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而好礼贵不欺——《素书》悟读之【66】

 新用户97560OBk 2021-12-14

富而好礼,孔子所诲;

为富不仁,孟子所戒。

《遵义章第五》悟读【16】

【原典】

凌下取胜者侵。

【译文】

欺凌下属,仗势欺人,必然遭到属下的侵犯。

【悟读】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富贵荣华,人之所求。一生之富贵荣华,不是靠争靠抢,而应靠长期的积德行善。

《道德经》有言,“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上天是公正的,对众生一视同仁,不会偏袒,却眷顾宅心仁厚乐善好施之人。行善积德,上天看在眼里,记在因果簿里,待到善果成熟,自会降福报于他。积德,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运势

“贵”主要指权势,官宦人家;“富”主要指财富,有钱人家。富是物质的,贵是精神的。贵族精神应该有三根重要的支柱,其一是文化的教养,抵御物欲之诱惑,不以享乐为目的,有高贵的情操与文化的教养;其二是社会的担当,以精英自律,珍惜荣誉,助弱贫,担当责任;其三是自由的灵魂,有独立的意志,不为权力与金钱所奴役。

贫穷和富贵是相对立的。从古至今,由于人性的原因,贫穷之际,人们往往尚能安分守己,规规矩矩;一旦富贵加身,便趾高气扬,得意忘形,骄奢放纵,目中无人,为所欲为。如此,灾祸或恐很快降临。富而好礼,贵而不欺”,是《素书》本句对世人的一大警示。

陈胜贫困之时,与同伴相约,“苟富贵,毋相忘”。起事之时,尚能摆出一副虚怀若谷的姿态,当他一旦发达起来,便鼻孔朝天,唯我独尊,连老丈人和难兄难弟也瞧不起了,对于那些吹嘘与他交情深厚之人,甚为不爽,统统杀之。

权力如同美酒,饮之回味无穷。一旦沉溺其中,便会迷之自信。陈胜的死,死在了他的飘和膨胀。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此言反映了孔子的利欲观。大多之孔子研究往往只重其仁义,忽其利欲。世人不愿贫穷困顿,渴望富贵安逸,夫子不反对富与贵,强调的是要“以道处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