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翔山水画赏析

 艺域无疆 2021-12-17

高翔字凤岗,号西唐,又号犀堂、西堂、樨堂等,别号山林外臣,其篆刻汪士慎丁敬齐名。又与高凤翰潘西凤沈凤并称"四凤",与石涛过往甚密。晚年由于右手残废,常以左手作画。

高翔山水师渐江、石涛,笔法简淡而秀雅,喜作园林小景。常以披麻皴画山石,苔点恰到好处,很少渲染,笔法简练,墨色淡雅,有空灵之感。树干常用双钩技法,树叶或圈或点,墨色清润。

弹指阁图(其一) 清代 高翔

高翔的《弹指阁图》画了大小、长短不同的三幅画,分别送友人。图中竹门、篱笆、古树、鸟巢、人物烘托着一个小小的佛龛,肃穆幽雅、煞是宜人,然而这只是内景实物,目光向上眺望时,则是长题、天空。那偌大的空白,正是高翔宏大气度的生动表现,正是高翔的宏大气度与秀逸雅静相融合的结晶。

弹指阁图 清代 高翔

弹指阁为文思和尚居址。图中竹门篱笆的庭院里几株老树枝干挺拔,古藤萦绕,树叶有的线勾,有的墨点,浓淡互衬。右边楼屋便是“弹指阁”,建构平整,简洁大气,在芭蕉、竹林的掩映下,更见幽雅之韵。院中的两个人物,一执杖,一躬身,似在相互交谈,虽寥寥数笔,造型简练,却栩栩如生,微妙传神。在这静谧安详的氛围之中,这样的人物形象处理,给人一种超然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

山水图 清代 高翔

“扬州画派”诸家多以花鸟题材取胜,其中高翔以善画山水而别具风格。此图取景高远,山石几乎不作皴法,直接以长短线条画出,或浓或淡,笔墨简洁明快。树木叶片的画法变化多样,轻松随意,有勾圈、有点簇,将丰富多姿的植物形态提炼为笔墨样式,表现出画家的写生之能,笔墨之巧。

山水图卷 清代 高翔

画中峰峦起伏,草木葱茏,江面开阔辽远,远处渔舟往来,忙于劳作。山间水边的楼台亭榭幽静怡人。全图不以气势取胜,而是以情感人,描绘的应是画家所熟悉的江南水乡景色。画面构图具有一定的写实性,因而使人产生亲切感。高翔将写实与抒情相结合,融入对家乡山水民情的真切感受,运用疏淡的笔墨描绘出一个充满了生活情趣的“桃花源”。此图在画法上继承了元代画家黄公望、倪瓒的传统,但又融会贯通,自成一格。山石均以“披麻皴”画出,略作苔点,几乎不用渲染,笔法简括疏秀,墨色淡雅,写出了山水的空灵之感。树木大多双钩枝干,树叶或圈或点,墨色清润,表现出江南草木润泽的特征。对于墨法,高翔有“惜墨如金”之称,他的作品以简淡清瘦、雅逸清幽为特征,这也正是他清高孤傲之性格的写照。

山水图轴 清代 高翔

此图是根据“复翁”之诗句创作的,描绘了画家理想中的隐居场所。画中山水秀丽,草木丛生,枝繁叶茂,苍翠欲滴,山中茅舍掩映其中,翠竹怀抱,以示主人高洁的品行。近处湖水清澈平静,游艇荡漾其间。船夫摇桨站在船尾,船篷内三位文人雅士相对而坐,赏景吟诗。文人隐逸题材是元明文人画时常表现的题材。在高翔笔下,元明画中所表现的超尘脱俗之感减弱了,显得真切写实。画中山水因受画家本人游历的影响而显示出扬州特有的秀润景致。在高翔的作品中,近取景的小品山水大多取材于家乡景物和本人生活的环境。

此图写疏林翠竹间二人秉烛夜话,屋外烟雨迷蒙,景极平易而境界清旷。右上题七律一首,所谓“诗中有画笔生香”,诗画映发,笔墨简略而韵味无穷。

山水 清代 高翔

图中两棵老树,屈曲虬劲,枝桠舞张,远山隐约,寒鸦纷飞,树下流水婉转,倏忽而下。

夏山草庐图 清代 高翔

夜月读书图 清代 高翔

僧房扫叶图 清代 高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