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天吃陈皮有哪些好处

 图书 馆员 2021-12-14

冬天吃陈皮有哪些好处

陈皮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喝茶的时候,我们放点陈皮进去,煮粥的时候,也可以放点陈皮,煲糖水和老火汤就更不用说,不管煮什么,加了陈皮,味道就有了本质的升级。 还有人说,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
陈皮药用也是一绝,它的性子又很温和,基本上放到任何方中,都有一个很好的协助作用。所以说,家中常备陈皮,那是一定没有错的。
那么,陈皮适合哪些人呢?喜欢吃肉,喉咙粘腻、痰多,疲倦嗜睡,能吃但是消化不了、容易腹胀胃胀等等,如果你也是这样,建议和陈皮做朋友。
而在冬季,“陈皮”更是一种非常“好用”的食材:
1、止咳
陈皮能够理气、化痰,非常适合湿痰、寒痰咳嗽者(出现咳嗽、痰多、舌苔白腻、胸闷、不思饮食等症状)。
患有支气管炎的人,也可试试用陈皮煮水喝。因为陈皮中的柠檬烯,能够刺激支气管,使腺体分泌增多,从而达到祛痰作用。
2、降脂
肥人多痰,肥胖的人体内痰浊比较多。这样的人,可以取陈皮、荷叶各10克泡茶来喝,陈皮降浊,荷叶降浊的同时能够使清气往上升,一升一降之间,脾胃这个轮子就转动起来了,脾胃好了就更有力量把痰湿运化掉。
这个方子,它不光减肥,它还能降脂,因为它们两个本质上是一回事儿,都和痰湿有关,痰湿堵在血脉里,叫高血脂;塞在肚皮上,叫小肚腩。而且现代研究也发现,荷叶本身有非常好的降血脂的作用,荷叶陈皮茶,喝上一段时间,体重变轻了,血脂也慢慢降下去了。
3、化痰健脾
陈皮主要作用是行脾胃之气。脾胃主运化水湿,故脾胃之气行则能去湿、健脾、化痰,故陈皮具有养脾、醒脾、健脾的作用。
4、大便溏薄
中医认为大便呈稀水样改变,或者大便次数比较多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寒或者感受寒湿邪气的侵袭导致的。陈皮具有健脾之效,调中祛湿之功,可祛除体内寒气。
5、消化不良
陈皮的挥发油有祛痰平喘和扩张支气管的作用,对胃肠道平滑肌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加食欲。
6、安神
很多人不知道,陈皮也是可以安神的,这一点大部分书籍中可能都没有提到。
陈皮讲究的是一个陈字,就是要放置的久一些,陈皮经过岁月的沉淀有一股陈旧之气,能使人气定神安,并且陈皮还有独特的芳香气味。民间常用陈皮来制成枕头,清香怡人,对失眠和神经衰弱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7、胸闷腹胀
陈皮中的橙皮苷、维生素B、维生素C等成分,可对肠胃有温和刺激,胃胀腹胀时,陈皮煮水一喝下去,胀闷感就会消失。
8、皮肤干燥
皮能养皮。皮肤不好,可以用火麻仁、山药熬粥,再加点陈皮进去,火麻仁润燥,能去除身体的干燥,山药色白入肺,能够养肺,肺主皮毛,陈皮把药性引到体表。
9、预防血管硬化
含有果胶,能够减少脂类物质在血管中的沉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防血管硬化。
总之,别看小小的一片陈皮,好处真的还挺多…
陈皮配伍
很多人只知道将陈皮泡水喝,若能学点“搭配技巧”,保健效果还能更好!
1、陈皮+枸杞=健脾止咳
2、陈皮+赤小豆=清热祛湿
3、陈皮+山楂=刮油通便
推荐食谱:陈皮山楂茶
作用:消食化积、润肠通便、理气健脾。
食材:陈皮2克、北山楂干2克、炒决明子2克、干荷叶1克。
做法:将上述食材一同冲泡饮用。
食用陈皮,还要注意2点
(1)自制陈皮不可行
很多人以为,把吃橘子剥下来的皮晒干,就能代替陈皮。这其实是个误区,吃不对反伤身。
药用陈皮,在橘子的品种、制作工艺和保存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所以就不要自己在家制作啦。
(2)这些人群不宜食用
胃热的人:常伴有舌苔黄腻、爱吃冷食、胃痛拒按等。

热咳的人:咳嗽、气喘时带有黄白色的痰。

阴虚或气虚的人:失眠多梦、同时伴有咽喉干涩。

一两陈皮一两金,秋季吃陈皮,配它效果更佳!

陈皮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喝茶的时候,我们放点陈皮进去;煮粥的时候,也可以放点陈皮;煲糖水和老火汤就更不用说,不管煮什么,加了陈皮,味道就有了本质的升级。

还有人说,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

陈皮药用也是一绝,它的性子又很温和,基本上放到任何药方中,都有很好的协助作用。
所以说,家中常备陈皮,是一定没有错的,那么,陈皮适合哪些人呢?
喜欢吃肉,喉咙粘腻、痰多,疲倦嗜睡,能吃但是消化不了、容易腹胀胃胀等等,如果你也这样,建议和陈皮做朋友。

在秋季,陈皮更是一种非常“好用”的食材~

 秋天吃陈皮,8个好处收入囊中
止咳

陈皮能够理气、化痰,非常适合湿痰、寒痰咳嗽者(出现咳嗽、痰多、舌苔白腻、胸闷、不思饮食等症状)。

患有支气管炎的人,也可试试用陈皮煮水喝。因为陈皮中的柠檬烯,能够刺激支气管,使腺体分泌增多,从而达到祛痰作用。

 降脂

肥胖者多痰,这样的人可取陈皮、荷叶各10克泡茶来喝,陈皮、荷叶降浊的同时能够使清气往上升,一升一降之间,脾胃这个轮子就转动起来了,脾胃好了就更有力量把痰湿运化掉。

这个方子,它不光减肥,还能降脂,因为它们两个本质上是一回事儿,都和痰湿有关,痰湿堵在血脉里,叫高血脂;塞在肚皮上,叫小肚腩。

而且现代研究也发现,荷叶本身有非常好的降血脂的作用,荷叶陈皮茶,喝上一段时间,体重变轻了,血脂也慢慢降下去了。

化痰健脾

陈皮主要作用是行脾胃之气。脾胃主运化水湿,脾胃之气行能祛湿、健脾、化痰,故陈皮具有养脾、醒脾、健脾的作用。

治大便、溏薄

中医认为大便呈稀水样或大便次数较多,主要是由脾胃虚寒或者感受寒湿邪气的侵袭而导致。陈皮具有健脾之效,调中祛湿之功,可祛除体内寒气。

消化不良

陈皮的挥发油对胃肠道平滑肌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加食欲。

图片

安神

很多人不知道,陈皮也是可以安神的,这一点大部分书籍中可能都没有提到。

陈皮讲究的是一个陈字,就是要放置的久一些,陈皮经过岁月的沉淀有一股陈旧之气,能使人气定神安,并且陈皮还有独特的芳香气味。民间常用陈皮来制成枕头,清香怡人,对失眠和神经衰弱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胸闷腹胀

陈皮中的橙皮苷、维生素B、维生素C等成分,对肠胃有温和刺激作用,胃胀腹胀时,陈皮煮水一喝下去,胀闷感会有缓解。

皮肤干燥

皮肤不好,可以用火麻仁、山药熬粥,再加点陈皮进去。火麻仁润燥,能去除身体的干燥,山药色白入肺,能够养肺,肺主皮毛,陈皮把药性引到体表。 

预防血管硬化

陈皮含有果胶,能够减少脂类物质在血管中的沉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防血管硬化。

总之,别看小小的一片陈皮,好处还挺多~

陈皮配它,效果更佳

很多人只知道将陈皮泡水喝,若能学点搭配技巧,其实它的保健效果还能更好!

陈皮+赤小豆=清热祛湿

推荐食谱:陈皮百莲赤豆汤

作用:清热、祛湿、养心安神。

食材:陈皮5克、赤小豆70克、去芯莲子20克、百合10克。

做法:赤小豆提前浸泡1个晚上。莲子、百合提前浸泡1~2个小时。在锅中倒入所有食材,加入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煮1.5~2个小时左右。

陈皮+山楂=刮油通便

推荐食谱:陈皮山楂茶

作用:消食化积、润肠通便、理气健脾。

食材:陈皮2克、北山楂干2克、炒决明子2克、干荷叶1克。

做法:将上述食材一同冲泡饮用。

陈皮+茯苓=健脾止咳

推荐食谱:陈皮茯苓茶

作用:缓解痰咳、促进消化。

食材:陈皮2克、茯苓6克。

做法:将上述食材一同冲泡饮用。

食用陈皮,还要注意2点

自制陈皮不可行

很多人以为,把吃橘子剥下来的皮晒干,就能代替陈皮。这其实是个误区,吃不对反伤身。

药用陈皮,在橘子的品种、制作工艺和保存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所以陈皮最好在正规中药房购买,就不要自己在家制作啦

图片

这些人群不宜食用

胃热的人:常伴有舌苔黄腻、爱吃冷食、胃痛拒按等;

热咳的人:咳嗽、气喘时带有黄白色的痰;

阴虚或气虚的人:失眠多梦、同时伴有咽喉干涩。

陈皮是个宝,10大功效受用一生!

陈皮是个宝,10大功效受用一生!

陈皮的十大养生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

“其味属辛、苦、温。

辛能散、苦能泻能燥,温能和百病。陈皮为二经气分之药,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 用最简单的方式给予你

老一辈人常说,

百年陈皮胜黄金。

那么到底有多神奇呢?

那么,跟随小编一起看看

可以化痰
陈皮,五脏六腑的痰都可以化,它是无处不到的,但总的来说,它是化脾胃里面的痰和肺里面的痰。因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咳痰,感觉喉咙黏腻,或者感冒痊愈以后,咳痰迟迟好不过来,你就用陈皮10克泡水来喝,陈皮是温性的,温能散寒,所以它去的是白痰,如果是黄痰,还要再加10克竹茹进去,竹茹可以清热。

02

可以减肥

肥人多痰,肥胖的人体内痰浊比较多。可以取陈皮、荷叶各10克泡茶来喝,陈皮降浊,荷叶降浊的同时能够使清气往上升,一升一降之间,脾胃这个轮子就转动起来了,脾胃好了就更有力量把痰湿运化掉。

它不光减肥,它还能降脂,因为它们两个本质上是一回事儿,都和痰湿有关,痰湿堵在血脉里,叫高血脂;塞在肚皮上,叫小肚腩。荷叶本身有非常好的降血脂的作用,荷叶陈皮茶,喝上一段时间,体重变轻了,血脂也慢慢降下去了。

03

行气除胀是一把好手
吃完东西以后胃胀腹胀,阅陈皮10克煮水一喝下去,胀闷感就会消失。再有就是吃补药的时候,补药大都滋腻,容易呆滞,进而化火,配上点陈皮,它就能把腻滞之气给化掉,起到补而不滞的作用。

04

可以健脾,可以消食

没有食欲,吃东西比较少,可以用陈皮、山楂,再加适量大米,熬制米粥来食用。

气味特别清香,而脾喜欢香,芳香的东西一进到体内,脾就变得欢喜起来,然后卖力地干活,这样一来,胃口就打开了,山楂是为数不多的消多于补的水果,陈皮和山楂加在一起,是非常好的健脾、助消化的药。

05

还有解郁的作用 黄元御在《长沙药解》中提到,陈皮,行滞气而泻郁满。 意思是说,陈皮能将胸膈中的郁闷之气通开。陈皮、麦芽各10克泡茶,陈皮行气,麦芽疏肝,对于焦虑、紧张,是上好的茶疗方。 06

呕吐是因为胃气不降。胃以降为贵,胃气降不下去,吃进去的食物都堵在胸中,一个不小心,就往上泛。陈皮味苦,苦能降,能够把胃气往下降。胃气一降,那些堵塞的食物就纷纷掉到肠胃里去。
取适量的陈皮、姜汁,用水煎服,也可以加入些大米熬粥喝,对呕吐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07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提到过“加入橘皮煮茶”。陈皮讲究的是一个陈字,所谓陈就是陈久,就是要放置的久一些,陈皮经过岁月的沉淀有一股陈旧之气,能使人气定神安。清香怡人,对失眠和神经衰弱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08

对慢性胃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有一个治疗慢性胃炎的小方法,是取适量陈皮细细的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白糖,每次用温开水冲泡空腹服用。

09

可以防晕车

在上车前把陈皮放进嘴巴里,吃几次就能起到防止晕车的作用。

可以治疗皮肤干燥

阅陈皮它是果子的外皮。以皮能养皮,皮肤不好;可以用火麻仁、山药熬粥,量不要多,再加点陈皮进去,火麻仁润燥,能去除身体的干燥,山药色白入肺,能够养肺,肺主皮毛,陈皮把药性引到体表,这个时候,它就变成引药了,而不再是健脾消食药。

接下来推出重磅内容

那就是阅陈皮

重点来了,识命谷阅陈皮,真正的新会十年老陈皮,自然干仓,清香扑鼻,贵如黄金,不可多得。

颜色或褐或黄、外表干巴巴不起眼、年岁愈久清香愈盛的新会陈皮,已有700多年入药的历史,且备受重视,有“陈皮宜五脏,统治百病”的说法。历代中医喜欢以陈皮入汤,取其理气、燥湿、健胃、祛痰、止咳的功效,对脾胃不和、水肿和便秘都有很好的功效,而且对于解蟹毒、酒毒也有一定的作用。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陈皮有详述、清代大医汪昂《本草备要》记:“广中陈皮者良,故名陈皮。

它的功效卓著,受到历代名医的青睐,所以百年陈皮、千年人参,不是不无道理。

脾虚,人就废了一半!怪不得脾胃越补越虚!根源在此

最近发表了一篇关于脾虚分型的文章,灸友们想赶紧知道脾虚该怎么调理?

对于脾的治法,有补脾、健脾、甚至还有醒脾等,三个词语仅仅一字之差,到底有何不同?

很多补脾药包装上都会有一句“脾胃差者慎用”。这时候就有灸友疑惑,脾虚不就应该要补脾吗?

其实,脾虚调理的一般治疗思路应该是先健脾,再补脾。而且,健脾与补脾又有着很大区别!

健脾、补脾有何不同?
在了解二者区别之前,我们先知道脾到底在身体内充当何种角色?
脾主运化,升清化浊,将吃下去的水谷饭菜,通过胃的腐蚀,脾的运化,才能变成精微。变成精微后,通过脾胃升清化浊的作用,将精微运送到全身。
简单来说,脾相当于人体内的发动机,以食物作为燃料,将燃烧后的能量输送全身。
脾气是脾运转的动力,就像是一个泵。脾胃运转是过程,水谷得以化生精微、化生为气血是脾气推动的结果。
那我们的「健脾」和「补脾」就作用在这个机制的不同地方。
1、何谓健脾?
健脾,就是使脾强壮有力的一种方法,使脾运转得更好的作用。
然而,想要推动脾胃运转,必须得先清除“障碍物”。脾胃中的“障碍物”是:湿、痰、食滞

众所周知,暴饮暴食会损伤脾胃,食物停滞在内不能运化,变为“食滞”。食滞会引起腹胀、吐酸水、嗳气,甚至呕吐,且呕吐物有一股酸腐味。

外感湿邪,使得脾更虚,脾虚不能运化水谷,水气停留,则湿气弥漫,久则凝聚成痰,痰湿重,则出现不思饮食、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舌体胖大、舌苔白腻。

(体内有湿气的灸友要注意了!)
清除痰、湿、食滞,使脾能健壮起来,就得化湿、祛痰、消滞,所以一般健脾之品都兼有这些功效。
2、何谓补脾?
上文提及“脾气”,是脾运转的动力。所以我们常常说补脾,其实就是要补脾气
但是,要知道不论是食物还是药物,吃进肚子里的东西都必须通过脾运化后才能发挥作用,补脾药也是如此。
而痰、湿、食滞会导致脾失健运。
所以补脾必须得建立在还没有产生上面所说的痰、湿等病理产物时。单纯以“脾气虚”为主时,就可以通过补一点动力来推动脾胃。
辩证对待脾虚
饮食伤脾、外感湿邪伤脾、情志不畅肝郁等导致的脾虚,要兼顾气滞、食滞、痰湿中阻等,多用健脾的方法,先清除痰、湿、食滞等障碍物后,再用补脾的方法。
劳倦、年老体衰等导致的脾虚多为单纯的脾气虚,可用补法若是日久脾失运健,已经有了病理产物,就得先健脾。
但是结合实际生活,纯虚的病人比较少,大多都是虚中有湿,所以对于脾虚,我们一般采取先健,后补脾的调理方法 。
1、健脾,清废物
①祛痰湿:痰湿与脾虚之间会相互“促进”。脾虚者或因不良饮食习惯最容易痰湿重,脾虚为本,痰湿为标。想要补虚,先清清体内的痰湿。
方法:可以喝健脾益气,利水祛湿的赤小豆茯苓茶。
材料:赤小豆、茯苓、芡实、薏苡仁。
功效:方中茯苓、芡实可健脾化湿;薏苡仁、赤小豆可利尿祛湿;赤小豆、茯苓、芡实为平性,薏苡仁虽凉,但经炒制后,可去除其凉性,祛湿又不至于伤脾阳。可日常饮用。
②清食滞:
方法:暴饮暴食、多吃甜食最容易吃伤脾胃,若当即有腹胀不消化等情况,可用保和丸。
保和丸的配方: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功效:山楂、麦芽可消食;神曲,擅长化酒食;莱菔子可消食导滞化痰,且化油通便。陈皮、半夏加茯苓可祛湿化痰。
注:对于小孩食滞引起的口臭、大便干硬或黏腻等也适用。
③艾灸健脾
如果单纯的药物,可能不容易发挥作用,因为病症发生在脾胃。中医里就有一种说“药之不到,针之不及,必须灸之。”可见艾灸对于调理脾胃是很好的选择。
艾灸取穴:脾俞、胃俞、大肠腧、小肠俞、中脘、水分、天枢、足三里。(不会取穴?关注“灸大夫”公众号,点击菜单栏艾灸学院→穴位查询,即可查找穴位!)
成人悬灸15分钟,艾灸仪艾灸40-50分钟。
2、补脾,让脾胃运转
清除障碍物后,就可以开始补了,让脾胃运转起来。
①食疗:我们一般会在补脾的食物或药物中加一点行气的食膳。
如传统美食桂花糕中,用香甜的糯米补脾虚,加上芳香醒脾的桂花来点缀,使得糯米不滞脾。
我们也可以在日常膳食中加入陈皮。陈皮健脾行气,可化食物中的滋腻。平时泡红枣枸杞茶也可以加一点陈皮。
给大家推荐几款能够保养脾胃的效验良方:
党参陈皮瘦肉粥
用于急性胃肠病和腹部术后等状态。
党参15g,陈皮5g,瘦肉20g,粳米100g,煮粥300ml,温服,可以每天喝一次,连续一周。
荷叶麦冬粥
用于热病之后脾胃功能的恢复。
荷叶20g,麦冬5g,粳米100g,煮粥300ml,去荷叶麦冬,温服,日一次,连续一周。
扁豆薏仁汤
用于轻度的脾虚痰湿证。
扁豆30g,薏仁20g,水300ml,煎汁200ml,当茶饮,日一剂,连续一周。
开胃健脾茶
用于纳食不加,口淡无味属轻度痰食积聚者。
山楂20g,乌梅5g,麦芽10g,甘草5g,水300ml,煎汁200ml,当茶饮,日一剂,连续一周。

③艾灸补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