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州作家】李相林:酱 豆

 中州作家文刊 2021-12-09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877】

 酱   豆

河南商丘          李相林

秋天来了,豆叶黄了。我又一次回到了故乡,走进了豆田。看到遍地金黄、即将收割的大豆,我又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腌的酱豆。

对于我们这一代出生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河南人、尤其是豫东地区农村庄稼人来说,歺桌上的记忆,除了杂面锅饼、红薯面窝窝头之外,最难忘的可能就是酱豆了。


那时候,我家人口多,家里穷。在我的记忆里,每年麦罢(麦收之后)母亲都要炒上几十斤黄豆,腌上两大坛酱豆,足够一家人吃上一年的。就这样,年年吃酱豆,天天吃酱豆,一直吃了二三十年。

腌酱豆,说着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它要经过炒—捂—腌三个不同的制作程序,里面还有许多窍门儿。

首先是炒黄豆。

每年夏天,母亲都要选用当地最好的大豆品种——“牛毛黄”作为原料,经过筛子筛、簸箕搧,除去豆子里的坷垃、煤屑、石子等杂物,还要检出带有虫眼、霉变的豆籽。这样经过挑选的大豆,个个颗粒饱满,黄灿烂的,好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金豆子。这样拾缀干净以后,再用湿抹布蘸水擦一遍,彻底清除了大豆粒上的尘土,就可以准备翻炒了。

炒黄豆,一定要用地锅。那时候,往往是母亲在锅台上翻炒,我在灶下烧火。开始火头可以大一些,待到铁锅烧热以后就要小火慢烧。等到锅里出现“嗑吧、嗑吧”的豆籽爆裂声时,火头还要小一些,熄熄泠泠烧着就行了。母亲用锅铲子不停地翻炒着,火苗儿慢慢地燃烧着。等到豆粒儿由金黄变为桔黄色,捏几颗豆粒放在锅台上冷一会,用手指头一捻皮儿就脱落了,黄豆就可以出锅了。

母亲事先准备好一个大斗盆,里边盛着大半盆凉水。黄豆炒好后,母亲把滚烫的炒黄豆倒进凉水里,一股水蒸气腾空而起,伴随着焦黄豆遇水膨胀发出的“嗑嗑吧吧”的声音,水盆里冒出一个个水泡来。

半个小时过后,水盆里的炒黄豆充分膨胀,体积增大,表皮松软。母亲用笊篱把豆子捞出来,盛进大馍筐里,沥去水,稍加晾晒,就进入了制作酱豆的第二道程序——捂酱豆。


捂酱豆要用大麻叶。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老家村前村后的沟沟坎坎上,生长着一种野生大麻叶,青杆绿叶,十分旺盛。叶片大如团扇,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植物清香。用它来捂 酱豆,既清洁又环保,吸收着植物精华,增加了酱豆的醇香。五月的阳光下,我拎着小竹篮,跑遍了荒沟野坡,掐来了满满一篮子大麻叶,足够用来腌酱豆的。

捂酱豆,天气越热越好。同时要选在通风凉爽的地方。炒黄豆沥水晾晒后,母亲把它倒在簸箕里,撒上面粉,充分拌匀,使面粉牢牢地粘在每一粒豆子上。接着,母亲在窗下放张小床,床上放个竹帘,竹帘上铺满一层大麻叶,把豆子倒在麻叶上,摊平,厚约二指,再放上一层大麻叶;最后盖上一床干干净净的薄被褥,捂得严严实实的。这就叫做“捂酱豆”。

捂酱豆,需要半个月左右。在生物菌的作用下,豆粒儿长满了绿茸茸的绒毛,并且凝结成块。这时候,母亲把豆块掰开,用手搓开,然后用簸箕把麻叶和绿毛搧出去,再用清水反复淘洗,直到豆籽上光光溜溜为止。

腌酱豆,首先要熬好佐料水。根据黄豆的多少,母亲往锅里添上适量的水。我把水烧开,母亲再放上八角、茴香、桂皮、生姜、香椿叶等佐料(调味品),然后小火慢烧二十分钟左右,冷凉备用。接着,母亲切开一个大西瓜,掏出瓜瓤,然后一层豆子一层瓜瓤盛在酱豆缸子里,再按一斤黄豆三两盐的比例撒上大盐,最后倒入佐料水,以水漫过豆子二指为宜。母亲把酱豆缸子放在院内朝阳的一个木墩上,用白棉布盖住口,再用纳鞋绳子扎紧,放上一块玻璃防止雨淋进水。经过太阳曝晒两个星期,腌酱豆就大功告成了。

腌好的酱豆,上面飘浮着一层厚厚的白色絮状物,称为“酱豆蛾子”;下面则是透着酱红色光泽的酱豆了。刚刚打开酱豆缸子的时候,一股浓郁的酱香味扑鼻而来,简直令人垂涎!

酱豆咸而可口,且有淡淡的西瓜甜味,鲜美而醇厚;尤其是偶尔吃个西瓜籽,越嚼越香,那个香味难以用文字来形容。酱豆能够长期保存,且经济实惠,从而成为那个物质匿乏的年代歺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家常菜。


记得那些年,毎到吃饭的时候,刚刚出锅的窝窝头端上饭桌,再盛上一盘酱豆,点上些小磨香油,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吃着窝窝头,就着酱豆,喝着小米粥。粗茶淡饭,虽然日子过得艰苦,却充满了温馨和欢乐。

腌酱豆,实际上是一种生物发酵的自然过程。十几斤普普通通的大豆,经过一系列制作流程而演变为一坛美味的酱豆,化腐朽为神奇,这里面隐藏着许多科学道理。这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舌尖上的中国”——具有豫东特色的美味佳肴之一。

再也吃不上母亲腌的酱豆了,她老人家已经去世十八年了。虽然,我和妻子也模仿着母亲的做法腌了两次酱豆;但是,没有了地锅和麻叶,却怎么也做不出母亲做的味道来。也曾经从超市买过一瓶“海天酱豆”,更是徒有其名;与母亲腌的酱豆味道比起来,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

又是一年豆叶黄。


中秋时节,我又一次回到了故乡,走进了豆田。看着遍地金黄的大豆,我仿佛又看到了母亲。看到了母亲熟悉的身影,看到了母亲炒黄豆的缕缕炊烟,闻到了酱豆的阵阵醇香,还有那一抹挥之不去的淡淡乡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