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燕城涿州一小游

 zzz_0401 2021-12-17

周日闲来无事,正好妻兄也得闲儿,我们俩便合计着去河北某地看看古迹。以前我们合伙去看过了京西古道上的法海寺壁画,还有正定隆兴寺大菩萨、定州开元塔、保定直隶总督府、曲阳北岳庙;这次我们就再次合伙去看看三国里面很有名的“桃园三结义”的爆发地涿州。

桃园三结义的三分之一义人叫“燕人张翼德”,就是张飞。张飞的祖籍或者籍贯就在涿州郊外,现在从涿州沿着107国道向北京走,不远就可以看见一个黑底白字的石碑刻着“张飞故里”。为什么是黑底白字?可能因为开追悼会的横幅都是黑底白字,而张飞去世那么多年也没开过追悼会,所以在这里立这么一块碑,就算是补一个大会的意思吧。

我们现在说的燕国其实应该是指的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就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当年武王伐纣时,跟随武王征战的有一位召公奭,就是姬奭,西周宗室。武王得天下之后,便分封诸侯,召公姬奭得封燕地,设都城于蓟。按照古籍记载,这个蓟不是现在天津的蓟县,而是应该在现在北京的西南方向某地。据近来考古发现,在京郊琉璃河乡的黄土坡一带发现了大片商周遗址,估摸着应该是这个燕都所在。我对这两个地名还都算略知一二,琉璃河那里有一座新中国最大的水泥厂,相当有名,现在有点破落了;黄土坡有我原来单位的一座工厂,那里离世界公园非常近,不远处就是大葆台汉墓。

这个召公姬奭其实不怎么住在燕都,他老是呆在镐京与周王为伍,镐京就是现在西安咸阳一带。召公的公子在蓟地替父行道,自得其乐。到了公元前七世纪,燕国向北扩张,地盘最大的时候占据了河北、北京、天津全部,还有内蒙、辽宁大部,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图穷匕首见故事里面刺秦王的荆轲就是燕国人,荆轲事败,引秦王伐燕,燕国最后灭于秦手,始皇统一天下。此后,秦始皇设立了涿县,就是现在的涿州前身。

始皇既殁,二世昏庸,霸王英勇,汉王终胜,西汉诞生。到了西汉末年,涿洲城南二十里地有一楼桑村,村里有一织席小儿叫刘备。这个村子起先不叫楼桑,也不叫什么名字,反正是失传了。刘备他家院子里有一颗巨大的桑树,像是高楼万丈平地起,被附近一带称作楼桑,后来就把这村子叫做楼桑村了。刘备的爸的爸差点大小当上个官儿,他是当时被举了孝廉的。汉代举孝廉就是地方推举又孝又廉的好青年给朝廷,以便朝廷从中选拔人才。其实就是朝廷干部的第二梯队,不像后来的科举是直接选拔干部。这刘备的爸的爸虽然进入干部第二梯队,但是好像最终并没有被任命个长官,最后不了了之。刘备的爸见其父不得志,便破罐子破摔,最后不知怎么给摔破了,反正是刘备的阿妈带着刘备砍篾织席南山中了。

楼桑村外有一片桃树林,是这样的:

刘备织席工间操的时候,经常在这个桃园里低头盘旋,思讨安天下之计。这一天,刘备正在桃园里例行转圜,一抬头,就发现有一红脸大汉盘在树上正在摘桃吃。刘备就轻声唤其下来问话,这才知道原来此人叫关羽,因为在关西和人斗殴出了人命,逃亡出来。这几天没有水米下肚,只好摘几枚桃子果腹。这刘备心想吾欲取天下,留此大汉必有一用。便说,既如此,你也别到处流浪了,你就在这园子边上的小屋暂住些日子吧。关羽就在桃园边上的小屋住了下来,还帮着刘备家看菜地,就是这里:

这个楼桑村在涿州城南边二十里,涿州城北二十里的另外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位屠户,就是张飞。这个张飞因为长得凶猛,进城售肉麻烦颇多,守城门的兵丁见他来便就闭关锁国。所以张飞就只好拉着半扇猪绕城叫卖,这就走到了楼桑村,因此结识了刘备。这天,张飞卖完肉走到楼桑村,就照例去刘备家讨碗水喝,顺便找刘备聊一会儿。刘备娘告诉张飞说刘备没在家,因为最近结识了一位流浪汉,他们没事儿就在村外桃园里筹划什么事儿。这张飞便来到村外桃园,果然刘备正和一红脸儿汉子在一起,就这么着,他们仨就认识了。日子这么过着过着,就到了黄巾起义的时辰,朝廷要招募义军要去干掉黄巾军。刘关张哥仨一听这消息,就觉得乱世出英雄的机会来了,若是一直太平下去哪里有吾等草民出头之日?他们就决定组织一批村勇,拉起一支队伍跟着朝廷干。三个人一数家典,说刘备就权当是中山靖王刘胜的亲戚吧,有个名头好办事。因此,刘备就成了大哥,剩下关张二人一数年龄,关羽年长张飞几岁,关羽便做了二弟,张飞做了三弟。既然拉队伍,那肯定大哥就是队长,另外二位就做队副呗。领导不能干干巴巴就只有一个名字吧?和逃命的关羽、屠户张飞比起来,孝廉的后代刘备还是有点文化的,刘备就给三个人起了个字,刘备的字就是玄德,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除了名和字,那时候的人还应该有一个号,刘备就说自己是皇叔;张飞就称自己是燕人。关羽好像没有号,美髯公是曹操给起的,关公是后人给起的。名字都全了,辈分也排好了,刘备就说咱们还是结拜兄弟吧,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那二位一看刘备这么看得起自己,当然欣然同意。他们仨就在桃园边上看园子的棚子里当场结拜了,还杀了一只鸡,就是这个棚子:

这座棚子后人一直很看重,因为刘关张的事业很成功,这棚子一旦崩塌,楼桑村的乡亲们就凑份子钱重新搭起来,因此留存至今。

他们仨结拜了还不算完,还每人又在院子里种下一棵桃树,就是这几颗:

这几颗桃树当然不能长命百岁,可是他们即使死了,村民们也舍不得砍掉,一直留着做个纪念。

这三人拉着队伍出去以后,没想到还真就干了一票大的。不久就给大哥刘备娶了一门亲,就是甘夫人,这甘夫人还给刘备生了个大胖小子叫阿斗。刘备从此就又继续娶,可是都没保住,直到娶了早期军师糜竺的妹妹就是糜夫人。后来又娶了孙权的妹妹,就是那个“陪了夫人又折兵”故事里的孙夫人。关羽娶妻胡氏,生子关平;张飞娶妻夏氏是魏将夏侯霸的叔伯妹妹,生子张苞,生二女先后嫁阿斗。

刘关张情义如君臣父子不假,但是结拜一事并无史书记载,恐仅为演绎。

三国之后,隋定天下。不知为何,民间把三国主角逐渐描绘成了奸臣曹操和刘备忠义团队,孙权成了打酱油的。隋代的时候,楼桑村的民众就在村外桃园修了庙,祭拜刘关张,这里算是他们起事之处。其实刘备最正规的庙是在成都,汉昭烈庙,也就是现在的武侯祠。那里是诸葛亮给刘备选的墓地,刘备就葬在那里,就是惠陵。有陵就有庙,就是汉昭烈庙,刘备庙号昭烈帝。后人在那里又建了诸葛亮的庙,就是武侯祠,因为诸葛亮封的是武乡侯。

楼桑村在刘关张结拜的草棚旁边修了庙,大名叫作汉昭烈帝庙,民间就叫三义庙,纪念他们结义壮举。中国民间非常尊崇刘关张,因为中国人重情义,所以到处都有三义庙,光是北京就有三座,最有名的是在三环路西北角,朝阳和通州都还有三义庙,不过北京的三义庙都已经灭失了。这个三义说的是刘备的仁义、关羽的忠义和张飞的仗义。

楼桑村的这座三义庙也叫楼桑庙,因为是在三义发生地,所以香火一直都很旺盛。过去每到三月二十三就在这里举办大型庙会,非常热闹,这个叫做“楼桑春社”,是涿州八景之一。

民间修庙是为了纪念刘关张的情义,随后的朝廷也觉着刘关张的忠义事迹可以大事宣扬,以便让所有臣子都效忠皇上,肝脑涂地,死而后已。因此,自唐代开始,历朝皇上都不断修葺这座楼桑三义庙;到了明武宗的时候,朱厚照皇上赐名“敕建三义宫”。

1960年代末,这座三义宫被严重毁坏,就剩下这座庙门和里面的一座碑。现在看见的三义宫内建筑是按照被毁坏前的样式在1995年重建的,虽然这庙最早建于隋代,但是明代敕建的时候肯定是整个重建了,所以其建筑风格是明代样式。前面的这座山门借鉴了寺院形式的山门殿,规格很高了,三孔大门,下面都有金刚座,上面是单檐歇山顶,九条屋脊和瓦当是黄色琉璃瓦,屋顶是绿色琉璃瓦,鸱尾、脊兽、仙人骑鸡一样不少。山门两边是很正规的灰砖影壁,中心雕刻的好像是莲花和鹭鸶。

山门里的的第一进院子现在是空的,中间大路过去就是内门,也是一座殿:

殿门上的匾上写着“神马”,我一边琢磨着“神马都是浮云”大概典出于此,一边走过去看个究竟。原来匾上写的是“马神殿”:

两边楹联上写着“檀溪一跃成帝业,偃月单骑伴君行”,不用说,这里肯定供的是刘备坐骑“的卢”。进去一看果然不谬。另一侧供的是关羽的赤兔马,前面站着一位汉子手持大刀,那应该是周仓。回头一看,刘备的马前也有一人站在那里,可是想不起来这个人应该是谁了。

过了马神殿就是中间的正院了,正面是三义殿:

三义殿的建筑规格也很高,也是明代建筑样式。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周有檐廊。上面是单檐歇山顶,檐下有明式斗拱。山门上的脊兽有三只,这里是五只。三义殿东侧可以看见结义亭的尖顶。

院子东面朝西的是关公殿:

西面朝东的是张飞殿,张飞死后被追封为桓侯:

正殿里面坐着刘关张:

关羽旁边站着关羽集团军的少中上将:

张飞旁边肯定也要站着张飞集团军的众将官。

关公殿边上有一座古碑,上面的字已经无甚痕迹,可是雕刻的飞龙仍然可辨。有龙的石碑都是很高级的,这个应该是明正德年间敕建重修三义宫的记事碑,原装的:

过了正殿,后院里就是几座小殿了。一个是五侯殿:

五侯殿里当然坐的是五位候:

中间是武乡侯诸葛亮和关内侯庞统,诸葛亮旁边是刚候黄忠和顺平侯赵云;庞统旁边是斄乡侯马超。这样,刘备、二位军师,再加上五虎大将,这三义庙里就都有了。除了这些军人,当然庙里还有军属,是在后院中间的寝宫殿里:

一边是甘、糜二夫人:

甘夫人怀里抱着的应该是塑料阿斗刘禅;糜夫人无出,怀里抱着的可能算是刘禅的弟弟刘永。

寝宫殿的另一边供的是孙夫人,就是孙权的妹妹,孤身一人,没有子女。

寝宫殿的正房里是刘关张雕像:

为什么寝宫殿里刘关张在一起?《三国志》里有一段说“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既然寝则同床,所以寝宫殿里他们仨是在一起的。

这里的所有雕像都是木雕,和我想象的刘关张形象非常接近。

这个三义宫在涿州还是挺有名气的,楼桑村就挨着107国道,交通也很方便。据说现在还恢复了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的庙会,也就是保留了涿州八景之一的“楼桑春社”。现在游人逐渐有一些,但不是很多,有一些单位专门在这样人不是很多的地方盖队楼,就是那个Team Building。村里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消费,正在改造从国道到庙门口的路。但即使这里是桃园三结义的原籍,又是生刘备养刘备的一方沃土,到目前为止,这里还算不上凭吊蜀国英豪的圣地,估计还到不了成都武侯祠那样的热度。

涿州除了这座毁了又重建的三义宫,还有一些古迹。我们接下来就走到城里去看那个挺有名的辽代双塔。这个双塔离鼓楼大街不远,还就是在涿州古城墙范围内,当然,那个鼓楼是早就没有了。我们的百度导航领着我们进了鼓楼大街,我本以为这应该是一条比长安街略窄的宽阔大马路,其实满不是那么回事,就是一条双向半车道的马路,北京叫胡同,上海叫弄堂。我们来此之前其实已经知道有关双塔的一些近况,这两座塔不像太原永作寺里的双塔是在一个塔院里,而是分别属于两座寺庙。南塔之寺叫智度寺;北塔之寺叫云居寺,两座寺早已荡然,只留双塔孑然。寺灭之后,其地便被散人渐占,宅院起处,鸡飞狗跳。

我们既然已知双塔都被民宅包围,估计难以接近。导航告诉我们前方拐弯一百米就到目的地,可是我们看不见那个路口,只好下车查看,就看到了逼仄巷子里面露出的南塔之头:

我们商量着能否搭人梯翻墙过去,或者爬到谁家房顶上去看塔。正说着,鼓楼大街路边一家小店里就走出来一位慈眉善目的弱男。我就赶快上前打听,“老乡,我们想去那塔里参观,这里都是墙可如何是好?”那男子打量我们一番说是要从前面的一条街过去可以到达,我就请他带我们去,他却说没时间,还要去上香。说完他就走到隔壁一家小店门口一掀帘子进去了。我颇纳闷儿他怎么去这个武大郎的炊饼店去上香,抬头一看,上面的牌子上写的既不是炊饼店,也不是包子铺,却是“观音殿”,我不禁嗟叹此处民风真佛!我们来到他说的街口一看,这尼玛哪里是街,明明就是一嗓子眼儿,宽度仅容一车。再往深处一看,里面好像倒是宽敞一些,路边还停着若干辆车,原来是一个葫芦巷。我架不住妻兄撺掇,硬着头皮,两边后视镜蹭着墙皮把车开进了这葫芦巷,找了一个大树停在下面,这树不是楼桑。

这葫芦巷叫寺前街,正好在南北二塔之间,虽可以看见它们,却不得上近前。我们就又找到一家虚掩着门的二层楼小院门口,拍门喊老乡,没人答应。推门进去,从里屋走出一位满嘴冒着饭菜味的男子,这回是大汉了。我们上前申请去他家二楼观塔,大汉说他们家二楼概不接客,让我们往右手走一百米有南塔寺街可以去南塔;往左手走一百米有北塔寺街可以去北塔。我一看手表,这才十一点多一点,这大汉嘴里怎么就有午饭了?看来这里的人民作息时间和我们大不相同。这事儿吧要说也挺蹊跷,我看着这大汉嘴里嚼着午饭,也不怎么就颇想如厕。走出来一看,左近还真就有有一间公厕:

进去一看,真是高级,金砖铺地,精钢马桶。我在里面满心欢喜地解完手,出来一看,妻兄已了无踪迹。虽然是正晌午时间,这街上却空无一人,大概都在家吃午饭呐。街上没人,我也不敢大声嚷嚷,只能轻声呼唤二声,没有妻兄的应答。我往右手一看,果然墙上挂着南塔寺街的牌子:

顺着走进去,就可以看见塔院里竖着的智度寺塔:

按照《涿州志》记载,这座塔连同智度寺建于辽太平十一年,也就是公历1031年。其时的辽帝是辽圣宗耶律隆绪,他还就是在这一年驾崩的。辽圣宗12岁即位,由其母萧太后摄政,这是辽代最兴盛的时期,期间我们知道的大事是辽宋战争杨家将杨继业兵败被俘的故事。辽圣宗26岁亲政,逐渐接受汉文化,采用汉人法律和吏治,辽国达到鼎盛。

我顺着塔院墙根儿走下去,走到一个犄角旮旯处,却见妻兄正在那里搞创作。这里的墙上爬着几支藤蔓,上面有的挂着青葫芦。妻兄正在那里拍摄一幅作品,叫做“满园秋色关不住,二只葫芦出墙来”,我也拍了一张没有葫芦的,搞创作不能雷同嘛。

再看这塔,这是一座楼阁式仿木砖塔,院墙挡着,看不见基座,应该是八角须弥座。上面的塔有五层,每层出檐,檐下有仿木斗拱。每层塔有八面,每面都用砖雕柱子隔成三间,东南西北各面的中间有券门,其它四面的中间是盲窗。在跟前儿看不见塔刹,从远处可以看塔刹是双层莲花座上面有一颗白色宝珠。

再转过来到大门口:

这塔正在维修,从塔的墙上也可以看出来,不知道修完之后是不是开放参观。涿州市政府有这么好的祖传宝贝,却不拿出来招摇,要说也算是很低调的,让旅游开发歇着去吧!我本想和看园子的老大爷商量一下能不能进去看看,刚一拍门就听见里面一条大狗扑到门上疯狂叫喊,很恐怖的,不是藏獒也得是黑背之流。我们赶快和门里的老大爷说算了,我们不进去了。

从南塔寺街出来往前走还真是有一条北塔寺街:

在北塔寺街里遇见一位老大娘,我们就上前打听北塔的近况。她说北塔里面现在是一个电力所儿,周日肯定没人,估计不会让你们进去,你们可以在外面看。我们就往前走,一拐歪,却是一片菜地,正好可以看见那座北塔:

菜地里面种的有卞萝卜,有抽了穗的玉米,还有葱姜蒜。墙上黄色盒子里是电度表,涿州现在也是烧电不烧煤,为了环保。

按照《涿州志》记载,这座北塔建于辽大安八年,也就是公历1092年。其时当政的是辽道宗耶律洪基,是前面辽圣宗的孙子。辽道宗时期,朝内开始权力争斗,朝外开始经济塌陷,这个时期是辽国走向衰落的开始,女真开始崛起。辽道宗也是崇尚汉文化,还学着写点诗词歌赋。据记载,当时的宰相李俨曾赋《黄菊赋》一首献给道宗,道宗也和了一首《题李俨黄菊赋》:“昨日得卿黄菊赋,碎剪金英填作句。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你看,“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是借鉴了契丹人的送人黄菊“袖中犹觉有余香”之意。

这座北塔的形制和南塔一样,只是塔有六层。这一条很特殊,佛塔层数一般都是奇数,像这样偶数层的塔要不是唯一的话也是极端罕见,也没见宗教界和建筑界对此有什么研讨结果。

南塔看上去上下粗细差不多,看着短粗;而北塔上面更细一些,看着比例比较协调。北塔的塔刹最上面不是宝珠,而是宝瓶。比较起来,我觉得还是北塔更漂亮。这个双塔还有一个传奇,说是:须晴日,塔顶可见袅袅青烟。这个传奇也是涿州八景之一,叫做“双塔晴烟”。我们来的这一天天上有一些不测风云,不能算是晴日,因此未见青烟。但总算是看见了双塔。

当年的涿州是辽国的南部边界重镇,而宋国和涿州对着的北部边界是定州。我们上次去看过定州塔,一共有十一层。定州塔建成于宋真宗赵恒乾兴元年,也就是1022年,正好是在涿州双塔建造年代之间。定州塔的外轮廓是弧线,涿州双塔的外轮廓都是直线。

从北塔寺街出来,我们就打算在上面图片里路口的那个老吴饭店对付一顿午饭,结果拍了半天门也没见老吴出来,估计老吴自己吃完饭就不管顾客了,只好上大街上去找饭辙。从寺前街走另一头也得两边后视镜蹭着墙出来,半截还遇见二辆想进去的京牌车知难而退找宽敞地方掉头回去了。在街上看见一家“黄焖鸡米饭”,我吃过白米饭,过去还曾经吃过红米饭,但从来没吃过鸡米饭。不知道这个鸡米饭好不好吃,还是黄焖的,比较新奇。进去一看,原来是黄焖鸡配米饭,没甚新意,了当果腹吧。

我们一边吃饭,一边向服务员打听涿州八景的另一个去处,叫做“拒马长虹”,就是城北拒马河上的永济桥。服务员说永济公园还在,没听说过永济桥。我们非常失望,好在还看到了八景中的二个。

吃完饭,我们就往回走,出了涿州城就上了107国道向北。走了没多远,发现前面就是拒马河大桥,我们车上了拒马河大桥向右手一望,真看见下面就是一座古桥。赶快在桥北路边商铺门口停下车,回到公路桥上观赏那座古桥,还拍了一张照片:

这就是“拒马长虹”里说的那座永济桥。我们现在看见的这座永济桥是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历1760年)建的新桥,原来的老桥是这座桥的北面引桥,最早建于明万历二年(公历1574年)。后来由于洪水使拒马河改道南移,因此在这里又修建了新桥。永济桥主桥是一段石砌九孔拱桥,南北各有一段引桥,引桥下面有泄洪的涵洞,以防再遇洪水被毁。北面的引桥其实就是过去老桥的主桥,后来改造成了引桥,下面也有泄洪的涵洞。图片上可以看到南引桥下面的涵洞,北引桥的看不见。

这座桥看上去不断有修葺,上面的石头新旧程度不同。桥墩和石拱是青石条,桥栏板是汉白玉,上面隐隐约约好像有雕刻。栏杆柱很朴素,没有卢沟桥的石狮子。桥头有挡板,应该是禁止通行了。隔着桥看,东面可能就是饭馆服务员说的永济公园,里面有人划船。

这还真是让人高兴,本来以为错过了,却还就遇上了。不错,这次涿州小游看到了涿州八景中的三个:楼桑春社,只是没看见社;双塔晴烟,只是没看见烟;拒马长虹,只是没有近前。另外还有五个,通惠灯市,就是正月十五的鼓楼灯会,现在还有元宵灯会,但是鼓楼没有了。胡良晓月,涿州城北胡良河的一座桥,拂晓时在桥上观赏晨曦中的圆月,和卢沟晓月有一拼。邵村花田,城西北易学大师邵康节老家邵村一带,靠着胡良河水灌溉,种有千亩水田和藕塘,稻香荷开之时,景色宜人。督亢秋成,城东南督亢有大片良田沃土,到秋天丰收季节,累累果实让人心旷神怡。当年荆轲刺秦王图穷匕首见裹着匕首的那张图就是督亢图,荆轲是向秦王献宝地的意思。盘坡积雪,这里说的盘破就是现在的野三坡,古时候是涿州的一块飞地。雪后的盘破,一白通天,红尘不到。这五个景观都要在特定的季节或时辰去才能看到,寻常不可见。

回来的时候,我们没有走通天大路,而是钻进山中小路,穿过一座座村庄,去了一趟京郊看另一座古塔。

这里的游人也很少,只有三、二位虔诚的信徒在转塔:

天渐暗

回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