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遇刺 六月的一天,天色尚未大亮,一个杀手先杀死上朝途中的武元衡,又去刺杀裴度,导致其头部受伤,跌落在水沟中。幸好裴度戴的毡帽很厚实,随从王义拼死保护,这才保住了性命。宰相遇袭令京城的人们都非常惊骇,朝中百官在天未亮时都不敢走出家门,上朝时也要等很久才能到齐。 杀手非常嚣张,不仅不怕被捉,还扬言要杀死捉拿他的人,缉捕因此受阻。 自古以来,没有发生过宰相被人杀害在路旁,而不能捉住杀手的事情。兵部侍郎许孟容惊叹这是朝廷的耻,请求中书省申奏起用裴中丞为宰相,全面搜索贼人的同伙。宪宗诏令开始四处搜捕。 成德军进奏院中有张晏等几个恒州士卒,行为无礼,被怀疑是杀手。神策军将军王士则等人告发王承宗派张晏等人杀害武元衡,吏人捉拿住张晏等八人,宪宗命令京兆尹裴武与监察御史陈中师审讯他们。他们都承认杀害了武元衡。张弘靖怀疑他们的供词话不可靠,屡次进言,但宪宗不听。结果,朝廷杀了张晏等五人及其同伙十四人。 等到吕元膺审讯中岳寺僧人圆净的手下,才知道杀害武元衡的主谋是李师道,就密奏了宪宗。但朝廷正在讨伐吴元济,又与王承宗关系破裂,已无暇处治李师道。 京城的表率 宪宗任命给事中柳公绰为京兆尹。柳公绰上任去公府途中,有一个神策军的下级将官骑马冲开了他的仪仗,被柳公绰命人将他打死。 第二天,柳公绰上殿时,宪宗满面怒容,责问他为何擅自杀人。 柳公绰认为,京兆尹是京城的表率,自己刚刚就任,就被一个下级军官如此横冲直撞。这不是对个人的无礼,而是轻视陛下的诏命。柳公绰下令杖打的是不遵守礼仪的人,并不知道他是神策军的将领。宪宗问他为何不上奏此事。柳公绰认为京兆尹的职权是惩罚违反法令的人,而不是上奏。 听完柳公绰的回答,宪宗也无理由责罚他。退朝以后,宪宗提醒左右小心柳公绰,连自己也怕他。 雪夜袭蔡州 李愬 [sù]打算偷袭蔡州。每次接受了对方的降卒,他都亲自询问蔡州的详情。 李佑建议李愬应趁蔡州此时空虚,进行偷袭。李愬认为言之有理,并将计划秘报给裴度。裴度也支持他出奇制胜。 李愬带领九千人出兵,不给部队具体的目标,只命令向东行进。走了六十里路,夜晚来到张柴村,夺取了当地敌军的营寨。在将士稍作休整后,李愬又命令全军出击到蔡州去捉拿吴元济。众将都大惊失色。 当时,风雪大作,旗帜都被吹破,随处可见冻死的士兵与马匹。加上天色阴暗,道路不熟,每个人都以为这次肯定活不成了。但是,他们都害怕李愬,不敢违抗命令。到了半夜,雪下得更大了。官军走了七十里路,来到蔡州城下。李愬命令轰赶城边池塘里的鹅鸭,以遮盖行军的声音。 自从吴少诚抗拒朝廷的命令,官军已经有三十多年没有到过蔡州,所以城内毫无防备。四更时分,李愬已到蔡州城下,敌军却毫无觉察。 李愬和李忠义在城墙上掘出可以攀爬踩踏的坑,率先登城。他们杀掉了正在熟睡的守门士兵,只留下巡夜打更的人继续照常敲打木梆。李愬等人打开城门,大军随即冲进城内。 接着,他们重施故技,混入了内城。等鸡叫天明时,雪已停,李愬已经进入吴元济的外宅。 等有人报告蔡州出现了官军,吴元济还躺着,不以为意。他还以为那些只是在四处盗窃的囚犯,天亮后就将他们都杀了。又有人报告州城陷落,吴元济仍以为是附近找他要冬装的部队。他走到院子中央,听到外面李愬的部队在发布号令,响应的有近万人。吴元济大惊,赶紧率领亲信,登上牙城,抵御官军。 李愬派兵攻打牙城,火烧南门,百姓争着背来柴草帮助官军。城破后,李愬用囚车将吴元济送往京城,并且向裴度作了报告。这一天,申、光二州以及各城镇军两万多人相继前来归降。 吴元济被擒获后,李愬没有杀他的任何属下,一概恢复他们原来的职务,稳定了当地人心。 事后,众将向李愬请教这一系列作战成功的原因。李愬就分析了整个战役的顺序及联系: 首先,骄兵之计 通过朗山的失利使敌人轻视官军,放松了防备。 其次,分兵之计 官军如果夺取吴房,这将迫使吴房的人马逃进蔡州,加强那里的防守。 所以,故意留下吴房不攻取,是为了分散敌人的兵力。 再次,奇兵之计 趁风雪的夜晚出击,敌人无法用烽火进行联系,也不会觉察到官军的行动。 最后,绝地之计 一支孤立无援的军队深入敌境后,人人都会拼死战斗,所以官军的作战效果自然加倍。 总的来说,谋划大事时,不要在意一些小的成败,以免自乱阵脚。 听完,大家都非常佩服。 李愬平时生活节俭,但厚待手下的将士,而且用人不疑,敢于决断,这就是他获得成功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