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福「攸好德」到底讲什么?

 草灰CHLH 2021-12-12

人生五福-攸好德到底说什么呢?能做到好德,可不是一般人啊!我们又怎么去培德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弄清五福指什么?五福这个词原出于书经和洪范,五福的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尚书上记载的五福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这里的攸好德是所好德也后意思,攸有所的意思,如性命攸关中的攸,好代表喜好。那么攸好德的意思就是:所喜爱的便是道德与德行,即夸人有德行便是有福气。

人生五福-攸好德到底说什么呢?我想回签三个方面,下面一一告诉大家。

人生五福-攸好德到底说什么呢?其一我们可以在老子道德经里找到答案,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讲的德,我认为是最高境界,又是最全面的德。什么是德:遵道而行。德的意思是直视所行之路的方向,遵循本性、本心,顺乎自然。这里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不违背自然规律去发展社会,提什自已。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是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体实例,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进行的行为。所以如果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这就是道与德的关系。

人生五福-攸好德到底说什么呢?其二是我们所说的伦常之德、四维八德。这是中华民族所讲的德。是人与人间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伦常之德包括五伦、五常。

遵五伦便是德。父子有亲: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有义: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妇有别:夫妻之间有责任之别;长幼有序: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有信: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这五种人伦关系,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守五常就是德:仁义礼智信。这是儒家所讲的德。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四维是指礼义廉耻。礼是指 上下、贵贱、长幼、贫富的等级秩序。义 是对国家社会的道德义务。廉是指 坦荡无私,清正廉洁。耻 是指对坏事的羞耻心。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我们在弟子规中可以找到答案。

孝:是孝顺。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孝顺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往大了说,可以是对国家尽忠,这也是大“孝”

悌,悌字先点为兄,后点为弟,弓身一手一足,是最亲的同胞兄弟也,兄弟原来同气连枝,姊妹相亲兄弟和气,同念一母所生,共乳成人,兄宽弟忍不失手足之情,家兴族盛是不亏悌道也。

所谓忠者,真心诚意做事合法合理,竭尽心力至公无私,弟子规中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所报无谎,所言无虚,做事不怕人见,不怕人耻笑,不做亏心事光明正大,可以对天地对神祗、对国家对社会、对父母兄弟妻子、对自己良心无亏者就是忠也。

信字人言而成,夫信者诚实也,信乃人道上之准绳至宝,人之事业成功失败皆以信字为基础,君子修道一言为定。若与人相约之事,买卖或工作只顾自己利益而失约,或讲话虚而不实者,皆失信也。所以言顾行,行顾言,心口和一,以信笃行。

礼者天理之节序,人事之仪则也,人在万物之上不可无礼,否则将与禽兽何异?也是得不到别人的尊敬。礼能表现人之身分及人格,态度谦虚仪容端庄,行为有规律,对尊长有礼貌,待下辈慈悲博爱,你若以礼待人,他人必定以礼答之。所以修道必注重礼节,自重、自爱、自己﹑敬重别人爱人,如此品格高尚不亏礼之道也。

义就是做事能合正道的意思,为人不可做不正之事,虽天下财物为人人所喜爱,但需要用正义而取,若用不义横财逆取,损人利己,最后必定会照祸灭亡。老祖宗教导我们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意思是若没有这个福德你要去享受,最后必定会招来疾病与灾难。所以正义君子,不但不贪不义之财,以疏财仗义,救济诸善等,神钦人仰,光前裕后,留美名万古矣。

廉就是清清白白、端端正正之意思,无私欲无邪念,不做亏心等恶事也。待人接物诚诚实实,办公做事有始有终,临财不苟,遇色不迷,心清而寡欲,贵在身清,内心清廉,家虽贫亦不愿贪求分外之利,安分守己,奉公守法为之廉也。

耻就是对坏事的羞耻心。

人生五福-攸好德到底说什么呢?其四就是我们如何培德?

我们如何培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人生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良知与贪婪的平衡关系。处世良方是:既不损人利己,也不必损己利人。为人处事,利义合一,方能长久。个人在名利场中求生存,既不能多作恶,但也不能多为善,更不能为美名而为善、为别人名利而为善,同时还要当心善心被恶人利用。人在江湖,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上要保持低调,下要守住底线。低调可使你得到平安,底线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具体怎么做我们可以概括成一句话-奉身德守口德坚意德: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两舌,六不恶口,七不绮语,八不贪欲,九不嗔恚,十不邪见。

我们如何培德?谨言慎行也。谨言慎行是历代先贤告诫后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曾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矣。”意思是说君子之人在饮食上不求饱足,不求居住处所的安适,言语谨慎而做事敏捷,亲近品质高尚的人,才称得上是好学之人。其主要思想是要求我们做人要谨言慎行。人们常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一个不善于辞令,口不择言之人,常会给自己招致羞辱。我们都知道,白玉破损了,还可以通过磨砺来修复,可一个人言语失当,就没有办法补救了。古人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在行为上,前圣先贤告诉我们,凡做事情应当三思而后行,也就是说,我们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应当谨慎对待,在做一件事情前,首先要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应当保持理智,且不可感情用事,否则便容易给自己造成追悔莫及的祸患。对于谨言慎行,古代许多经典著作中都有详尽的阐释。如《菜根谭》云:“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宁拙毋巧。”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只图一时之快,不注意言语的轻重对错,不考虑自己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如此任性而为,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因此,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把握好说话的分寸和行为的尺度,做到谨言慎行。

我们如何培德?静思慎独也。静坐常思自已过,闲谈莫论他人非。这些天这句话经常在我脑子里转。为什么自己会一直心浮气燥,看不清方向也无法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一切。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空间,深入地剖析一下自己,和外界的一切都无关,原因就在自己身上。曾子曾言:“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又引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修身之道,最难是养心,养心最难之处,又是慎独。慎独,是独自一人时,亦有一双慧眼观照自己,不做出格事,不说出格话。1

人生五福-攸好德到底说什么呢?我们现在明白了吧!关注我的头条号,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