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道、法三家居然是这样的关系

 墨子连山 2021-12-13

孔子尊老子,老子说过的话,孔子继续在说。

孔子尊管子。

荀子是儒。

韩非子是荀子弟子。

所以,道、儒、法这三家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泾渭分明。

先哲、圣人们不是普通人想象的那么龌龊,为了一己私欲,去争口舌之能。

他们要是也像网上那群杠精、喷子一样骂街,你觉得中国文化能够持续五千年从无断绝吗?

这是理解这个问题的大前提,道、儒、法三家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内核并不冲突,有的只是道路之争。

而就是这些细枝末节的差异,被后来的各路追随者无限夸大,以至于现在在外人看来,三家简直势同水火。

对这种事,孔子早就打过预防针,“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没想到,最终的局面还是被小人们带跑偏了。

最后说说儒、法的道路分歧吧。

为什么说,只是道路分歧呢?

因为法家根本就怎么关注德的问题、也就是伦理问题,或者说法认为,有德当然好,只是只靠德的话不足够,所以要用法,也就是说法家关注的更多是政治问题。

就好比一个公司。

如果让儒家当CEO,他会认为公司最重要的是企业文化,这东西虽然听起来虚,搞起来也无从下手,但最难的往往才是最需要的,如果企业文化搞好了,剩下的什么规章制度、绩效机制这些容易的就好办了。甚至很多时候,制度、绩效摆在那里起个威慑作用就够了,能不用尽量不用。

如果让法家当CEO,他会认为公司最重要的恰恰就是规章制度和绩效机制,这些一定要明文说清楚,然后大家照着做就好,做对了按制度奖励,做错了按制度处罚。

由于两个CEO的治理方法不同,儒家主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就是大家都心怀仁德,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君分权给臣,臣忠心做事报答君,最终实现共赢。

法家CEO则主张“君主集权”,所有权利归君主一个人,君主定规矩,臣和百姓都按规矩来,这就叫法;君主一定要抓住权柄,想方设法增加自己的权威,这叫势;同时,要不断平衡臣子之间的力量,做好裁判,不让任何一方做大,因为做大了就会威胁到君主,这叫术。

于是争议就来了,儒家CEO说你只靠严刑峻法,还一门心思专权造势、玩弄权术,这些都是歪门邪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臣民一则恐惧、一则学坏,公司能好得了吗?

法家CEO说,你看看现在还剩几个人尊守礼法的?臣弑君、子弑父的事还少吗?你们都坑了多少投资人了,钱没了不说,命都保不住,投资人都让你给折腾没了,你给谁开公司呢?

两位CEO炒得不可开交,那怎么办呢?

于是投资人决定给他们两位一人一个公司去带,别看广告,看疗效。

结果你猜怎么样?

儒家CEO为了让自己企业文化能够推行,还是得先给自己造势,榜样也是需要事迹的呀。有不服的怎么办?还是要立规矩,杀一儆百。油盐不进,阳奉阴违的怎么办?还是得借力打力、发动群众斗群众。一套打下来,公司开始蒸蒸日上。

再看法家CEO,上来定规矩、上绩效、杀鸡儆猴、分割制衡,牢牢的把权抓到了自己手里。业绩上来了,底下人也开始蠢蠢欲动了,既然这一套这么好用,那凭什么我就不能当CEO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见势不对,他反手就甩给所有人一套儒家经典开始培训,培训结束考试,不及格的马上辞退。没多久,法家CEO手下个个都是大儒。

投资人一看,得了,我也不听你们说什么了,黑猫白猫,就算再能抓耗子,终究也是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