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届“望安杯”全国征文大赛208】严凤兰||怀念那段写信的年代(散文)

 望安山文学 2021-12-14
    主编:非   


“书信”这一文化载体从远古走来,是联络情感,传递消息的一种渠道。封封信件记载、挥洒了太多的悲欢离合,世态炎凉,蕴含了无尽的酸甜苦辣,人情礼节。杜甫的《望春》里就有这样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让无数离家的游子和戍边的将士与家人魂牵梦萦,息息相关。让多少才子佳人、英雄豪杰,在读信、写信、寄信的过程中享受的是亲情、爱情、友情的过程。所以说,世界上最动人的是一颗颗炙热的人心,那一封封信件黏连所有的互相牵挂,互为表里,互通有无,互施恩惠、畅怀岁月的实力和魅力。
当今,通讯科技发达了,微信与博客代替了“书信”,快捷又方便,可有谁能把那些短信在手机微信里保存几十年呢?告诉你,我在生活的岁月里不经意间还保存了三十几年前父辈、同学、爱人、学生、俩孩子上学期间的信件及工作中的信件,也保存了当年信件在邮路上的时光。尽管那时候是邮车、摩托邮递员、马匹转送,一份邮件总觉得走得很慢、很慢,一个问候,一份邮件要等上好多天;然而在等待信件的那个慢日子里,收到来信的日子一定是很暖心,很快乐!很温馨的!至今难忘!
 二十几年前的一次搬家,整理杂物时,又在一个不经意间,翻出以前读书时和父亲、同学、朋友、学生、孩子工作的信件,呵!不知不觉中我收藏了满满的一白布袋子,真是感慨万千呀!不知道我的朋友你是不是也以信笔友,日积月累,也有很多曾经的信件呢?后来在一次次工作调动、一次次换房中,有些被我反复读过,用心感受过的,隐藏我太多青年时期成长中的信件,反复整理后有一部分因种种缘由与我告别了。但还有一小部分信件被我当做珍宝继续收藏起来了,想编排成了我文集的一个栏目,展示出来,想与读者共享,并一起怀念那段写信年代的人和事,可儿子告诉我,那些信件年代和书写的墨水的原因,不能把原件展示出来,因为印刷是很困难的。无奈中我决定写一篇“怀念那段写信的年代”的文字,以表自己的心情。因为我这个年龄的人经历了不少,只有回忆很多。
闲暇之余,抽时间再一次阅读这些信件,觉得有点心酸。匆匆几十年过去了,往事如梦如幻,苦与乐感慨良多,记忆最深的有这些信件,依旧原封不动地保留了那个写信年代里家人、朋友的语言、心境和写信、收藏书信的宝贵回忆。有曾经在宿舍的枕头上,打着手电筒给家里人写信,最幸福的是收到父亲的来信,尽管全是家长里短,一遍一遍地阅读父亲的问候和新的内容,好像就看到了父亲的音容笑貌,听到了他那熟悉的声音一样。父亲离世二十六年的今天,我又一次地打开信件,我把右手放在心口上鞠躬施礼,谢谢您!阿爸,您把盈满父爱的信件唯独留给了我,时事温暖我的心,我会永远保存它的:

 

父亲遗留的信件之一

 

凤兰:
时光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你去海北学习将近三个月了。在这期间全家上下都在随时提念你。昨天又收到来信,大家很高兴。从你十一月三号的来信看,你学习成绩较好,我们很高兴。如此学习两年的时间,你能学到不少知识,增长不少学问,对今后工作大有好处,机会难得,望你继续努力,本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精神,深钻苦学。
苏姐夫九月初从海北回来,第二天就参加了县教师节会议,会期二天。这次会上,他是州县先进教师,发给了缎被面一条,奖状奖章等东西,他管理的学校是先进单位,群众影响很好,评价不错。
铭铭在家很活泼,天天跟着奶奶转。又学字,又唱歌,看起来不那么挂念你们。苏姐夫返回甘子河不多日子,把铭铭的好多新旧衣服带来了,他现在两头三绪都要管到,比以前加重了家庭负担,叫他锻炼一个时期也好。钧钧在甘子河上学,成绩不错,在他父亲身边过得天真、快乐、活泼,望不要远念。
最后,我希望你安心学习,不要想念孩子们,下决心两年内学点东西,提高政治、文化水平,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父手:
                        85年11月19日

  

 与父亲和家人的信件联系与回信成了那些日子唯一的精神动力,心里像吃了蜜似的。阅读信件那一份快乐和幸福,生活在物质充盈的当今人们是体会不到的。
“时光一去永不回,没往事只有回味。”去进修的那几年,到星期六我会独自钻进教室里给丈夫写信。我拿起纸笔伏案而书,借那些发自肺腑的、闪着泪光的字字句句,表达着对亲人的思念和俩孩子悠长的牵挂……这段时间算我写信的频率最高;我的那支笔曾经在无数个“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周末,在信纸上流淌着思念,柔情似水,思念无限。一封接一封地写着信。每每写好一封信,都会认真地叠好,同期待一起装入信封,不失时机地邮寄出去。“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接下来便是想象着对方读信和写回信的情景。接下来的时间一边学习,一边默默地翘首以待回信的消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最幸福的时刻就是自己收到来信时,迫不及待打开回信的那一刻,“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字字句句都是最自然的真情流露,是最美好的感情交流,此情长留心间。
在农村牧区的的煤油灯下,给同学老师写信;给他们写信,看似不过是生活中极平常的事,但平常中往往蕴藉着不平常。尤其是写给朋友的信,无论闲聊还是事关紧要,当你把信笺装进信封投进邮筒时总会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因为你把一颗真诚的心寄给了朋友。同时,也使你有了新的期盼,时时企望着飞鸿片羽带着同样一颗真诚的心,款款落到你的面前。心心相印,心心融合,是一杯醇香的佳酿,那些话语,那些熟悉的字迹是生活中最好的营养剂和调节剂。收到这些朋友的回信是我书信来往中最有价值的收获,信里的问候无比亲切,信的内容字字珠玑,在相互分享快乐,相互分担忧虑中,没有一丝矫饰与虚伪,能品味出朋友的真诚,通过阅读朋友睿智的表达与高明的论述。我会感觉到每一位朋友不仅仅是朋友,而且都是你最好的老师……
在学校的办公桌上给“中国少年文学家”和各类少儿报刊写信,是对事业的一段担当。斟酌好措辞、注意格式,然后把在全校征集来的经过审查的学生习作,用邮寄的方式寄出去。幸运的是将近一百多篇习作被刊登和获奖。也算是工作上的一段满意的收获。
 最难忘最慎重的是写回信的时候,得句句斟酌,得字迹工整干净,偶尔也会查查字典措措辞;把写好的信叠成树叶、鸽子、心形等好看的形状,再把需要嘱咐的话写在折好的信纸上。有时还会特意在信中夹一片绿箭口香糖纸什么的,让对方在读信的时候也还想咀嚼出甜甜的喜悦;每次把信投寄出去的时候,心里总会有一份小小的快乐,因为我知道寄出去的不单是一种心情,还有一种期待。等待回信的过程是漫长的,时而想像着信会走到哪儿了,掐指推算回信来到的时间,也十分享受这一份等待。信件是互相联系的一条纽带,那时候我对邮递员的尊称是“绿色天使”。
没想到当年写的一封封信,在很多年以后还成了我个人的念想和回忆依据,几十年后的今天,再去翻阅那些发黄发皱的信笺时,愈显得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母子情、工作情是那么的弥足珍贵。珍藏信件相当于珍藏了自己暖心的一份真情,这是我生活的锦囊与宝典。它使我学会了冷静与思考、坚定和勇敢,才真正地悟到那是我人生历程中的最真实的“挡案”……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真的好怀念写信的年代啊!特别是我不忍舍去保存了三十几年来的珍贵信件和熟悉的笔迹,件件真诚、质朴,见信如见人。信件的原件,字里行间披露着本人原汁原味的生活、一切的一切记忆犹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不管是图片还是文字,瞬间即可传递,手机的应用和风靡成度,似乎盖过了一望任何一种流行时尚。因而手写的书信在我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罕见,也就是说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退出我的生活。日常交流沟通清一色的微信、QQ等,没有格式,同用一个“喂”字代替了许多礼节礼数。时代发展进步的脚步毫不留情地逼迫我们成为“键盘手”和“低头族”,然而,电子方式通讯联络越来越便捷,好像也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那种曾经真诚地写信寄信,急切拆信阅读的快感被一种莫名的失落所取代,再找不到当年写信的那种感觉了。特别是手机的得宠似乎成了顺理成章的、高效快捷的联系方式,好像觉得自己也不会写信寄信了。
现在你若不会微信,就好像生活在原始社会,就会遭遇他人和一些办事窗口的“奚落”。但对于我来说,对那段写信岁月的那份怀念一直挥之不去……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严凤兰,蒙古族。从事海晏小学教育教学三十一年。从90年代开始业余文学创作,300余篇作品散见于省内外报刊杂志及地方网站。参与本地《民间故事》《导游词》《地方志》的编纂工作,主编本地的《民族志》《地方志》——《蒙古族颂词图典》,主编《海晏托茂公旗的历史踪影》,参与《海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文字编写工作等。2012——2019年间年出版个人文集三本,多次获奖,今年刚刚荣获《第二届“化泉春杯”全国散文大赛》“创新奖”。系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德都蒙古“伊喜巴拉珠尔”学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