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似花还似非花,柳絮飞离人泪

 然野 2021-12-14

  

     填词,对于先生来说那是驾轻就熟,词牌,对于先生来讲那是随心所欲。豪放起来气吞山河,婉约起来梨花带雨。

  元丰四年(1081)春,黄州。

  这是先生被贬谪到黄州的第二年。历经借宿寺院眠、钱串挂梁花的尴尬,熬过“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艰苦,在朋友的安排下好不容易在居住的东坡有了几亩耕作的农田。先生自以明志起了“东坡”号,践行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的座右铭。

  江南春早,又到柳絮飘飞时。触景生情,不禁让先生想起了好友章楶,(字质夫)此公年长先生十岁,治平二年(1065)进士,入仕后在军事上多有建树是为北宋名将,在文采上亦是技压群芳,时常与先生唱酬诗词情投意合。此情此景,章楶那首咏杨花词《水龙吟. 燕忙莺懒芳残》浮现在先生眼前。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杨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青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黏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词意寓情于景,燕子忙着筑巢,黄莺懒得啼鸣,河堤上柳絮(即杨花)飘落。飘飘洒洒转庭入院浮在闺门口,一次又一次地被风吹起后飘落兰帐、钻入闺房、粘在玉人的青衣上。呵呵,好风流的柳絮,就连绣花床上都滚动着白白的小小的柳絮球,“才圆却碎”,用词形象逼真令人称绝。全词构思新奇风格奇丽,委婉地表达思妇的寂寞和哀愁,如此精妙的刻画柳絮真乃研磨细微。

  当时此词一出名噪一时,亦令先生刮目称赏,可见其水平之高。

  怎得咏柳絮说开了杨花?却原来隋炀帝开凿运河时,命人在河边广植柳树并御赐姓杨,这便有了柳树为“杨柳”一说,柳絮亦被称作杨花。

  东坡之畔杨柳轻扬,草亭庇荫飞絮点点。先生坐凳小憩,细细品咂着老朋友的佳作。章楶这个老朋友出仕虽晚但官运不错,想来这个时候已经在湖北提点刑狱使任上了。瞅瞅自己眼下的处境,再看看晨出耕作时裤脚沾的泥巴不禁莞尔一笑。先生下意识地弯下腰搓一搓擦擦手,这时朝云送来了一盏香茗,他揭开盖碗闻一闻,微闭双目很滋味地抿了一口。

  先生寻思,章楶老兄这首词的确上乘,不如和酬一首相寄,既解对老友的想念亦是文字上的交流。想到此,先生让家人送来笔墨纸砚,朝云侍立一旁悉心地为先生研墨。稍加思谋,先生落笔龙蛇在词序中写道:“《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云,亦告以不示人也。”

  依照别人词的原韵作词答和,连次序也相同的叫“次韵”,要求极严。

  好谦逊的先生。“词绝妙,使来者何以措辞”对章楶评价极高。先生自己则表示闲来无事读读圣贤书,想想圣人与子路等四个得意门生之间的策论交流。当然,这其中涵括着先生不甘寂寞的政治抱负,也暗喻着如何优选和词的蕴意。文人互谦是客套,“亦告不可示人也”才是本真,“文字狱”已经在先生的内心留下阴影,即使是诗词交流还是低调些小心为妙。最终,先生的诗词还是传了出去,与章楶的词相映成辉这是后话。

  研墨、续水,朝云在旁边看着思维入定的先生。此时先生的脑海中不断闪现出柳絮飘飞、闺门思妇、春尽花残……然,这样的思路太单一,忽而灵感在瞬间转念逆向,一幅柳絮嫁接情感的虚幻在渐渐坐实成章。入定回来,先生的眼神与朝云不期相碰,不觉又想起了朝云的那句“满肚子的不合时宜”。那好,这回就在大众化的婉约上做足文章。先生抻抻纸面,挪挪镇纸,润润笔尖,一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一气呵成。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似花还似非花”开篇吸睛形态惊鸿。说它“似花 ”色淡无香 ,说它“非花”却名为“杨花”。飘飞的柳絮人们见惯不怪无人怜惜它的坠落,本来的轻飘物被一个“坠”字压沉,本来的离枝变成了“抛家”,默默伶仃地落在路旁。真乃大家手笔,“抛家傍路”的“无情”杨花,化为“有思”之人,升华借喻出别样的离愁之苦。

  文出妙境,隐约间一位身姿曼妙的少妇走入画面。春日明媚柳丝摇曳莺声细碎,幽居寂寞的少妇百般无聊地侧卧榻上,她黛眉轻蹇面带忧伤似睡非睡,娇媚的眼睛欲开还闭。缕缕思念蔓延化梦,随风飞到那个久违的人儿身边……

  一句“又还被,莺呼起”,先生恰到好处的插入了唐朝金昌绪《春怨》中的蕴意:“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封侯拜相如何?建功立业又如何?还不是空废了年少大好时光。好梦被莺声唤醒,少妇之梦与杨花之态一样轻盈飘逸迷离,杨花与思妇合二为一,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名状的淡伤,这种虚实交织的高妙写法令人仰止。

  接下来,先生转而以落红陪衬杨花,委婉抒发了对于杨花的怜惜。“不恨”与“恨”值得细品。一树杨花纷纷扬扬翩然而坠,春色渐尽百花凋残,先生怜惜杨花,不忍将春去之恨加之于杨花,只可惜红消香断一地残红无法收拾,光阴不复心中悲痛故生恨意。其实,恨与不恨无从言恨,春去花残惜春无奈,这只是先生的内心道白。

  一夜急雨狂风,摧残了多少飞落的杨花,'抛家傍路’踪迹全无,何处去寻找它遗留的踪迹呢?原来已化作一池细碎的浮萍了。先生在词中注解:“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其实这只是先生的美好愿望罢了,现实中水里的杨花怎么可能变成一池萍碎呢?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这是一种奇妙夸张的写意,用数字妙传惜花伤春之情。先生也曾在其它不同的诗词里把春天分段,品餐春天秀色的不同景致。如《临江仙》里的“三分春色一分愁”,《雨中花》里的“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等。

  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堪称神来之笔,既是收笔点宗之意又彰显婉约词幽怨柔情。通篇看来,先生把柳絮赋予了人的灵性,格调高雅清丽洒脱,蕴意深刻不入俗流。而杨花化做“离人泪”,把婉约词的水性滴在了纸面上。妙哉,水性杨花!

  从和酬诗词的角度讲,先生写杨花亦是写给宦海漂浮的章质夫和贬谪漂泊的自己以及千千万万的游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