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碟荐 | 指挥巨匠伯恩斯坦那些注入灵魂的经典巨作

 yanyahoo 2021-12-14
图片

图片

碟荐,每天一张至美古典名盘

图片

10几岁就靠钢琴教学赚取自己的学费;因一次“临时替补”而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对象;成功征服欧洲一流乐团、成为纽约爱乐第一位本土音乐总监;凭借音乐普及与讲座赢得“艾美奖”;创作出《西区故事》、《康狄德》等火爆百老汇的经典之作......他就是“漂亮得不像实力派”的指挥巨匠——伦纳德·伯恩斯坦。



图片
图片

伯恩斯坦明明是一位可以靠脸吃饭的人才,但他却不以为然,誓要靠才华在古典乐坛拼出一条“血路”。因为钢琴,他从内向的少年变成人人惊羡的“天才学霸”,跻身著名学院专修作曲、指挥、钢琴。至今,由他创作的三大音乐剧《镇上》、《康狄德》、《西部故事》,堪称经典之作,在百老汇久演不衰。

1943年,仅25岁,作为助理指挥的他因救场一举成名,一跃成为当时美国最有前途的青年指挥家,1958年正式接棒纽约爱乐乐团,在合作12年间,他将一向难以驾驭,有“狂马”名号的纽约爱乐驯的服服帖帖,成功开创乐团无比辉煌灿烂的黄金时代,待他离开后,乐团的水准下滑,历任梅塔、布列兹都无法有所作为,直到马索上任后才有所改观,从这足见伯恩斯坦的厉害程度。
图片

虽然伯恩斯坦有着多种身份,但他最主要的事业还是指挥,他的指挥曲目涉略广泛,与众多乐团都保持了优良的关系。有次他与维也纳爱乐合作演奏海顿第88交响曲第四乐章时,整场演出全靠眼神指挥但又毫无违和感,令整个音乐界赞叹不已

此外贝多芬的交响曲、舒曼《第二号交响曲》也是他相当优异的演出;马勒的九首交响曲整部录音具有强烈的精神力,压迫得令人喘不过气来,由他演绎的作品,无一不被乐迷爱戴。专业乐评人说:“他的每次演出,都有如一首新作问世”

作为著名的指挥家、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伯恩斯坦在他那个时代带领美国音乐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世界乐坛上,“三位一体”的音乐大师是并不少,但伯恩斯坦一定称得上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伯恩斯坦与维也纳爱乐乐团


图片
1966年,当伯恩斯坦第一次出现在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的时候,已经年近五十,当时他的音乐事业在在北美发展得非常成功,是纽约爱乐首席指挥,也是新世界的文化象征。

长久以来,他和维也纳爱乐有许多唱片都是音乐会实况录音,其中几场最好的演出由Unitel同步实况录像,包括维也纳爱乐最为擅长的莫扎特、海顿与贝多芬等人的作品。在这套8CD中,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伯恩斯坦处理音乐情感的手法与象征德奥传统的卡拉扬、阿巴多等人有着天壤之别

于伯恩斯坦手中,莫扎特第四十一号交响曲《朱彼得》终乐章像是历经了一次又一次的欢乐时光;海顿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惊愕》如同在心脏用力一击;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合唱》在终乐章欢腾歌颂四海一家的精神;而在很大的程度上,舒曼的作品像是反射出他本人音乐风格中具有诱惑性的一面。
Mozart: Symphony No. 41 In C, K.551 - 'Jupiter' - I. Allegro vivace (Live)
Haydn: Symphony No. 94 in G Major, Hob.I:94 - 'Surprise' - 2. Andante (Live)
而当生命快要走到终点的时候,伯恩斯坦的诠释似乎有了更多的深度,每一回都像是最后一场演出。这样的特色出现在马勒第五号交响曲与肖斯塔科维奇第六号交响曲这样高度内省或是如史诗般的作品里;在西贝柳斯第一号交响曲行板乐章呈现的是他温暖的柔情诠释,而在布鲁克纳第九号交响曲慢板乐章中所展现的则是无限的永恒。

在这其中,伯恩斯坦与维也纳爱乐诠释的每一首乐曲都十分耐听,受欢迎程度并不亚于他与纽约爱乐的完美演绎。
图片



伯恩斯坦《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图片
这是一次历史上极具纪念意义的重要诠释(庆祝柏林墙拆除音乐会现场版),1989年11月,柏林墙拆除。指挥界巨擎卡拉扬此时已过世,乐界的活动家、另一“超级指挥”伯恩斯坦便受到邀请,于拆墙之时携九大乐团的精英演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包括纽约爱乐、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德勒斯登国家管弦乐团、列宁格勒基洛夫剧院管弦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巴黎管弦乐团团员、巴伐利亚广播合唱团、柏林广播合唱团以及德勒斯登爱乐儿童合唱团等。
Beethoven: 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p.125 - 'Choral' - 2. Molto vivace (Live At Schauspielhaus, Berlin / 1989)

这场贝九总长接近80分钟,大概是有史以来最慢的贝九。从一开始,伯恩斯坦就将速度拉到慢的极限,突出其戏剧性,因此第一乐章巨大的高潮来临时,其震撼力不可比拟;但第二乐章却又可能是所有贝九中最快的,伯恩斯坦意在突出各乐章间的对比;第三乐章十分深沉,所有这些快与慢积聚的力量在第四乐章中爆发了出来;第四乐章里,伯恩斯坦依然十分强调快和慢的对比,这一点颇像富特文格勒的演绎,只是富氏的速度更有弹性,因此也更有戏剧性。
Beethoven: 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p.125 - 'Choral' - 3. Adagio molto e cantabile (Live At Schauspielhaus, Berlin / 1989)
在这场由德国与英、美、法、苏四个占领国音乐家共同合作的历史性演出里,席勒诗句中的“欢乐”(Freude)被改为“自由”(Freiheit)。伯恩斯坦认为,如果在一个历史时刻,需要以人文的方式来表现人类的欢乐,那就只有贝多芬这部作品,“我很肯定,我们有来自贝多芬的祝福”。策划这场演出的德国钢琴家尤斯图斯‧法兰兹则表示,愿这一次演出带来的“神圣与灿烂的火花永远不会熄灭”
Beethoven: 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p.125 - 'Choral' - 1. Allegro ma non troppo, un poco maestoso (Live At Schauspielhaus, Berlin / 1989)
音乐中,伯恩斯坦充分注入了自己的个性,音乐会充实且精彩,女声合唱部分加入了童声合唱,虽然整个过程可能会慢得让人稍有不习惯,但是待最后一个音落下,一种强烈的史诗感油然升起,相当震撼

此外,据说伯恩斯坦在第一场音乐会结束之后(接近晚上12点),马上冲出音乐厅,来到柏林墙下,和狂欢的老百姓们一起拆墙,还拿了一两块砖头,着实给了在场的观众一个很大的惊喜


图片
图片

【原装进口】
伯恩斯坦与维也纳爱乐乐团(欧版8CD)
伯恩斯坦《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欧版1CD+1DV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