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古方【麻黄汤】,治剧烈腰腿疼,“赶走”寒邪,尤其适合冬季腰疼、腿疼、腰椎增生、坐骨神经痛,关键在于化裁加减! 前些天,我翻了翻早年记录的医案。 我发现,每年一到冬季,腰腿疼、腰椎增生、坐骨神经痛的患者就要比平时多出3~5倍。 我曾经听前辈说过这么一句俗话:“十人九腰疼”。那时年轻,还觉得是夸张,现在看来果真如此。 尤其在我的医案之中,腰疼腿疼的,多以45岁以上的体力劳动者为主。 就比如我在16年前接诊的万先生,52岁,从事重体力劳动,常年待在工地上。 越是这种工作性质,越不在乎小病小痛。 万先生的腰腿有过旧伤,偶尔疼几下他也不在意,一次他干活的时候,由于裤腿被雪水浸湿,他就脱下外层裤子,只穿内层秋裤。 那时正“热火朝天”地干活,他也没觉得冷,结果回到家,他就感觉腰部和左腿疼,躺下休息也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疼。 怎么办?他的家人给他找了不少外用的膏药和中成药,但效果甚微。 联系上我之后,我给看仔细看了看: 他舌苔白,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的情况十分严重,恨不得穿上十几层衣服来御寒,疼得直哼哼。 综合辨证之后,我决定给他用这一方:麻黄、桂枝、炙甘草、附子,后续随症加减。 结果怎么样?不到7剂,万先生主动反馈怕冷的情况没了,身上感到很温暖,腿疼明显减轻。 随后继续用原方加减,巩固二诊之后,腰腿痛完全消失。 你看,像这种所谓的坐骨神经痛、腰椎骨质增生,用过那么多药,在中医看来,其实就一个关键点: 寒邪郁滞! 前文所说的这些症状,中医管它都叫“痹症”。 曾经恩师就对我说过,痹症一半源于寒邪,一半源于血虚。寒邪是外界因素,主要就是受到外界风寒侵袭所致。而血虚则是另一种类型,通常因劳累过度、年老体衰等因素造成。 这个患者,就是典型的外感寒邪。 你看,首先这个患者他是冬季在外面冒着风雪干活,还只穿单裤,寒邪不“钻进”腰腿里面才怪。 畏寒怕冷,手脚冰凉,都是寒邪在体内的表现。 那么,为何会出现如此严重的腰腿疼? 答案就是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在体内就是用来阻挡外邪的,挡不住,寒邪入侵之时,最先受伤的也就是这里。 而足太阳膀胱经,主要走腰背和下肢,寒邪郁滞的越严重,腰腿疼的感觉就越强烈。 所以用药的首要原则,就是散寒。 这个方子看着用药不多,只有麻黄、桂枝、炙甘草、附子。 但它其实就是古方麻黄汤的化裁,出自《伤寒论》。 其中,麻黄和桂枝,就是散寒解表的“主力军”,能将体内郁滞的寒邪之气散出去; 再将原方里的杏仁去掉,加入附子。附子,温阳散寒止痛,可以加强全方散寒之效。 就这样,等患者外感的风寒被散开,一身阳气得到振奋,他的太阳经恢复了正常,其腰腿痛自然就减轻了。 当然,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后续调理就是需要根据患者的体症变化作调整,这考验的既是医家的技巧,也是患者的经验。 好了,今天这个医案就分享这么多,也很感谢许多读者愿意看我啰嗦。有疑问的留言,我是欢迎的,但找我要“剂量”的,我不建议。 一是对你的身体负责,若是不符合你的体质病因,随意配方使用,出了问题得不偿失; 二是对我行医的原则负责,一人一方,辨证用药,治病求本,缺一不可。#健康明星计划# |
|
来自: tnj660630 > 《中医、西医诊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