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少金簪雪里埋

 黎荔专辑 2021-12-17
多少金簪雪里埋
黎荔

近日重读《红楼梦》第五回,再三领会曹雪芹的黛钗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这两句分别指出了黛玉和宝钗的悲剧结局。无论句式还是内容都是同一种风格,充满了叹息和怜惜。可以看出,曹雪芹对这两个女子是同样喜爱,并将她们放在了同样重要的位置,同为之洒一掬同情之泪。她们的结局迥然有别,一个是“玉带林中挂”,一个是“金簪雪里埋。”前者让人想起《孔雀东南飞》中的“自挂东南枝”,婚姻事不谐,薄命从此逝。无论是实指黛玉香消玉殒,玉碎宫倾,还是虚指林下美人,世外仙姝,仙质凤章不流于俗,都散发着一股死亡的阴郁气息,隐寓着黛玉弃世,寻白茫茫大荒去也。而后者,还是一番人间景象,古语有云:白头不胜簪,指富贵终老,满头白发中藏着只金钗。雪中深埋,富贵金耀,却温度全无,颇有一段挥之不去的悲凉意味。“玉带林中挂”与“金簪雪里埋”,两者都意境高远,意蕴深邃,但前者近仙境,后者近人境。“挂”和“埋”两个字,字字千钧,覆压胸襟,说尽了钗黛的痛苦,说尽了命运的残酷。 


“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是曹雪芹对薛宝钗的判词。说实话,整部《红楼梦》读罢,掩卷一想,你是几乎挑不出宝钗的毛病的。和林黛玉相比,宝钗除了灵气稍逊,几乎是360度无死角的完美淑女。她不像林黛玉羸弱悲观,她是八面玲珑的,她是敦厚圆滑的,她通晓人情世故,所以,贾府人人喜欢她。都说她比林黛玉好。只是在贾宝玉的心中,她什么都不是。薛家虽然最终实现了将宝钗嫁给宝玉的目的,然而,“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宝钗婚后幸福与否,曹公只一句就概括了——“金簪雪里埋”。


“金簪雪里埋”的婚姻是什么样的呢?想来应该如同身处冷宫,形同虚设的伴侣,表面上看起来相敬如宾,羡煞众人,其实同床异梦,咫尺天涯。纵然是举案齐眉,内心深处,到底意难平。彼此都让彼此,寂寞了一生。其实,钗黛之间,到底谁胜谁负,在这里已分出了高下。世外仙姝虽然寂寞,还能“终不忘”,虽死犹生,而“山中高士晶莹雪”,在那个雪洞一般的家中举案齐眉的人,只能“空对”,这才是最令人痛心的。“空”是厌倦,是毫无意义,是有名而无实。死只是一刹那的事,从此就解脱了,活埋却是一辈子的事,是无尽的凌迟。哎,我对宝钗的一生被活埋真是充满了深深痛惜。一个美丽聪慧的女子嫁给了一个不爱自己的丈夫,落得个空虚寂寞冷的下半生。如此看来,薜宝钗结局的凄凉,一点也不亚于林黛玉,这就是为什么写她的红楼梦曲叫“终身误”的原因。


其实,举目四顾,当代中国也充满了“金簪雪里埋”的婚姻。在多少中国的屋檐之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男人对女人视而不见,她主动走近男人,男人都不给她任何机会。下班不回家,外面总有应酬,就算回家了,也是拿着手机低着头,一副请勿打扰的状态。她怎么都挤不进去他的世界。本来女人的天空就低矮,她的世界里,只有孩子,以及让人抓狂的各种真情敌或假想敌。他对她,不吵不闹,拒绝交流,高举免战牌,从不积极解决夫妻状态。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反正无所谓,没有为什么,过日子就行,照顾好孩子就可以了。两个人之间唯一的交集点,能让他主动和她说上几句话的地方,就只剩下,她是他孩子的亲妈。提到孩子,这是他最后的一点余温,若不提孩子,他对她几乎就是陌路人。对他而言,她就好像是一个大大的电冰箱,只要打开门,就随时有吃有喝,安稳地呆在墙角做一件家用电器,十年二十年的,就这么用着,想不起要拿去维修和保养。家里房子大,就两个房间睡觉,各自安好,互不打扰。家里房子高级,是复式小别墅,就上楼睡觉,虽然回家了,还是两个世界。至于家里房子多,那就男人居无定所,女人陪孩子住学区房。生儿育女,在家照顾孩子,辅导功课,这就是你的本份,其他你什么都别管,别多问,他的世界让她走开。多少中国丈夫就是这样生活的,把自己曾经像一枚闪闪发光的金簪般的妻子,活埋在雪洞一般的家里,也不提离婚,也没留下什么把柄,就是完全拒绝输出情感,对她这个人,没有一丝的关心,更看不到她的存在。就把你当活寡妇,你自己看着办吧!谁让现在社会压力大,男人活得太累,回家就处于关机状态,连话都不想多说一句了。之所以对家中女人爱理不理,是处于后台自动处理的低能耗状态,身处家中如同隐形,把一个冰冷的背影扔给女人。

专栏作家连岳说这就是中国男人的常态。很多男人,可能在众人面前大谈国家与社会,回到家里却并不懂得尊重自己的妻子。他们习惯于将感情归为“低端的、专属女性的、不是男人该关注”的范畴。连岳说,中国男人喜欢假借“做大事”为由,理直气壮地忽略与伴侣的沟通。这种普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正是中国男性有意识或者潜意识地“贬低了爱的地位”。或许是父辈的榜样作用(他们的婚姻,就是各种原因凑合一辈子,当试图从父辈身上学习亲密关系的相处模式时,看到的更多是麻木、枯燥和“貌合神离”),或许是的确把精力应付于现实压力,或许根本就是天生的惰性,中国男人在情感领域的进化,相比中国女人而言,显得尤其迟钝又缓慢,无比的粗放粗糙。


当然,任何关系都是彼此促成的,雪埋婚姻也不能只怪男人。记得我在上研究生的时候,有一位漂亮学姐,据说嫁了一个深圳富豪老公,成天穿金戴银、花枝招展的,各种血拼,各种出国度假,羡煞了一众姐妹。但是,似乎在她身边从未见有人陪伴。记得有一次,我曾小心翼翼地问起这个问题,学姐立刻一脸正色对我耳提面命:“不管怎么样,只要他还拿钱回家,就还有存在价值,否则赶紧给我滚得远远的。”我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之所以会有“金簪雪里埋”的婚姻,在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别人还能说什么,自有甘愿被活埋在婚姻中的人,她们有自己的心理平衡之道。或者,本身就是虚无的人,生性淡薄,极度没有安全感,并没有自给自足的灵魂,不愿失去后盾和依靠,哪怕被埋进这半死不活的婚姻,也要假装恩爱生活。反正对于一个现代女性来说,世界还很大,在家这个太多等待、错过与冲撞发生的地方,终于最后选择了最省力的生活方式——“不管怎么样,只要他还拿钱回家,就还有存在价值”。于是,被放大的个性、无节制的自由以及不知足的欲求会让一个家变成两段各自忙碌的人生的微小交叉点。久而久之,当交叉点失去引力,两个人在自己的轨道上越走越远,再难相遇。


从学姐身上,我明白了为什么《红楼梦》中,冷是宝钗性格的基本特征。她的冷是她内心深处对人对事的极端的冷漠。也正是有了这种冷漠,她处理事情才会如此冷静,理智,绝不感情用事。宝钗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从不去考虑那些悲天悯人的事情,只关注现实发生的极需解决的事。也许她们都可以在雪埋婚姻中,在自觉受伤的时候,在感到巨大痛苦的时候,轻轻地提醒自己:我不在意,反正我又没有那么爱他。也许这样支撑着她们度过了许多艰难时刻。但感情事往往是,付出真心,才会得到真心,却也可能伤得彻底;保持距离,就能保护自己,却也注定永远寂寞。 


年轻女孩子都明媚得花朵似的,结婚之后,就各有各的样子了。逼出来的泼妇,冷出来的怨妇,磨出来的俗妇,暖出来的开心主妇。是什么让中国女性在婚姻里备受剥削却仍然万分恐惧离婚?是什么让中国女性中年之后性情大变变成凄惨怨妇以死相挟?也许是集体无意识,也许是中式潜规则,也许许多女子的婚姻完全不是出于爱,而是因为需要婚姻。眼前正好有那么一个人,于是结婚了,然后开始无止尽的怨尤,和绝望。得不到回应的绝望。女性较之男性,似乎总是更难摆脱情感之苦。情感能把女人折磨得躁郁无比,虐心虐肺每天如在深渊。如薜宝钗或我那位学姐那样,天生性情淡薄,又是精致的功利主义者,所以居于深雪之洞,还能相对安然度过,至于道行没有那么深的,则是天天凄楚的、哀怨的、愤怒的、渴求的、求不得的、暗里焚情的、寂寞难耐的,在情感困扰中,财富、地位、学识统统不足以使女性豁免于情感上的弱势。也不明白中国丈夫是知道还是不知道,还是假装没看见以回避问题?


雪埋婚姻,也许表面看来非常光鲜,因为一望无际的洁白,统一了茫茫天地,遮掩了种种生活琐屑,一派静默,花开无声,雪落无声,只是偶有孩子的欢声笑语回荡在辽阔雪原上。等到有一天孩子长大远去,受气饮恨的妻子,变成了广场上疯狂起舞、找补青春的大妈,沉默隐形的丈夫,变成了从早到晚河边垂钓与世无争的大爷。也许他们都会产生受害者情结,但只是暗中怨天尤人,又不能改变现状,于是放弃了选择,荒废了上天给我们每一个人的自由意志。观望四周,大家都是浑浑噩噩,谁也不比谁有更多的智慧和勇气。于是原本是无力改变,最终导致无心改变。对爱的“无知”和“蒙昧”就是这样相互感染,甚至遗传。

当然,大部分人的人生都寂寞,但兀自在别人的眼光里强装镇定,在别人的规则里誓当人生赢家,自欺欺人、活给别人看的女人比寂寞更寂寞,也只有这么深刻的寂寞才配称:寂寞如雪。


寂寞如雪啊!拂了一身还满。


八月骄阳,赤日炎炎,无声的雪片在何处重重叠叠地落下?多少金簪雪里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