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人问:什么是「我执」?

 墨子连山 2021-12-13

正好前两天聊过叔本华,今天聊聊佛教。

如果叔本华是一个中国人,他是绝不敢提出“意志与表象”的,因为那就是佛教的“因果与诸相”。

叔本华所说的追求超越了生存意志而存在的“美”,与其说是受柏拉图“理念”的影响,倒不如说就是佛教所说的“涅槃”。只不过叔本华的路径是“艺术”,佛教则说“八万四千法门”。而现实是,任何一件事情做到极致,都会成为艺术。

甚至叔本华通过生存意志推导出的人生痛苦、禁欲主义、同情的爱,也是佛教众生皆苦、五蕴皆空、普渡众生的一个子集。

释迦牟尼是一位伟大的宗师,他创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哲学框架,其中“我执”就是这个框架的本体论部分。

所谓“我执”,就是说执着于“我”这个相,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这个相自然也不例外。按照佛教的说法,“我”并不是“存在”,他只是“因果”产生的“相”。我的相和石头的相本质相同,都只是因果作用的表现,所以我与石头本没有分别。

那为什么我还有饮食男女这些大欲呢?因为“无明”,说白了就是“瞎”,不是眼睛瞎,而是心瞎,也就是全方位的瞎,所以看不出来自己跟石头一样,不明白自己是怎么回事,这就是最低级的“我执”,也叫做“人我执”。

当然,还有更高级一点的,他们已经可以控制自己的各种欲望,但是仍然执着于理性,认为存在一种规律可以解释万事万物,这种规律就叫做“法”。这种执着于规律的现象就叫做“法我执”。虽然比“人我执”要高级一点,但同样是受到佛教批判的,这就跟叔本华批判理性主义一个道理。因为理性只是“生存意志”的一种特殊形式,他不是全部的生存意志,只是他的一部分,而且还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大多数时候欲望会战胜理性。这也就是佛教批判“法我执”的原因,因为同样的缘木求鱼。

到这里,站在人的角度看,已经无可挽回的陷入虚无主义,五蕴皆空、万法皆空、甚至连空也是空。

虚无的够彻底吗?

其实还不够,因为在一切空之外,还有一个涅槃,这是唯一能够追求的。既然还有追求,那就不够彻底。起码不同于尼采的彻底虚无主义,因为尼采认为,连“涅槃”或者叫做“美”都是虚无的,我们的一切价值都是虚无的,所以我们需要重构价值。所以尼采的虚无主义转向了积极方向,而且是极端的积极,这就是超人哲学。其本体论部分,也不再是“生存意志”,而是“强力意志”,认为意志的目的不是消极的生存,而是积极的发展与扩张。

相比于尼采,佛教则是消极的,因为涅槃之后的状态是寂灭,那就是彻底空乃至于空空。看上去甚至比叔本华对美的追求更加消极,然而,永恒的美与寂灭其本质却是相同的,同样是绝对的超然,并不因用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叔本华虽然禁欲但不主张自杀,因为可以通过艺术去追求美,从而超脱于生存意志;佛教也不主张自杀,甚至佛教引入了轮回概念,你自杀也没有用,死了仍然在轮回中,没准更惨。所以,众生只有一条路可以走,放下“我执”,通过涅槃到达寂灭,从而跳出轮回乃至因果,达到永恒。

也正是因为轮回的引入,使得佛教陷入了神秘主义的泥坑,再也无法自拔。这个概念与佛教绑定之深,使得佛教永远烙上了宗教的烙印,以至于无法成为佛家。

那么我们把轮回强行拿掉可不可以呢?

禅宗就是这么干的,只不过有点暧昧,不够彻底,所以他还可以留在佛教之中。如果彻底把轮回切割干净,恐怕就没有人会觉得他是佛教了吧?

有人说,你说了这么多,对佛教似乎也是有点若即若离的?

其实不是若即若离,这个态度叫做敬而远之。

释迦牟尼无疑是伟大的,但是他之后可以说泥沙俱下,鱼龙混杂,鱼目混珠,这里已经被搞得乌烟瘴气,伸手不见五指。而方向又太过消极,这就导致了追随者通常也是消极的。消极的人又怎么会去从头梳理这么庞杂的一团乱麻呢?所以,佛教式微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当然了,这并不影响佛教的伟大,应该说瑕不掩瑜。我发自内心的希望看到佛教新清明的一天,毕竟其宏大远超叔本华。

但我不会碰,任何引入不必要假设的,都与我的方向背道而驰。现在已经够复杂了,为什么还要把他变得更复杂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