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亥革命鉴湖女侠秋瑾的传奇故事

 hyd129 2021-12-16

《张园是个辛亥革命火种村》专题报道名人篇之三

图片

    辛亥革命鉴湖女侠秋瑾的传奇故事

          引     

    今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日,前不久讲了一个18岁“愤青”《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在我们张园点燃辛亥革命火种的故事。

图片

     这几天在续写《张园是个辛亥革命火种村》专题报道之三~鉴湖女侠秋瑾的传奇故事(即《鉴湖女侠秋瑾与张园二三事),除了在看《秋瑾传》准备资料外,正巧又在网上找到了1983年名导谢晋执导、由李秀明主演的传记影片《秋瑾》,更加深我对这位中国第一个为民族民主革命流血的女革命家的钦佩之意。

  名导谢晋执导传记片《秋瑾》

图片

   1983年上映的《秋瑾》,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一部长达2小时的传记影片,该片讲述了革命志士秋瑾豪放壮烈的革命生涯。

    下面简要介绍影片主要段落:

      娜拉出走。

图片

     秋瑾的丈夫王子芳(曾国藩外娚)和狎友们跻身其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秋瑾以诗抒怀,遭到丈夫辱骂,她决心洗尽铅华,痛别年幼的子女,在女书法家吴芝瑛的资助下,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富士山下四结义

图片

     秋勤在日本如饥似渴地学习,她与徐锡麟、陈伯平击掌为盟,立志为推翻清朝统治而献身。在徐锡麟的引见下,他又结识了钦仰已久的《警世钟》作者、革命家陈天华。美丽富士山下,四名志同道合的革命志士共叙豪迈情怀

       孙中山委以重任

图片

    秋瑾从日本毅然回国,临行前,孙中山先生委以她“浙江主盟人”的重任。秋瑾刚回上海,就遇母亲病逝,在挚友徐寄尘的陪同下,回绍兴奔丧。她跪在母亲坟前,默默行礼。从此,她了无牵挂,一心扑在革命大业上。

      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

图片

    为申办'中国女报',吴芝瑛为她设宴募捐未成。徐寄尘变卖了家产为她筹资,使秋瑾深受感动。但在对待祖国命运的问题上,她又因与吴芝瑛意见不和,而深感寂寞。

     组织准备浙皖两省起义

图片

    为发展革命力量,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她回到故乡绍兴,拜会知府贵福,并为增设体育科、进行真枪实弹的演习做了准备。她并与光复会骨干王金发一起,联络各地会党,扩大武装,准备浙皖两省起义

图片

   六  遭密报秋瑾就义

图片

     绍兴府学胡道南貌似维新,帮助秋瑾采办枪支,又密报秋瑾的活动情况。徐锡麟在安徽刺杀恩铭事发,秋瑾被严令捉拿。王金发赶到和畅堂,要秋瑾撤离。秋瑾把光复会员名册和宝刀托交王金发,以保持革命实力。新军鸣枪而入,秋瑾从容迈出,昂然而立。贵福审讯秋瑾,秋瑾大义凛然,据理力争,使贵福哑口无言。

图片

   王子芳赶来求,巡抚密令将秋瑾就地正法。秋瑾郑重地举笔,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命词,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图片

    1983年的《秋瑾》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传记影片,由谢晋执导,李秀明主演,李志舆、陈希光、于是之、王馥荔、黄梅莹等出演。

      不爱红装爱武装

    秋瑾从小就得到极好的家庭教育,兼之自幼好文史,喜诗词。15岁时随表兄单宗勋学骑马,学拳术,练棍击剑。久而久之,秋瑾就练到枪棒如飞、马术纯熟、剑艺精湛、体力过人了。她常常卸下女儿装,穿着男子的衣服,腰佩宝剑,骑着骏马在萧山城里出没,人们看见那奋发的英姿都不由得暗暗称赞。

图片

     由此秋瑾便成长为能文能武的奇女子。

     1905年2月,秋瑾在日本时就想参加光复会,曾向陶成章提出,但陶成章说,此会主张暗杀于暴动,女子参加不易。同年4月,秋瑾从日本回到上海,在虹口爱国女校会见了蔡元培,再次要求参加光复会,蔡元培不同意,但秋瑾非要参加,蔡元培没办法,只能把她推荐给徐锡麟。最后终于在7月,秋瑾请陶成章、徐锡麟作介绍人,由蔡会长主盟,加入了光复会。

图片

    1905年,秋瑾还多次到北京前门火车站踩点,参加了一次暗杀清府五大臣行动。

    当时清政府宣称预备立宪,派载泽、端方、绍英、戴鸿慈、徐世昌等五大臣出国考察。这个假惺惺的举措被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识破,积极准备武装斗争。

图片

     但是光复会的很多成员比如吴樾(安徽桐城人)等人,觉得同盟会的方法太远太慢,不如直接实施暗杀,在五大臣出国之前把他们消灭,才能直接粉碎清廷假立宪的阴谋。 行刺计划确定后,吴樾与陈独秀争着去实施暗杀行动,虽然最后是吴樾与他的炸弹老师——杨毓麟(湖南长沙人)一起实施。但是杨毓麟不忍心让吴樾去,想自己亲自去。但是吴樾认为,杨毓麟作为炸弹专家,革命更需要,坚持自己独自完成任务。他让杨毓麟想方设法打入载泽身边,帮他通风报信、收集情报。

图片

     在行刺之前,绍兴的革命志士秋瑾女士,扮作吴樾的仆人,多次到北京前门火车站踩点。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吴樾写好遗嘱也交给了秋瑾。1905年9月24日,吴樾穿着买来的无顶红缨官服,从容地混入了北京正阳门车站, 并登上了车厢,然后迅速向五大臣的座位靠拢。当时车顶都被炸没了,三人当场被炸死,多人受伤。吴樾自己也被炸得没了人形:下半身被炸烂,腹破肠穿,手足俱断,血肉模糊,当场牺牲,年仅27岁。

图片

   吴樾用自己短暂的生命,炸醒了更多的国人。此后,革命的火种在全国此起彼伏,比如1907年徐锡麟的安庆起义,秋瑾的浙江起义等。

    统领八军的起义军女司令

    秋瑾是中国第一个为民族民主革命流血的女革命家。她有胆有识,智勇双全,能文能武。作为被孙中山任命的浙江地区主盟人,她又是中国第一个武装起义的女司令,号统八军,率5万之众。

图片

    1905年的暗杀五大臣行动失败后,秋瑾于 1907年2月回浙江,接任绍兴大通学堂督办,与徐锡麟共筹在皖、浙两地发动武装起义。

    为有效组织武装起义的力量,秋瑾整顿光复会组织,联络会党势力,组织“光复军”。

图片

     光复军人员共有4到5万之众,另外,她推选安庆的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即代司令),编部下为八个“军”,分别以光复汉族,大振国权”八个字为军号。

    她将光复会会员分成16级,以“黄祸源溯浙江潮,为我中原汉族豪,不使满胡留片甲,轩辕依旧是天骄”这首七绝诗中的前16字分别作为16级的表记。她还秘密编制《光复军军制》,将光复军全军分为8军,以“光复汉族,大振国权”8字分别作为各军的表记。

图片

     虽然起义遭密报失败,但秋瑾誓死如归,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命词,慷慨就义,为中国革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图片

    秋瑾英雄就义后,得到了高层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1912年12月,孙中山莅临杭州亲往秋社致祭,题赠挽幛鉴湖女侠千古       “巾帼英雄”       孙文

图片

     而后孙中山又手撰楹联一副, 文曰:江户矢丹忧,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图片

    1939年,此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的周恩来巡视浙江,也在绍兴题词

     “勿忘鉴湖女侠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号召世人向秋瑾学习。

图片

    鲁迅及大咖们对秋瑾的评价

   秋瑾不仅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而且是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第一位女烈士,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后人把她与鲁迅、周恩来并称“绍兴三杰”。

   再来听听同为绍兴同乡、同去日本留学的鲁迅大师对秋瑾的评价。

图片

    鲁迅和秋瑾算是同代人,也是浙江绍兴同乡,都具有反对满清帝制、追求民主的革命思想,而且两人都抱着救国救民的宗旨东渡扶桑留学,只是年轻一些的鲁迅比秋瑾大约早一年到达日本求学(鲁迅1902年3月赴日;秋瑾1904年4、5月份赴日)。

    鲁迅和秋瑾在日留学期间,都积极参与中国留日学生大会和浙江、湖南同乡会的一些集会活动,他们也都是“同盟会”成员。特别是性格外向、豪爽的秋瑾广泛结交留学生中的周树人(鲁迅)、陶成章、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志士仁人。这个从鲁迅的一些著作和相关谈话中可以得到证实。

图片

     如鲁迅在其《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中写到:“秋瑾女士,就是死于告密的,革命后暂时称为“女侠”,现在是不大听见有人提起了。

图片

    鲁迅的《范爱农》一文中有:“不久,秋瑾姑娘在绍兴被杀的消息也传来了,徐锡麟是被挖了心,给恩铭的亲兵炒食净尽,人心很愤怒。

     鲁迅在《病后杂谈》、《病后杂谈之余》等文中再次提到:“轩亭口离绍兴中学并不远,就是秋瑾小姐就义之处,他们常走,然而忘却了。”

图片

    一方面鲁迅钦佩其性格、气质、人品;另一方面多次流露出对秋瑾被害的愤怒和人们遗忘其事迹的批评和谴责。可见,鲁迅对秋瑾基本上是正面嘉许和肯定的,这也是他们一度能成为好友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秋瑾女士是中国提出'男女平等'的第一人,有'民族英雄'之誉。

图片

     近代诗人、南社创始人陈去病在大作《鉴湖女侠秋瑾传》中评其为:读书通大义,娴于词令,工诗文词,著作甚美。又好剑侠传,习骑马,善饮酒,慕朱家郭解之为人,明媚倜傥,俨然花木兰、秦良玉之伦也。

    宋庆龄先生对秋瑾女士也作了高度评价:秋瑾之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俦侠名。

图片

     可见,能文能武的民国奇女子秋瑾对近代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鉴湖女侠秋瑾与张园二三事

图片

     最后说一下辛亥革命鉴湖女侠秋瑾与张园的二三事。

     一在张园痛骂留学生挟妓丑行

     据秋瑾盟姐徐自华的《秋瑾轶事》所记,有一次,她们同游上海张园,小憩品茗时,秋瑾见一名留学生挟一名雏妓乘车而来,在这花娇柳媚之地,露出一副轻狂放浪之态,她忍无可忍,立刻上前用日语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那人还算识相,赶紧灰溜溜地走了。徐自华静观这一幕,不由得打趣秋瑾横加干预是“真杀风景”。秋瑾则爽爽脆脆地回答道:“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图片

      二在张园召开秋瑾追悼会

     辛亥革命成功后,男人们将男女平等的内容从《临时约法》中剔除。

     她们在上海张园举行秋瑾烈士追悼大会,指出:“秋瑾非为个人而死,非为女界而死,实为我男女四万万人共有国家而死”。秋瑾的血不应该白流,秋瑾追求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妇女,实现男女平等。但男性革命者不仅不理会女性的这些要求,轻视女性的正当要求,而轻视女性正是秋瑾要革掉的思想。

    男女平等的实现,在秋瑾就义后多年才写入法律条款。而秋瑾所说的不求于男子的要求,不知在多大范围内得到了实现。

图片

     1912年,一场追认秋瑾烈士的运动轰轰烈烈拉开了序幕。其时距秋瑾就义已有五年,辛亥革命的胜利,使她以“第一革命女子”的形象重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全国各地纷纷为她举行追悼会。

     上海于4月24日下午1点,在张园为其召开追悼会,会场遗像高悬,环以芬芳花卉,哀情满溢,当日与会者千人有余。

  首先,由蔡汉侠女士报告开会宗旨,此奏乐迎灵,再鞠躬致敬,然后由欧阳靖,王昌民两女士诵读祭文,并由林宗素女士陈述秋先生生前之事迹。徐自华女士报告邱女士死后之状况,祭文诵读完毕后,奏乐送灵,然后,则是精彩纷呈的来宾演说,沈佩贞、江亢虎、顾无为、欧阳骏、张叔和、蔡惠、张克恭、舒惠桢、汤树人、王德元诸君相继发表演说。

图片

    有说秋女士非为个人而死,非为女界而死,实为我男女四万万人共有之国家而死,也有说欲竟秋女士之志,须学秋女士之质朴实行。还有说秋女士为谋国家幸福而死,处今日之共和时代,吾人当为谋世界大同平等而继之以死。

   言言痛切,娓娓动听,鼓掌之声,不绝于耳,不觉已鸣钟六下,未来得及演剧,语言,即摇铃散会,并全体摄影留念。

图片

    从这场悼念仪式的重头戏来看,通过这些演说,不仅确立了烈士的英雄地位,更延续了革命激情,用以鼓舞民众继续战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