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居:怀,思念,留恋。居,家居。指留恋居家的安逸生活。孔子说:“士如果留恋家庭的安逸生活,就不配做士了。”“学而优则仕。”古时候的“士”就是为了通过读书获得功名,能够有机会为国家作奉献,为百姓谋福祉,为自己得俸禄,利国利民利己。一旦选择立志为“士”,而不为“农工商”,就要以国家大局为重,为百姓生活着想,而不只是为了自己获得俸禄。“士”要站在“为政者”的角度和“为政”的高度,修养家国情怀,培育奉献精神,生活上不能贪图享乐,工作中不能安于现状,而是要服从安排、服务国家、服务百姓,真正做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14-3孔子认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行为正直,但发表言论却要因时势而异。当国家有道时,可以直述其言;当国家无道时,表达观点时则要注意场合和方式。
 孔子说:“国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国家无道,行为仍然要正直,但说话要谦逊谨慎。”“危”即正、正直,“危言危行”就是正言正行,说话、行为都要正直。这是为人为政者应该具备的品质。孔子认为,如果“邦有道”即国家有道,君王仁政,就应该出来为国家服务,说话、做事都要正直。如果“邦无道”即国家无道,君王昏庸甚至残暴,为人为政者的行为仍然要正直,不能同流合污,但是言语要谦逊。如果说话太直,可能会冒犯他人甚至犯上而招致灾祸。有人认为,孔子这一观点是逃避现实、苟且偷安,只求保全个人性命,而不关心国家命运的投机表现。事实上,从孔子一生的经历可以看到,为了恢复礼制、推行仁政,从来不计个人安危。身处乱世,“言孙”不是躲避灾祸,而是为了得以暂时避世而保存实力,等待时机成熟、转乱为治时,才会有具备“危行”品行和治理能力之士挽回世运,最终帮助国家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百姓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