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卦管三山,三针又三盘”有啥说法?“三针三盘”你或许见过

 农俗闲话 2021-12-15

古代社会的发展中,农业无疑是生存的根本,而对农业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气候环境。所以古人关于天文历法的知识几乎占据了古人智慧的半壁江山,其中以节气最为紧要。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推演气候环境中风霜雨雪的到来,除了二十四节气以外,古人还用二十四分位加以关联,并在民间衍生出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的俗语口诀,比如这句“一卦管三山,三针又三盘”,于常人而言一头雾水,但这正是其魅力所在。许多古墓小说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与这些俗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民间传说最是让人将信将疑回味无穷。那么古人是如何将这些“奇怪”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呢?

一,一卦管三山

《淮南子·天文训》中首次记载了二十四分位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

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钟;加十五日癸,则小寒,音比应钟;加十五日丑,则大寒,音比无射;加十五日报德之维,……加十五日壬,则大雪,音比应钟。

古人通过观察太阳的起落与植物的生长周期而将365天定为一年,又发现每15天便会产生较为明显的气候变化,便以此制定了二十四节气。而在古代地理堪舆的罗盘中,通常将时间和空间合二为一,于是就发明了代表空间的二十四分位来对于代表时间的二十四节气。这些分位在罗盘术语中便被称之为“山”,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大山,其代表的是指向。而二十四山之间的间隔均为15度,配之八卦后便是每卦对应三山,也就俗语中所说的“一卦管三山”。它是古代地理学中的一个术语,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只是门外汉的我们听起来莫名地有些玄妙。

二,三针三盘

罗盘在传统文化中可谓是家喻户晓,而“三针三盘”说的就是其中的地盘正针、天盘缝针、人盘中针。它们的含义与作用各不相同,但依旧是建立在上古天文知识的基础上。所谓地盘正针,其所指的正是上文说的二十四山向,在罗盘中起到辨别与定位立向的作用。所谓的二十四山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十二地支加上八干四维,八干四维相对陌生,分别指的是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八干和乾、坤、艮、巽四维。在与后天八卦相对时正好一卦管三山,每格十五度。天盘缝针刻度与地盘正针有七度半的差距,正好半格,但同样是二十四山向。人盘中针也是二十四山向,但与地盘正针差了一个格子,也就是十五度。三针三盘由此而来,虽然同为二十四山向,其作用却大不一样。

地盘正针的使用依据是地磁,用以确定磁方位。地理堪舆中的正位、立向和格龙大多是地盘正针为依据来确定建筑的坐向。古代堪舆认为正针具有纳地之气的作用,所以将其用于南北定位。虽然它的具体起源已经无从考据,但有研究发现它早在唐朝以前便已被普遍使用。

天盘缝针在地理堪舆中的作用是纳水,也就是建筑周围的水流情况便是通过这根针来进行判断。古人认为缝针“依杲影子午,测日影以定南北”,是纳天之光为己用,所以称之为天盘缝针。而他的起源在清末刘公中的《堪舆避谬传真》中有记载说是唐人杨筠松为测天十二宫所创,古人又称之为杨公缝针。人盘中针在古代堪舆中主要是消砂之用,据说是家喻户晓的赖布衣所创,以对应天、地、人的三才之义。

简单的两句俗语却包含了天文地理的知识,这为古人找寻合适的农耕土地提供了方法。再配合二十四节气对气候的指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气候与环境对农作物收成的影响。虽然如今科技发展,无论是天气预报还是人工大棚,都明显优于古人朴实的经验,但不可否认它们对古代农业及人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