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往事(285):刀中自有颜如玉

 金色年华554 2021-12-13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77)

吐蕃三面进攻,从西北到西南,对唐朝形成一个新月形包围。这种局面,唐朝显然无法接受。仪凤元年(676年),李治下决心部署对吐蕃的第二次反击。

'乙酉(闰三月十七日),以洛州牧周王显为洮州道(甘肃临潭县)行军元帅,将工部尚书刘审礼等十二总管;并州大都督相王轮为凉州道(甘肃武威市)行军元帅,将左卫大将军契苾何力等,以讨吐蕃。二王皆不行。

派了两个皇子做挂名的总指挥,准备兵分两路征讨吐蕃。

一般从下达作战号令到部队行动,时间不会太久。但这次不一样:命令下去,竟然一年多没动静。直到第二年十二月,才又'诏大发兵讨吐蕃。

拖延这么久,第一因为东北局势没有完全稳定。当时为了牵制新罗,把前高句丽国王高藏和前百济国太子扶余隆派回东北,重新给他们封王,让他们召集旧部,配合唐军对付新罗。但这些亡国之君也成不了什么事,去了以后站不住脚,折腾一圈又都召回来,'高丽旧城(平壤)没于新罗,余众散入靺鞨及突厥,(扶余)隆亦不敢还故地,高氏、扶余氏遂亡。’高句丽和百济,失掉最后的复国希望,大同江以南的土地,也从此落入新罗囊中。

拖延的第二个原因:兵不够用。

仪凤二年十二月,'敕关内、河东诸州召募勇敢,以讨吐蕃。’仪凤三年正月,又'命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李孝逸等发剑南、山南兵以赴之。’唐朝是不太看得上四川兵的,据说李渊就讲过'蜀兵脆弱’,现在都到四川去征兵了,你说这是有多缺兵吧。

缺兵除了因为国土扩张、四处打仗,还有个原因就是府兵制的衰落。

当初设立府兵制,府兵们平时在家种田,每年轮流到京城给皇上站岗,接受各卫大将军的指挥和训练;战时,抽调府兵组建作战兵团,仍由这些大将军指挥。这种模式处理好的话,能够达到战斗力和经济效益上的一个平衡。但随着唐朝开疆拓土频繁的作战行动,这种平衡渐渐被打破。对这个变化描述比较生动的,就是刘仁轨那个《陈破百济军事表》。

文章图片1

按刘仁轨的说法,政策破坏的临界点是显庆五年(660年)。当时唐朝发动渡海作战征讨百济,看来大兵团渡海作战,对人力物力是种极大的消耗。从那一年以后,国家给军人的待遇下降,逃避兵役的情况开始大量出现。

打仗是要花钱的,仗打太多国库的钱不够负担,那就只好叫老百姓来负担,具体到唐朝的政策,就是府兵们自己负担。

当然府兵制这种规定,并不是隋唐皇帝们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有它的历史根源。这个根源总结一句话:当兵是个有油水的生计。

南北朝以来,中国战乱频繁,当兵的油水,既可以是别人被刀砍的时候你手里有刀;也可以是别人一切财产化为乌有的时候,你在瓜分胜利果实;还可以是别人苟活的时候,你在出人头地。北朝民歌云:'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一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刀虽然要从军者自己买,但听他这口气,显然是刀中自有黄金屋、刀中自有颜如玉,不然怎么比'十五女’吸引力还大呢?

文章图片2

王世充偃师之战前作动员:'若其捷也,富贵固所不论。’说明打胜仗就有富贵,这种观念在当时是深入人心的。

随着唐朝统一中国,随着长期的国内和平,从军那三种油水、或者说含金量在不断下降,但府兵制遗留下来军人的经济负担、上战场要冒的伤亡风险,并没有减少。

负担不变收益下降,谁也不是傻子肯做赔钱买卖,躲避当兵,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

按刘仁轨的说法,有钱有势的人花钱托关系逃避,没钱没势的壮劳力则选择逃亡,最后抓来当兵的,'疲羸者多,勇健者少’。这种情况,颇有点象某退休市长形容现在的农村,说只剩下三种人:'老的、小的、蠢的’。

人情和经济规律是没办法违抗的,府兵制的诞生,因为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现在环境发生改变,制度不变就只有衰亡。

为什么仪凤元年下命令出不了兵?因为大将军找不到他们的府兵了。空有个花名册,人调不出来。显庆五年唐朝建国四十三年,仪凤元年四十九年。唐朝建国五十年之际,表面看来盛大光鲜,实际已到了弊端丛生、急需改革的紧要关头。无奈,这时的最高统治者李治,自己也是重病缠身,这个改革的任务,只有等待后来人了。

仪凤三年征讨吐蕃,除了募兵的波折,另外作战计划也作了通盘调整:先是派刘仁轨到前线坐镇,后又改派宰相、中书令李敬玄,这里面另有一桩蹊跷的公案:

刘仁轨镇洮河,每有奏请,多为李敬玄所抑,由是怨之。仁轨知敬玄非将帅才,欲中伤之,奏言:'西边镇守,非敬玄不可。’敬玄固辞。上曰:'仁轨须朕,朕亦自往,卿安得辞!’丙子,以敬玄代仁轨为洮河道大总管兼安抚大使,仍检校鄯州都督。

说刘仁轨到了青海前线,在作战准备的过程中,很多事情报上去,中央管事的李敬玄拖着不办。刘仁轨一气之下,给李治打个报告,说我这边的差使要想办好,必须李大人亲自前来。他不知通过什么办法说通了李治,竟然真的派李敬玄去接替。李敬玄当然不想去啊,说带兵的事我干不了,这摆明刘大人在坑我。没想到李治态度坚决,说刘仁轨叫我去我都得去,你推什么推?话说到这个份上,李敬玄只好硬着头皮上马。

李敬玄果然后边吃了败仗,这事从此成为刘仁轨一个污点,胡三省说:'仁轨以私怨奏用敬玄,以至败国殄民,得为贤乎!’说刘仁轨以私害公,这能称得上好人吗?

其实这事吧,不可能光是私怨这么简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