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折腾到何日

 黎荔专辑 2021-12-17
折腾到何日
黎荔

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现代化进程,慷慨悲歌,丹心汗青,但也充满了野蛮、无知与折腾!


在史诗巨著《白鹿原》这部作品的结尾处,就有一处画龙点睛之笔:文革时期,白鹿书院变成了养猪场。红卫兵小将破四旧,掘了一代大儒朱先生的坟,墓中除了一具泛着磷光的骨架外,只有一块打磨光滑的砖头,上面刻有“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的字样,小将们气极,把砖头摔在地上,砖头破开,发现里面又有一行小字:“折腾到何日为止。”



《白鹿原》为我们徐徐展开一幅关中近现代史的壮阔画卷,具有巨大的历史概括性。画卷中改朝换代,几经折腾,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天崩地裂之际,书中人物的命运大多是吊诡的甚至带有某种荒谬的成分。读《白鹿原》,我最喜欢的不是白嘉轩,而是白鹿原上的智者朱先生。他一身正气,满腹学问,主持白鹿书院,传承薪火,教书育人。灾荒时赈灾,乱世里修县志,日本人快打入潼关时,他毅然要上前线打仗,不断闹腾的黑娃,浪子回头、改邪归正时,他欣然接受了白鹿书院最后一个关门弟子,教黑娃“求学问是为修身做人”。白鹿原上真正的白鹿精魂是朱先生,是朱先生所代表的文化气质、所追求的人间正道,这才是一个民族理应传承的价值所在。朱先生早已预见到未来,时世动荡,人心浮躁,更大的折腾还在后面。然而,风雷激荡,天翻地覆,争斗不已,跌宕人生,大地之上,百年的暴戾之气,终有一日要褪尽,重回天地静宁。如《道德经》中所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这才是生命的常态。


这条折腾之路好像还在脚下继续。许多明明很好走的路,要画蛇添足的搞到难度重重,然后才达到一个勉为其难的结果。就像一个新手开车,猛踩油门猛刹车,节奏生硬,急剧切换,结果就是坐在车上的人摇来颠去,不停摇晃,恶心、呕吐、眩晕的现象就会出现。期待着这些不适尽快过去,但极有可能,路上颠簸了这么一大圈,却又回到了原地,又白折腾了一回。就好像一座精致的旋转扶梯,时间一圈圈地绕了上去,可兜兜转转却发现还是一场轮回。有时候我们看着是在忙忙碌碌地赶路,其实走了很久,还在原地打转,历史,有时候也会鬼打墙。只要金钱、美色、爱情、欲望仍被世间孜孜以求,连带苦难、窘迫、贪婪、虚荣……这些也统统还会在风口浪尖折腾,一代又一代,折腾不休。我们这个民族,就这样在近现代的剧烈蜕变中,在蜕变中丢失,在蜕变中进化,在蜕变中变异,在蜕变中发展。


话又说回来,人生,就是来来回回的折腾,人从受精开始到寿终正寝,也不容易,生命在于折腾。就像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一样,老渔夫圣地亚哥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最后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在经历了一切之后,人剩下的最后一件珍宝就是倔强。人生的每个环节都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然后也可能因为各种事情突然会拐一下,如此这般地折腾一番,恐怕我们每一个都难以避免吧!瞬息万变的时代正在动摇人们习以为常的价值观念,把人抛入无所适从的境地。接受历史道路上的不确定性以及人类自身的困惑,然后依次去挑战和克服吧!不怕麻烦不怕折腾不怕拧巴纠结,只要还有向上的力量支撑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