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芬苯达唑(FBZ)作为单一药物或辅助化疗治疗各种癌症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芬苯达唑(俗称“狗药”)是一种苯并咪唑类驱虫药,在犬、猪等动物中具有广泛的抗寄生虫作用。然而,尽管有许多关于芬苯达唑治疗转移性癌症疗效的轶闻报道和新闻媒体报道,但使用芬苯达唑作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的临床文献仍然不存在。现有的科学研究主要是通过动物模型研究其作用机制。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三例晚期癌症患者单药或联合使用芬苯达唑的临床疗效。 一名63岁的白人男性,表现为腹痛,体重迅速下降,并有短暂的发烧。腹部电脑断层图显示左侧肾下有一个3cm实性肿块。他接受了部分肾切除术,病理显示pT1a高级别透明细胞肾细胞癌(RCC)。几个月后,患者出现持续的左腰痛,并发现一个5.2cm的左肾肿块。经细针穿刺(FNA)活检再次证明透明细胞RCC,并开始使用帕唑帕尼800mg。随访CT显示一个新的1.4 cm胰腺头/体病变,持续的左肾肿块和乙状结肠炎的迹象。考虑到疾病进展和无法忍受的副作用,停用帕唑帕尼,开始使用卡博替尼。间隔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复发的左肾肿块大小稳定,胰腺头部2.9 cm病灶轻度减少,胰腺远端1.2 cm病灶稳定,右侧髂后骨新发1.1 cm病灶。由于持续的无法忍受的副作用,卡博替尼最终被停用。停药1个月后,复查MRI 显示复发性左肾肿块增大,胰腺头部2.3 cm病灶轻度减少,胰腺远端1.4 cm病灶稳定,右髂后1.1 cm骨病灶未见变化。因此,患者开始使用纳武利尤单抗(O药)进行三线治疗,由于出现严重皮疹和结肠炎,患者在一个月内只接受了3次治疗(240 mg×3)。患者还接受了类固醇治疗,结肠炎痊愈。在一个患有头颈癌朋友的建议下,患者开始了每周三次的芬苯达唑替代疗法。间隔MRI成像发现,先前注意到的左肾肿块几乎完全消失,胰头/体和右髂后脊柱病变减少。过去10个月的影像学检查未显示任何复发或转移的迹象。患者继续服用芬苯达唑,没有报告任何副作用。一名72岁的白人男性,表现为日益严重的下尿路症状和尿道病变。因此,患者接受了远端阴茎切除术,病理显示pT2高级别尿道上皮癌伴局灶性鳞状细胞分化。四年后,患者出现咳嗽,发现左侧肺门肿块(5.5cm×4.0cm)和左上叶结节(1.5cm×1.4 cm)。脑部MRI显示右侧枕叶转移。支气管镜检查显示为鳞状癌。因此,患者接受了伽玛刀放疗和卡铂、紫杉醇+帕博利珠单抗(K药)治疗。随后对阴茎突切术和支气管镜检查的病变进行测序,结果显示共有PIK3CA、RB1、CCND1和CDKN2A改变,表明肺部疾病是尿道原发灶转移。该患者在帕博利珠单抗维持治疗期间出现进行性腹膜后疾病,并在 4 个月内接受了6个周期的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几乎完全缓解。然而,间隔CT成像显示主动脉腔静脉结节从1.2 cm×1.0 cm增加到1.5 cm×1.5 cm。但未开始治疗,随后的扫描显示进一步增加到2.0 cm×1.5 cm,其他部位没有进展迹象。此时,患者选择每周3次口服芬苯达唑1g+每日800mg维生素E+每日600mg姜黄素和CBD油的替代疗法,等待更实质性的疾病进展,然后开始额外的全身治疗。在过去9个月的连续CT显示,主动脉腔静脉结节逐渐缩小至0.5 cm × 0.5 cm,影像学显示达完全缓解(CR)。一名63岁白人女性,下尿路症状及血尿增多。CT显示有一个7.5cm的右外侧膀胱肿块延伸至右侧骨盆侧壁,右侧肾积水,需要进行经皮肾造口术。未发现转移性疾病。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显示一个大的坏死肿块,病理证实为尿道上皮癌,其中85%为鳞状上皮,2%为肉瘤样组织。患者接受了为期4个月的甲氨蝶呤、长春碱、阿霉素和顺铂治疗,共6个周期;同时接受每周3次芬苯达唑,每次1g。随访CT未见右下膀胱壁有微小残余增厚的疾病迹象。患者拒绝继续进行膀胱切除术,并继续进行监测,没有进展的证据。综上所述,三例不同的原发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患者在接受芬苯达唑治疗后表现出完全缓解。这表明芬苯达唑作为一种抗肿瘤药物的有效性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温馨提醒:在主流医学看来,替代疗法的作用主要是安慰剂作用,这种强大的力量可以治愈一些疾病。当患者看到了希望,即便冒着很大的风险也愿意尝试,但从科学实验的角度,私自服用药物有很大风险。【重要提示】本公号【家属说】文章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谨遵医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