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个翻译发表《共产党宣言》,却又被打上旧派标签的短寿天才

 历史最美 2021-12-15

作者|历史最美作者团队-原因攻略

字数:3131,阅读时间:约5分钟

如果说这世界上真的有天才,那刘师培必定是其中的一抹惊艳颜色。

直到现在都有个谣言:北大有两派,一派是陈独秀为首的新派,一派是黄侃、刘师培为首的旧派。但其实不然,这源于大家对刘师培的认知断层。要想说他的新,大约两方面:一是革命,二是学问。

▲刘师培像

身为一名革命者,刘师培在经世济国上或许不够坚定,但他身为第一个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人,在看到中国农民的潜力上,刘师培可以说是预言家一般的存在。

刘师培1884年生在扬州的学术世家。从他曾祖开始到他一共四代人,都是研究经学的他们家有一份祖传的学问——《左传》之学,在学术界非常有地位。

而刘师培生在这样的书香门第,八岁念《周易》,十二岁通四书五经,十八岁成了秀才,十九岁就成了举人。按说这样念书的天赋,中科举进殿试不成问题。但天有不测风云,八国联军捣毁北京贡院,当年的会试只好举办在开封,这次刘师培落榜了。如果是之前,再考一次科举也不是新鲜事,但刘师培在开封会试落榜后就再也没有了机会。因为科举制度1905年被废除,这条路再也无从走起。

不过刘师培早已有了另一条路的想法——革命。

当时的革命思想在江浙尤其活跃,刘师培早在扬州之时就读到过一些反满之书,此时年轻气盛的他对于清廷的腐败统治早就深恶痛绝,于是他来到了上海,开始参加反清运动,加入光复会,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革命者,并且结识了章太炎、蔡元培、谢无量等人。

此时的他,从笔杆子上使力,参与了《俄事警闻》、《国粹学报》等等编辑工作。国粹、国学这词就是由此提出的。

在这些杂志期刊中,他主要宣传两项——国粹与反满。

当时日本思潮上脱亚入欧,并且开始了鹿鸣馆时代。日本此时想要抛弃中国对他们的影响,转而学习欧洲文化。而中国经历了战争的痛点和西学冲击后,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文化是不是不够先进,但是日本想的是抛弃中国对他们的影响,而中国作为思想发源地,如果也全盘西化实在是在想要自己消灭自己。在今天看,这不仅有难度而且有危险。此时,对于全盘西化,刘师培提出一个口号——保存国粹,研习国学。

刘师培是个完完全全从中国传统学问中走出来的学者,在对待一些国外思想理论的时候,他可以和中国历史进行对接。比如对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刘师培提出看法:我们中国也有民主政治,把孔孟中对民主的论调,用卢梭的话来解释中国的民主政治,以此反对封建专制皇权。

可以说,他是中国第一批科学的文化自信者。

而对于反满,他也特立独行地开始了“黄帝纪年论”。不承认清朝统治,就连纪年都用黄帝XX年来记录。可以发现,当时革命党人出的报刊很多都是黄帝XX年,标志着和满清划清界限。

那个时候的他既提倡革命,又崇尚学问,他自己也标榜自己是个激进的革命党人。

但是他的报刊中,有些言论还是中伤了租界当局,因此,德国租界与清廷联合,开始通缉刘师培。

要说当时的革命党人,有几个没被通缉过呢?被通缉的刘师培跑到安徽芜湖,和好朋友陈独秀一起办学,表面办学,实则革命。第二次,刘师培又被通缉了。

1907年,他与妻子,也就是中国第一位女权主义者何震,两人一同东渡日本,投奔章太炎。

▲章太炎像

但当时革命党人内部派系争斗矛盾重重,孙中山携带财物远走一事也让章太炎、刘师培误会他怀有私心,所以,他掀起了“倒孙运动”。

并且他意识到,单单反满还不够,于是他走上了无政府主义者的道路,提倡废除等级制度,实现人权平等。十月革命之前,其实当时的人搞不清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所以,当时他创办《天义报》和《横报》宣传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天义报》中有《共产党宣言》的一部分,刘师培,就是第一个翻译《共产党宣言》发表的人。当时,他也认为中国自古以来的革命都可以在平民、农民之中展开,所以他格外注意农民的力量。这个观点可以说前瞻性相当的强。

1907年,他开始给国内总督端方当暗探,这个转变非常奇怪,疑点重重。大多数人认为是和章太炎关系破裂导致,但历史已然不可考,能确定的是,他开始投靠清朝。卿本佳人,奈何做贼,实在可惜。

之后的他进入端方幕府,鼓吹袁世凯。辛亥革命后被革命军追捕,差一点吃了枪子。后来经过章太炎的保释去了成都,继续办学做学问。

在他人生最后一个阶段,他受蔡元培的邀请,就任北大国文门教授,并且办刊《国故》。

有人说《国故》是对抗新文化运动而出版的刊物,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只是军阀为了对抗新文化运动而放出的谣言。刘师培与陈独秀很早之前就一起办学,是很好的朋友。

在北大教书一段时间后,36岁的他因为肺病不幸离世。

天妒英才。

36岁的他,留下了500万字以上的学术论著,而他沉沉浮浮的短暂生命里,也映射着那个时代的地覆天翻。

在学问上,他的新,更体现在对中国学术从古典形态到近代形态的贡献之上。

这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时期,经两代人、三十年转换而成。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刘师培。

大家知道,中国古典学问是自成系统的。提到先秦会想到先秦百家,提到汉朝会想到汉代经学,提到魏晋会想到魏晋玄学,还有隋唐佛学、宋代理学、清代朴学等等。而在学术上书籍分类和我们今天大有不同,一开始是汉书中记载的七略,后来隋朝逐渐变成经史子集的分科。

它体现了中国学问的一些特点:比如主要集中在人文学科,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古代典籍。并且,以为科举制度,这些学问更有”博通“的特点,不是现代的”专门之学“。

而近代学术分科却是类似西方分类的文理法商农工医。在这分科转换里,刘师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他曾以西学为参照系,进行中西类比,提出以西学分类体系界定中国古典学术的设想,成为一个创举。如在《周末学术史序》中,他以西方学术体系阐述先秦学术,如心理学、伦理学、计学、文字学、兵学、法律学等十六个西方学科,而它也是中国第一部以“学术史”命名的著作。

可是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是,他认为很多西方的概念在古代就已经有了。这牵扯到他另一个学术领域。

作为经学世家的传人,刘师培根植于中国古典学术,交融于西学,最终目的在于阐释中学,而西学不过是手段而已。

而他吸收的社会学、历史学、文学也是和他本来的学术研究重点相依照的。比如《论小学与社会学之关系》,小学是研究中国语言文字的,比如字体演化,女字旁的字从越来越多到越来越少,甚至贬义,这都涉及到进化论、社会学的问题,可以说刘师培对古代文学研究引入了新的天地,具有开创意义。

不光如此,他在史学和文学上,也是近代学术的开创者之一,如《中国历史教科书》。刘师培是最早编写中小教材的一批人之一,并且不沿用二十四史的概念,而是贯穿天演进化论的观念来写教材。体裁也是用西方的章节体的体裁,用课来写还方便老师传授,这都是刘师培对于教育和中学的创新,甚至先于新文化运动,提出了白话将流行这一观点。

在学术转型中,刘师培在传统读书人居于主导的年代,非常具有启示意义。

对于刘师培,他有着投机行为,盘算政治权利的倾向,有因为革命不如意便投靠保皇派的污点,章太炎曾经有句话:儒家最不好的就是教读书人做官。但之所以刘师培在政治上特别倒霉,更是因为他缺乏定力与坚持,还缺乏实践的精神。在他为中国农民发声的时候,根本无人支持,一件事情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却没有任何的变化时,倒下的人,我们不能对其责备太多。不过依旧站着的人,为我们走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学问上,他是一个标准的国学大师。相对于当时的一代人,现代根本就没有任何一个人当得起国学大师这个称号。认可中学,也许是他这一生长在骨髓里的。他没有坚持住政治立场,但他对得起知识分子这个称号。今天的我们看待刘师培不一定要把他神化,但是他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很多见解,都是精深的、开创的。

36岁的他,长眠于1919年,但他的观点著作,一直活着。

本文系历史最美原创稿件。主编枪君,作者原因攻略。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