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读史的心态:看《东晋门阀政治》有感

 濠上三寻 2021-12-11

外面狂风乱做,屋内书香四溢。

读着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脑海中再次浮现那个问题: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读历史?

历史,本质上是时间和空间浓缩下来的精华。但这精华从三观层面却有是非成败、忠奸善恶之分。

于是我们读史时不知不觉,也被戴上了有色眼镜:白面的曹操,黑脸的张飞,红色的关公;志存高远的诸葛亮,狼子野心的司马懿,风流隽雅的王导,谋权篡位的桓温。

总之,他们每个人都是打着价值标签载入史册的。这些盖棺定论的标签让我想起“湘西赶尸”里整齐排列的僵尸们额头上的道符。

历史人物早已作古,让他们自己诈尸来讲述平生功过,几无可能。

若单看他们传记,就像我前面所说,掺杂太多史家私货,与人物原型相差甚远。

比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制造的汉武帝晚年形象,这个形象担负着影响大宋治国策略的神圣职责。司马光依据现实需要给汉武帝编排一个角色,上演了一场因好大喜功导致国空民怨而悔过罪己的政治大戏,至于这戏符不符合真实历史,已无法证实。但随着时间的不断流失,后人的相继粉饰,到了今天,汉武帝晚年悔过,在众人心中,已是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我们对一些“不容置疑”的历史,从不质疑?

为什么我们看待历史人物,更多是价值判断?

这两个问题,经过几年的阅读与思索,我心目中渐渐有了答案。

史家在制造历史人物的同时,也制造了历史读者。

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读历史书时,我们同时也在被制造。

我们以什么样的视角和观点看历史,其实早已被他们编排好了。

就像我们看到的白脸曹操,黑脸张飞,红色关羽,这些形象早已被固化,我们只不过跟着他们的节奏亦步亦趋而已。

那么,我们该如何从史家布置的陷阱中跳脱出来呢?

依我读史经验,便是在读史前,先给自己安装上防陷阱的三大法宝,他们也是我从罗新老师那借过来的秘密武器,罗老师尊称他们为历史学家的三大美德:怀疑、批判和想象力。

怀疑、批判和想象力,原本该是我们天生的神力,可惜被那些教育和规训一点一点破解掉了。

有时候,我们终其一生,仅仅只为找回自己本来的属性。也许人一辈子,就是为了画一个曲曲折折的圆而完满吧。

如果,哪一天,你突然看到红面的曹操,白脸的张飞,黑色的关羽,别有图谋的诸葛亮,志存高远的司马懿,心机诡诈的王导,高爽迈出的桓温…那就表示,你,误入了另一个陷进。记住,人,古往今来,都是多面复杂的。我们要做的,

是不哭,不笑,也不痛骂,而只是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