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明青花瓷片上的谶言诗

 名者说收藏 2021-12-12


淮安一瓷友近来淘到一枚晚明时期的青花瓷片(见图)。瓷片上的文字“飞龙舞凤”,字迹难辨。几位瓷友数次雅集、苦心推敲,总算粗识文字,并极尽所想揣度其文意略有收获。今展示与诸同好,希望一同探讨。这枚晚明青花瓷片,据其形貌应为一破损的碗底局部。上面书写文字如下:“出家皆如意,休得假惶惶,闲得聪明死,好念法华经。”从文句来看它似是诗又不像诗,它不合五律;说它是顺口溜、打油诗,它又不顺口、不油滑。我们姑妄称之为谶言诗。推背图式谶言诗,是要很费推敲猜测的。

我们几位瓷友为之“雅集”多次,好不容易把它妄揣杜撰如下:诗中所说的对象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太子李治三个人,事是在李世民病危时十多天中一直由李治和媚娘昼夜不离在病床前服侍,他们一个是激情似火的年轻太子,一个是怀春如电的热情少妇,在强压的磁场边一触即生火花。他们之间产生了暧昧关系,精明的唐太宗虽在病危中能没有一点感知吗?但他之所以没有发作,我们是从这几个方面来为他设想的:一是李世民确实深深迷恋着她。试想一个十四岁就入宫当才人的小媚娘到太宗病危时已是二十多岁的少妇,在病床前服侍十多天,昼夜不离,后宫其他嫔妃没有一个受到太宗的如此恩遇。

所以骆宾王说她“狐媚偏能惑主”,以致太宗听到太史占曰“女主昌”,民间秘记云“唐三世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他只是深恶之,而未想到要把武氏除掉!所以当他在病床上和武氏谈到他死后,武氏如何自处时,武氏答以“为圣上长斋礼佛,拜祝长生”。太宗连忙说:“好!好!今日即可出宫,省得朕为你劳心了。”由此推知,瓷片上的“出家皆如意,休得假惶惶”一语,盖有所指。“皆”者有两个以上人和事之谓也。“休得”上命下,强喝弱的一种语气。由此,我们扯到唐太宗、武媚娘、太子治“三人转”上。

二是太宗他已病危,当时着重的是为身后事着想,他想的是自己拼命争来的大唐王朝如何传承下去。带有胡人血缘的李世民在当时冲天胡气透长安的京城里,他早就知道胡人可汗有父王嫔妃由儿子继承的习俗。儿子和武媚娘的关系是迟早的事,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干脆把媚娘赐给儿子吧!(这从高宗立武宸妃为皇后的诏书中可以得到证明)

三是从着重考虑大唐王朝的江山传承问题的李世民来说,即使“女主昌”,“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大唐的江山仍然是李姓天下,历史上从没有女皇帝。即使她当了女皇帝,她死了传位给儿子,江山仍然是李家的!再说,武氏已跪下道:“妾蒙圣上隆恩……情愿削发披缁,长斋拜佛为圣上拜祝长生……”李世民进而想到:以聪明得要死的武媚娘去读那深奥高妙的《法华经》,定会早通三昧,深达大乘,不会再迷于尘世、追求帝位。自己争得的大唐王朝将会江山永固。所以,对武氏跪在床前的表态连说“好!好!”。谁知历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唐太宗死后没几年,李姓王朝已改为武周天下。但历史的车轮仍在不停地运转,由贞观之治转到李武合治,到武氏独治,最终又转回到李家天下!其中精彩之处,当然是“轰动天下,光耀史册”,只是多了些血腥味。所以,修《新唐书》的史官赞曰:“呜呼,父子夫妇之间,可谓难哉!可不慎哉?”

本为艺术论事团队、通俗作家名者说编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