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会各阶层间的文化属性

 jlc108 2021-12-13

社会各阶层间的文化属性

各个阶层对于命运的理解不同的本质上是由阶级文化属性不同造就的。我在上篇易经与佛教的异同中说过,古代中国的上层文化是庙堂文化,是以儒家为指导的带有人伦倾向的天道论。天道用《道德经》第五章来解释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意思是天地不会感情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任其自生自灭,圣人也不会感情用事,对百姓也应当一视同仁任其自生自灭。这就是上层的文化属性,开放包容多元,尊重客观规律,不强加干涉。

而下层的文化属性,是破格争取,速胜、宿命论。如小红楼案中的一手打造了黑暗帝国的赵富强,相信的就是破格速胜论,在他眼里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工作,远不如突破法律底线,巧取豪夺来的快速。可他没有意识到的是,自古以来天道论或许不讲感情,但是天道之下还有人道论。

天道与人道的关系,既有亲合的一面,也有疏离的一面。老子的《道德经》有言:“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这条理论,也被现代人概括为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人道和天道的最大不同在于:“天道是走向负反馈的”,人在命上要面临生老病死,运势上要面临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在天道这一端,永远不存在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增强回路。

但人道是倾向于走向正反馈的,正反馈就是要不断地强大再强大,有了钱还要有更多的钱,要大而不倒、永无止境,这现实么?所以生活中有太多我们肉眼可见的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例子。所以坚信正反馈的人,不达到登峰造极时,就一定不会感受到乐极生悲、泰极而否的状态,因为一旦头脑中的增强回路建立起来,想回撤难上加难。

《道德经》中说,反者,道之动。就是道的运动规律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要反过来,所谓风水轮流转就是这个意思,运动规律是两极交替的,正如易经对于“道”的解释,“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意思是什么是“道”呢?一阴一阳就叫做“道”,就这么简单。说起来简单,但理解起来不容易。

这句话并不是说一个阴、一个阳就是道,而是说宇宙之中的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有阴就有阳,有阳就有阴,两个相辅相成,互相结合,互相转化,这才是“道”的法则。

正如同这世间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好命坏命,好人也会做坏事,坏人也会做好事,好命之中也夹杂了坏运,坏命之中也有好运,都不是绝对的。所以说“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但我们人总喜欢走极端,偏执一方,不能明白阴阳之道的道理,所以说“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