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桃花源里桃花开

 马尔的视觉 2021-12-18

    爬得气喘吁吁的一堆绿藤,遮蔽了大半个小石门,入园内便是临于水上的一条长廊。栏外青山明朗,晚霞倒映水里,座座民居参差于树木掩映中。

   似乎在着力复制《桃花源记》中的景象:“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诗文的意象,与目前的意境叠加在一起。

    这便是位于黟县碧阳镇西南方向的赤岭村地界上的守拙园。

    开车来这里的路上,见路边竖立着“陶渊明故里”的醒目大标牌,不禁就有些疑惑。

    陶渊明的出生地在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是十分确凿的事情,归隐在庐山脚下也是多数学者的认知,猛然在此地看见“陶渊明故里”的自诩,便觉懵圈了。

    赤岭村又称陶村,它与陶渊明也确有实际关联,这里是陶渊明次子陶俟之后裔陶庚四举家迁居地。

    可陶渊明次子的一支,排三十五世孙,如此渊源就敢于打出“陶渊明故里”的招牌,确乎又超出了我们的历史认知。

    村中至今仍保留着大量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比如完整的《陶氏宗谱》,陶氏祖茔,陶家池塘,陶岭古驿道,陶家庇、陶氏宗祠等,但都和陶渊明的直接关联相隔千山万水。

    而这里的一切皆明确无误的指向了陶渊明。

    这片园子取名“守拙园”  ,便出自他的《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你可以说它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也可以说它是文化趣味上的跟随。

    有点是毋庸置疑,守拙园建得太美了。

    远山,近湖,白墙黛瓦的古民居;它透出的闲适气息,让人心绪、心境皆豁然开朗。

    在临湖长廊的条椅上拍出的这张留影,是我在黟地最为心旷神怡的一次定格。

    人完全松弛下来,清风拂面,细细观赏眼前的景象,什么都不用想。

    守拙园里有两大看点。

    一是临水观景长廊,无论你在哪一格景框里,画面各有不同。

    再就是石刻匾额长墙。

    直接把先人留下的石刻嵌在一面墙上,密密的排列出,也是敢想敢为。

    那些石刻多以书写为主,有些字刻,流经上千年岁月,依旧熠熠生辉。

     守拙园虽是新近打造,眉目却沧桑;它的故旧感大多来源于依规对濒临倒塌,村民无力维修的古建筑进行异地搬迁保护利用。

    黟地的古民居分两类,一是比较集中的原地整体保护;而那些零散的偏远的往往就无力顾及。建守拙园,也在探索破解零星偏僻、濒临倒塌古建筑、古民居保护利用的难题。

    在广德国都、秀里影视村等处,我们都看到了黟县民间人士在保护传统建筑上的付出与努力。

    守拙园里建了座观景木塔,玲珑而简朴。

    塔上的风景,与长廊的秀丽又有不同。

    远山苍茫,云蒸霞蔚;衔山含水的守拙园,尽收眼底。

    守拙园当然是陶渊明后人的作品。

    据说早前曾给张艺谋的影视剧组做道具,后来便自己打造了一个与先祖的文章诗歌里的梦想相契合的大场景。

    从文学意义上来说,“陶渊明故里”的自诩,“守拙园”的形成,都是合情合理的演绎。

    就像题目“桃花源里桃花开”,此时为暮秋,哪里有桃花的妆容?

    它皆为诗的意象,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应和着,硬要去说真假,那就败兴了。

作者相关文章

神韵黟县

趣游西递石林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