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汇昆:我因学生而愧对《荷塘月色》

 江一写作课 2021-12-15

我因学生而愧对《荷塘月色》

文/金汇昆

因为学生的话,我觉得愧对《荷塘月色》这篇经典美文,愧对作者朱自清先生。昨天晚上,我以为没事儿了,因为该备的课都备了,只需要等待上课即可。然而当我看了学生对《荷塘月色》提出的问题后,我觉得晚上要熬夜了。

果不其然,不仅熬了夜,连晚饭都没来得及吃。因为实在是被学生的问题吸引住了。当看到水浩、昊轩同学的问题时,我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些问题整理汇总一下,明天让学生见到。而在整理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也看到了不一样的《荷塘鱼色》。

其问题如下(节选):“我想知道的是作者写《荷塘月色》是为抒己之愁,还是怎样?它又为何能够流传下来?作者肯定是在回忆写的这篇文章,那么当时又是怎样的心情?当时和回忆时的心情一样吗?——水浩

朱自清先生所写的基本是景,可其人物形象却可以鲜明地呈现在眼前,我所读的每句话都可以看到作者,不知是写作风格还是手法,我认为作者写的是自己所见,可其感情贯穿于字行里间。我们的文章即使有真情却无从展现,无真情更不必多言。可到底怎样才能写出这样的效果,把整个人都融入到景中,或者说文章中?(如果此问题可以得到解答,我认为所有人的文章都可以超凡脱俗。)——昊轩

作者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总体上是积极还是消极?第六段中“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从这里开始回到现实了吗?还是最后一段?蝉和蛙声使作者心情更低落了吗?——子涵

作者终未见到流水,为什么说月光如流水一般?月光是否真正填补了作者心中的遗憾?——凯歌

作者心中不宁静、景物宁静,二者不冲突?

本文写法借景抒情,重点体现在何处?

本文可以被借鉴于写作的地方?——若熹

作者的情感是否在随所见景物而变化?——妍伟

朱自清先生是如何通过描写景物来引发读者联想的?——嵩阳

写了作者的闲适,为何读起来有压抑感?——梓业

作者将荷塘月夜观察得如此细腻,是因为现实太过苦闷,而不得不让思绪全部放在别的事物上,才能排解一二,换得一时的逃避吗?如果是这样,作者看过如此幽静的荷塘后,内心是平静了,还是更落寞了?——铭蕾”

整理完这些问题,已经将近晚上十二点了,虽然视线有些模糊,但我觉得很值得。这些问题最重要的价值不在于我们一定要给它们一个答案,而是启发我们从更新、更多、更深的角度阅读、思考《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实际上,《荷塘月色》就是这些问题的答案。

给我震动最大的是昊轩的问题,情景交融一直是我想讲透而未讲透的问题,他的问题却把这个问题说的很清楚,他的问题是他的问题,而我而言,他的问题正是我的答案。水浩则思考了文艺理论的问题。感慨,有时教师所谓讲了某课文,其实只是讲了大致含义。

榷山

辛丑仲冬(12.15)

于湖城湖畔

【作者简介】

金汇昆,笔名江一,1988年生,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青年作家,诗人,现为河北衡水中学教师,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作品有《渡缘》《桃花坞雨》《艺术里的童颜》《美的唤醒》《情境之门》等。教育与写作理念:师德是知与行的合一,信仰中文,写作育人,让生命的启蒙不断发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