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犟父亲 文∕刘青云 前几日写了一篇有关父亲的小文,没有想到竟然在亲友中还引起了一些“涟漪”,甚至还有朋友“蛊惑”再写写父亲的那些趣事。父爱如山,父亲的勤劳、正直和善良,足以写一个大部头。这些我暂时都还不想写,今天,我就想简单写写父亲的犟。 自打我记事时起,父亲的犟就是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我家是外来户,在村子里是“极少数”。在农村,你如果是小姓,或者说是“极少数”,被人欺负的可行性是相当大的。然而,因为我父亲力气的“大方”,与邻里乡亲关系都处的很好。父亲是种田好手,为了达到横平竖直的效果,那时候我们岿美山山村插秧大部分还是要拉绳子的,而父亲却不需要这么麻烦却能把秧苗插的整整齐齐。那时候我家的农活很多,但是父亲为了与邻里搞好关系,总是早上五点起床,在早饭前利索地把自己田里的秧插好,再在邻里吃完早饭出工时,去给大家帮忙。父亲非常能干,一天能插一亩多的秧苗。这样超负荷的劳动量,累坏的身体是非常自然的。有几次,因为长时间弯腰插秧的缘故,疼痛已经严重影响到父亲的生活。看到他痛苦的样子,家里人都说,邻里那么多,哪里帮的了那么多呢?差不多就好了。哪曾想,越是说他,或许是怕帮了这个,那个没有帮而得罪人。他像是要与我们对着干一样犟起来,强忍着腰酸背痛也要一家家帮忙把秧苗插好。由于受犟父亲的影响,我也是做农活的好手。1999年我已经是乡镇的副镇长了,一次去下乡,正赶上一家人在收割稻谷。看到几个妇女在慢悠悠地割稻子,我就说,你们几个人也还不如我一个人割的快。他们看我年轻,以为我是在吹牛,于是怂恿我来比一比。一来觉得我一个领导干部不会干农活,二来也觉得我不可能比他们几个人都快。这个时候我也像父亲一样,犟了起来,比就比,我果断脱掉鞋袜,到田里找了一口镰刀,就迅速割起稻谷来。那一比真把这几个妇女镇住了,没有想到我一人比她们几人都割的快。 九十年代,在县里创办机关果园时,在之前比较早的时候我家就种了桔子和梨,因我家的果品好比别家总要多卖几毛钱,父亲会种果树的名声在外。因此,就有县里单位找到我父亲去开垦和管理机关果园。那时候这单位是一个不懂种植的副职分管果园,到了果园总要对我父亲指手画脚。这时候,父亲犟脾气又来了,尽管是领导,他也毫不给情面地说,照你这样去干,果园早晚完蛋,要么你们另请高明,要么就按照我的方法去搞。这领导被父亲的犟脾气镇住了,再不敢多说。在我父亲的精心管理下,果园成为了县里各单位为数不多能产生效益的一个,还多次作为样板迎接了许多省市领导来参观。 再后面年岁大了,单位也不能搞果园了,六十多的父亲去了省城给一个装修老板管仓库。在管理仓库中,只要时间允许,父亲总爱去工地现场转转,把那些被安装师傅丢弃的电线分类捡会仓库里。下次,师傅再来领电线时,如果用量不大,父亲就会把那些捡回来的给他们,因此没少和装修师傅吵架。装修师傅说,以前别人管仓库,都是整件整件的给新电线,现在却要算的那么精。装修师傅多说几句,父亲犟的脾气又起来了,理直气壮地说:“老板请你来就要为人家负责,做事要有良心,你们不能大手大脚花了老板的钱不当事,人家赚钱也不容易”。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的事,不能在此一一道来,这就是我犟父亲,一个勤劳、正直、善良的农村人。 (作者刘青云和父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