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读《柳传志给杨元庆的信》,我终于明白为啥联想不能变成华为了

 老方说 2021-12-09

现在有很多批评联想的声音,我认为联想之所以引发这么多的批评,有这样一个原因。

那就是联想曾长期给人以“民族企业”的印象,它成立几十年来,在中国获得了大量的荣誉、名声和财富。

可以说,国人能够给它的,都已经给它了。

那么,居功须担责,既然国人给了你这么多,你就应该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但联想自己好像不这么看,它们觉得自己是一家“全球性企业”,是一家完全市场化的商业公司。

一台电脑,国外是高配置低价格,国内一度是反过来(现在差别应该小很多了),这也难怪人们愤怒了。

如果没有华为作对比,联想其实还不错,数十年稳健经营,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但是——重点是但是,相比无资金、无资源、无技术起家的华为,联想的起点是很高的。

联想背靠中科院,有资金,有技术,有人才,既能卖产品,又能拿地皮,很快就做得风生水起。

相比气势如虹的联想,华为那时候有点惨,据华为初期的老人回忆,他们去深圳找工作,提起华为,一度被人认为是“几个渔民”搞得小公司。

论资金论技术,论产品论人才,华为完全跟联想没法比。话说任正非一开始也是做贸易,联想那时更像是“技工贸”路线(倪光南还在的时候),后来我们就知道了,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大。

那么,为啥联想不能变成华为呢?或许我们可以从柳传志给杨元庆的信里找到答案。

柳传志无疑是联想的关键人物,柳传志可能会觉得委屈,当初是拿了20万启动资金,但是他做大了联想,给出了数千倍的回报啊,这难道不是功劳吗?

我们不否认柳传志的经营才能和贡献,我们在意的是联想在IT行业变革中的定位和作为——它本来是可以为民族IT和高科技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的。

好了,有些事越说越生气,我们还是继续说主题。

柳传志生于1944年,杨元庆生于1964,柳传志可以说是杨元庆的父辈。从很早开始,中年创业的柳传志就开始物色自己的接班人。对于销售才能出众的杨元庆,柳传志是很喜欢的:

“私营公司的老板喜欢有能力的人才主要是为了一个原因——能给他赚钱,有这一条就够了。而国营公司的老板除了这一条以外,当然希望在感情上要有配合。谁也不愿找个接班人,能把事做大,但和前任关系不好。开句玩笑,找对象如果对方光漂亮(相当于能力强)但不爱我,那又有什么用?”

单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柳传志和任正非、联想和华为的不同,任正非曾表示,华为公司不能把希望建立在个别英雄人物身上,成败系于一人,企业的“魂”不能等同于老板。

一个成熟的公司应该有治理章程和迭代更替的秩序,不能是由某个人去“指定”。

而在柳传志的心目中,杨元庆作为他的接班人,必须是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能赚钱,一个是“爱他”。其实柳传志蛮诚实的,他说出了很多老板的心里话。不然的话,就算是亲儿子,也难以做接班人,是吧?

柳传志特别点出,杨元庆要在“德”上立得住,而这个“德”有两层意思,一个是“要忠诚于联想的事业,也就是说个人利益完全服从于联想的利益。”这是公开的说法。

还有一个是要私下里说的,“不公开地讲,还有一条就是能实心实意地对待前任的开拓者们——我认为这也应该属于'德’的内容之一。”

事实证明,柳传志没有看错人,杨元庆在执掌联想后,确实有力保障了柳传志等人的利益。

柳传志在信里所说,都很现实,我们也能理解,但总感觉有种说不上来的气质,让人难免怀疑联想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就这?

很难想象任正非在华为会这样谆谆告诫自己的接班人:你想接班就要努力为公司赚钱,更要“爱”我们这些元老啊……

柳传志让杨元庆要加强与自己的沟通和交流(方方面面的),要“产生真正的感情交流”,接受他的指导。态度尽显“一家之主”的权威和霸气。

所以,在创始人的层面,在文化和价值观的维度,企业由内而外的不同,联想就注定了不能够成为华为。实际上,在中国企业界,很多老板都有帝王思想,而华为才是企业界的一股清流。任正非从不在乎个人有多大的利益和个人的财富、名誉有多少,他的目标很单纯,那就是做成一个很大的事业,为别人创造价值。

迄今为止,华为公司有121269个员工持股为股东,任正非一手设计和主导了华为的组织变革,在文化、制度和治理等层面建设了一整套无生命的管理体系。因此任正非告诉外界,不要担心华为没有接班人——接班人太多了。

最后,希望大家不要再拿联想和华为比了,两者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