驾驶落地的重要一环,目前虽然市面上推出了诸多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但实际上消费者对辅助驾驶技术的感知依然还很弱。

现阶段几大图商都已经完成全国高速公路,和核心城市的城市快速路都已完成了高精地图的采集,千寻位置和中国移动也能够提供稳定的厘米级高精定位服务,领航辅助功能是具备大规模使用技术先决条件的。高速公路场景较为单一,人工驾驶很容易疲劳,领航辅助功能能够极大缓解疲劳,从而提升高速行车的安全性。

不过国内市场能够买到具备领航辅助功能的车型,也仅有特斯拉全系、蔚来全系、小鹏P7、长城魏牌摩卡NOH智慧领航版、广汽埃安V Plus,即便是2021款理想ONE,也是近期才刚刚开启领航辅助功能的OTA。


这些车型中,也仅有长城魏牌摩卡NOH智慧领航版一款燃油车车型,现阶段燃油车依旧是汽车消费主力,这意味着绝大多数车主是无法体验领航辅助功能带来的安全提升。

目前推动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到更高的渗透率的大旗,是被长城扛起的,长城早在两年前投资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毫末智行,现阶段已经能够为长城提供可靠的辅助驾驶系统方案。预计2022年底,长城汽车会有34款车型搭载毫末智行辅助驾驶系统,约占整体待上市车型80%,未来三年搭载毫末智行辅助驾驶系统的乘用车,总量将超过100万台。

高阶辅助驾驶复杂且安全等级非常高,对车企而言是需要非常慎重考虑的事情,一方面需要对技术供应商足够的信任,另一方面也需要双方足够的了解,共同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毕竟一旦发生事故,对品牌形象会造成极大的打击。

其次高阶辅助驾驶是需要依靠数据训练,持续迭代优化的,这在和供应商的合作中又产生了两个负责的问题,首先是数据的归属权以及数据隐私的安全保护,数据在当下技术环境下就是非常重要的财富,车企必然不愿意让供应商拿走,其次如果发生用户隐私信息泄漏,多车企品牌形象同样是极大的打击。其次是合作模式问题,持续迭代意味着这已经不是“一锤子买卖”,需要长期配合。

正是这些复杂的问题,阻碍了主力车企向市场投放搭载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的产品,因为绝大多数车企的利润率不足以支撑在自动驾驶研发上投入庞大研发经费,这导致了无法组建完整的研发团队。同时和技术供应商的复杂关系,也让车企在商业模式上需要做一定调整,目前多数车企选择了和技术伙伴组建合资公司的形式,例如比亚迪和Momenta,具体的成果就需要2到3年后了。


长城和毫末智行的模式在信任度上是具备天然优势的,北美的车企也都普遍采取了同样的做法,例如通用汽车和Cruise,福特和Argo AI。得益于这种优势,毫末智行的领航辅助功能能够快速应用在长城体系的车型中。

凭借长城汽车领先的市场占有率,高级别辅助驾驶功能能够更快地被消费者体验感知,这对自动驾驶的发展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警惕技术乌托邦,自动驾驶不能镜花水月


技术的发展一旦与人们的体验升级所脱钩,那它就不能是一项值得投入巨大人力无力的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到场景落地的阶段,我们应对警惕技术乌托邦,避免在一些与人的实际需求不相符的落地方向,而应该更聚焦在切实对人们当下生活产生积极影响的场景。

从这个角度而言,末端物流无人车和高阶辅助驾驶推广是当下比较明朗的两个方向,能够切实解决用户痛点,改善我们的生活和出行,值得更多的资源投入。

科技的发展一定要回归人文关怀,自动驾驶的进步一定是与消费体验升级保持步调一致的,浮于表面的应用终究只会是一场虚空盛宴。希望自动驾驶的发展能够挖掘更多这类能改善我们生活的场景,让更多人享受到自动驾驶带来的便利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