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113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铁毛l 2021-12-17

少阳三十二少阳坏病入太阴去路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 炙甘草二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伤其中气,胆胃俱逆,胸胁满结。脾湿肝遏,小便不利。胆火刑肺,是以渴生。胃逆未甚,不至作呕。相火逆升,故头上汗出。营卫交争,故往来寒热。君相升泄,是以心烦。此为少阳之经而传太阴之脏,表里俱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黄芩,疏甲木而清相火,桂枝、栝蒌,达乙木而清燥金,姜、甘,温中而培土,牡蛎除满而消结也。

1  少阳病,不可发汗,也不可泻下。若汗下温针,一经逆治,阳盛则入阳明之腑,阴盛则入太阴之脏,本条又汗又下,胸胁满结,小便不利者,是为少阳坏病,坏入太阴也。

2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已发汗,此为一逆,而复下之,此为坏之又坏。先发汗者,肯定是不愈,所以又复下之。倒行逆施,必成坏病。胸胁满结,小便不利者,少阳坏病,欲入太阴,表不解而里也坏,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柴胡解少阳之郁表,干姜温误下之中虚,桂枝升达乙木之郁陷。

3 本条已发汗而复下之,未汗下亡津伤燥入腑,反汗下泄阳伤湿入脏,此在本气之偏也。少阳坏病,阳盛则欲入阳明,胃燥不和而烦悸,阴盛则欲入太阴,湿盛则小便不利。往来寒热者,少阳之表未解。下伤中气,小便不利是太阴证,区别胃燥不和烦悸证,知此欲入太阴也。太阳坏病也有胸胁满结,必当区别,故往来寒热与头汗出之表证,知为少阳坏病。

4  柴胡桂枝干姜汤,有心烦证。少阳病,有心烦者,是黄芩泻火,还是干姜回阳?就看中气与兼证。坏病大纲,误下之后,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本条误下之后,小便不利,心烦者,干姜回阳,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1疟病——陈宝田医案

程某,女,36岁。1978年7月5日初诊。患者1周前感冒,在当地医院就诊,服解表剂后症状消失,又于洗澡后复发,烦渴引饮,胸腹动悸,第二天即愈,愈而复发,每一发约隔六七日,如此数次。当地医生或辨为虚或辨为邪热,服药皆不愈,遂来就诊。诊断本病属疟病,遂投柴胡桂枝干姜汤,5剂而愈。

论:疟疾,阴阳之交争也。也就是疟病,证见寒热往来的一种病。病理比较复杂,就是伤外寒而发热,寒热相争而往复的证,有一日数发,也有隔日一发,其病理有伤暑之时令,而秋后发病,也有伤寒之时令,而春夏发病。有但热不寒的瘅疟(此种消烁肌肉),也有寒多而热少的牝疟(此种变生疟母)。

少阳经病,寒热往来,而疟病也寒热往来,所以疟病,近少阳经病,比较难辨。

2牝疟——魏树春医案

有宁人张姓者,疟以日作,不热而但寒,已发数次。时医以治疟套方治之,不效,乃乞予为拟一方。予谓此症由其人阳气素虚,夏间又贪冷食冷过度,致阴气益盛,而阳气益虚,故疟来但寒不热,而牝疟以成。当用柴胡桂姜汤。

服一帖,疟即止。再服醒脾化湿之剂数帖,而气体复原。出处:《清代名医医话精华·魏筱泉医话精华》。《经方一剂起沉疴》

3隔日寒疟——张志民医案

患者男性,三十六岁。初诊:一九四九年五月十六日。寒热往来,寒多热少,隔日而发。吐痰甚多,口苦,胸闷,心悸,泄泻,小便短少,脉弦细,舌苔薄白。此为寒症,宜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柴胡1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黄芩10克、栝蒌根12克、甘草10克、牡蛎30克、草果12克、槟榔10克、青陈皮各10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常山6克。服两剂。

二诊:五月二十一日。药后寒热已净,吐白涎多,心悸,梦多,脉浮缓,苔白。是为血不足而心阳衰弱,宜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川桂枝10克、白芍12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红枣12枚、龙骨30克、牡蛎30克、枣仁12克、远志6克、干姜6克、茯苓12克、五味子6克、细辛6克、生白术12克。

三诊:五月三十一日。病邪已去,唯体虚贫血,脉细弱,舌淡白。眠食尚佳,与归脾汤调理而愈。(张志民等,伤寒论方运用法.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88)《名医经方验案》

4秋季疟疾——李今庸医案

患者某,男,49岁,住武汉市武昌区,某高等学校教师。1975年9月某日就诊。发病已6日,每日下午发生欠伸,寒栗,体痛,继之则寒去身热口渴而头痛,然后汗出热解有如常人,惟渐肢体乏力。乃秋伤风凉,邪居风府,卫气应而病作,是则名曰“疟疾”,治宜散其风寒,调其阴阳;拟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柴胡15g 黄芩10g干姜10g桂枝10g 牡蛎10g 花粉10g 炙甘草10g 常山10g乌梅10g上9味,以适量水煎药,汤成去渣取汁温服,日2次。(李今庸.李今庸临床经验辑要.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20)《名医经方验案》

5外感如疟

一妇人年50余,外感后热不解,时时发热如疟,盗汗出,胸腹动悸,目眩,耳鸣,或肩背强急,头上如戴大石,耳如闻撞大钟,经众医一年余,无寸效。余用柴胡姜桂汤加黄芪,鳖甲,数十日热减.盗汗止。因去黄芪、鳖甲,加吴茱萸、茯苓,兼用六味地黄加炼铁砂,诸证痊愈。(《皇汉医学》)《名医经方验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