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自觉耳。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精进而不觉。言语迟钝,举止端重,则德进矣。作文有峥嵘雄快之气,则业进矣。”他所强调的是有恒有常,我所留意的是“德进”从言语、举止看,“业进”竟从作文看,作文所要的竟是“峥嵘雄快之气”。“此时虽在宦海之中,却时作上岸之计。要令罢官家居之日,己身可以淡泊,妻子可服劳,可对祖父兄弟,可以对宗族乡党。如是而已。”3.“能明而断谓之英断,不明而断谓之武断。”“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英断、武断,曾国藩和别人不一样,要你男儿能倔强,否则便是庸人,无法振作。5.“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诚能考信于载籍,问途于已经,苦思以求其通,躬行以试其效,勉之又勉,则识可渐通,才亦渐立。才识足以济世,何患世莫己知哉?”他所谓增进才识,靠着四样,分别是读书、咨询、思考、亲自实践。“默观天下大局,万难挽回,侍与公之力所能勉者,引用一班正人,培养几个好官,以为种子。”感慨何深!尤其是“引用一班正人,培养几个好官,以为种子”这句,天下事已经糟透了,但是还要努力不懈,种子不能断绝。7.“军中不宜有欢欣之象,有欢欣之象者,无论或为悦,或为骄盈,终归于败而已矣。”8.“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简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不敢也。”9.“医者之治疾痈,甚者必剜其腐肉而生其新肉。今日之劣弁羸兵,盖亦当之为简汰,以剜其腐者,痛加训练,以生其新者。”“应宽者:一则银钱慷慨大方,绝不计较,当充裕时,则数十百万掷如粪土,当穷窘时,则解囊分润,自甘困苦;一则不与争功,遇有胜仗,以全功归之,遇有保案,以优奖笼之。”10.“阅王夫之所注张子《正蒙》,于尽性知命之旨,略有所会。盖尽其所可知者,于己,性也;听其所不可知者,于天,命也。”11.“古人绝大事业,恒以精心敬慎出之。以区区蜀汉一隅,而欲出师关中,北伐曹魏,其志愿之宏大,事势之艰危,亦古今所罕见。而此文不言其艰巨,但言志气宜恢宏,刑赏宜平允,君宜以亲贤纳言为务,臣宜以讨贼进谏为职而已。故知不朽之文,必自襟度远大、思虑精微始也。”这是对诸葛亮《前出师表》的评价,实在是新人耳目,闻所未闻。曾国藩可谓是诸葛亮的知己了吧。12.“诚中形外,根心生色,古来有道之士,其淡雅和润,无不达于面貌。余气象未稍进,岂耆欲有未淡邪?机心有未消邪?当猛省于寸衷,而取验于颜面。”好像林肯说过,一个人要对自己的面貌负责。与这里精神相通。“淡雅和润”应该作为追求啊!13.“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福不多享,故总以俭字为主,少用仆婢,少花银钱,自然惜福矣;势不多使,则少管闲事,少断是非,无感者亦无怕者,自然悠久矣。”14.读《内圣》卷,突然想起,王阳明和曾国藩有许多类似处,甚至其后的毛泽东亦然。都是有了一番事功,又传了一番理论。说明什么?他们已经不再是白面书生,只是纸上谈兵。15.《挺经》是曾国藩临终未能完成的一部著作。我到网上一查,竟然没找到我所看见这个版本。我这个版本当然肯定也不准确,因为是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编印的。但是其中内容读来十分受用。这就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