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可操作的民主:罗伯特议事规则下乡全纪录》

 云蔚志读书 2021-12-13

  读《可操作的民主:罗伯特议事规则下乡全纪录》

《可操作的民主》描述的是将罗伯特议事规则应用于国内乡村会议上,书中语言生动,事例清晰,末尾总结的“南塘十三条”等经验简练实际,极具操作性,可以作为人们平时工作的参考。

前言

会议的通病


现代社会的会议繁多,常常存在以下一些通病:

1,人身攻击

2,跑题,议题杂乱

3,一言堂,阻止部分人发言

4,打断,随意发言

如此,一场会议开的乱七八糟,从头吵到尾,议题悬而未决,效率极其低下。

罗伯特议事规则


罗伯特议事规则作为一种高效的会议规则,具有以下特点:

一,公平

该规则体现了与会者的公平权力,具体设计了以下细则:

1,主持中立规则:

不得发表意见,不得总结别人发言,必须保持中立和公正。

2,面向主持规则:

只能对着主持人发言,与会者之间不能直接辩论。

3,正反轮流规则:

意见相反的双方要轮流得到发言机会。

4,机会均等规则:

尚未发言者,优先于已发言者。

5,正反表决规则:

主持人先说:“所有赞成的请举手...(等待几秒钟),请放下。”

再说“所有反对的请举手...(等待几秒钟),请放下。

不要请弃权的举手。主持人必须最后举手。

二,效率

另外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效率高,体现在标准化流程上:

1,量化指标:

针对每个话题,限定每个人的发言次数与时间,超过则不得发言。

在表决动议时,对表决的有效性与结果判断有明确的数字标准。

2,发言格式:

与会者称呼主持人为主席,而不是他或者她的名字。

表述应清晰有针对性,且逻辑完整,如“我反对这个动议,因为......”

通过以上这些方式,与会者可以沟通充分,高效表达,避免前文提到的会议通病,有利于对动议的最终决断。

具体案例


书中举了个对周末爬山进行讨论的例子:

1,甲提出周末组织全班同学去爬A山。

2,乙反对,因为班里有个残疾学生,爬不了A山,可不让她去的话就侵犯了她的权利,平等起见,干脆大家都不去。

3,丙提出修正案:爬山地点改为B山,因为B山有盘山公路可到山顶,部分同学陪那位残疾同学坐车上去,其他同学仍然徒步攀登,登顶后大家会合一起玩。

4,丙的修正案获得表决通过。

以上例子生动地说明了均衡的重要性,具体操作就是修正案的引入,即残疾同学坐车。否则,人们只能在“爬山”和“不爬山”两个极端之间选择,极很有可能无法通过表决。

虽然结果与动议大为不同,但是在议事过程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最终得到兼顾个人、多数和集体的权利的方案,完美地体现了罗伯特议事规则的特点

后记

该书可能没有穷尽罗伯特议事规则的每一细节,且该规则也未必适用于任何会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于学习及合理使用才是成功的关键,期待这本小书能给予读者一些有益的启发和帮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