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寿险业“三重难”:个代大缩水,新业务价值下降,退保率上升!

 博物洽闻 2021-12-18
导读:2021年寿险业是不是太难了?真的要降目标么?

来源:13个精算师

2021年

寿险业到底有多难

①个代团队“大缩水”

头部险企新单保费负增长

②新业务价值率持续走低

叠加继续率下降、退保率上升

③规模、效益、品质

三大方面表现都不好

恶性循环之下

是否要降低规模目标

1

2021年寿险业“太难”

退保↑继续率↓新业务价值↓

新单负增长,个代团队“大缩水”

1. 2021年的寿险业:到底有多难?

对于所有保险人而言,2021年的保险业,已经不是一个“难”字可以形容,对于寿险公司从业人员来讲,恐怕还要加个“更”字~

大家好不容易挺过疫情洗礼之下的2020年,本是期待借助头部险企重打“开门红”和重疾停售潮的两大利好,在2021年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然而,残酷的现实是,寿险业保费增速一路走低,从年初的13.5%降到6月末的6%。

图片

与此同时,头部险企增员困难,个险新增人力腰斩,叠加代理人实名举报事件不停,退保黑产难控~

作为占据寿险市场半壁江山的头部险企,如中国人寿、平安寿险、新华保险等公司,更是站在了风口浪尖。

要说行业今年到底有多难?看过这几家公司的数据,恐怕大家能有更深的体会!

2. “开门红”后:寿险增速一路走低,股价也跑输市场!

图片

首先,从保费收入看,头部寿险公司增速全部低迷,除平安负增长外,其他公司增长幅度也只在3%左右,全部跑输行业!

其次,从效益的角度看,除平安因踩雷华夏幸福,上半年大额计提减值准备,导致ROE同比下降外,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的ROE,都是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的。

图片

也就是说,对于上市险企来讲,寿险业务规模端表现不如人意,但效益端还是可以的。

那么,为何今年上市险企的股价还会接连下挫,全部跑输上证综指呢?

作为“最聪明”的投资者,资本市场对一个行业的判断往往都是先知先觉的。

因此,市场对保险业当前发展的不认可,大概率源于“价值和规模全下降”!

3. 寿险“三重难”:规模、品质、价值,全下降~

图片

这一点,从上图这五个指标的同比变化,可以看的更清楚,一眼望去全“红”o(╥﹏╥)o。

不仅,代理人数下滑,新单保费也都是负增长,继续率下降的同时退保率也上升,就连新业务价值率也是下降的!

对于寿险业而言,今年有多难,自是不言而喻。如果说,保费代表规模、退保率代表品质、价值率代表效益的话。

那么,头部寿险这“三重难”背后,到底反映了哪些问题呢?

2

一重难:规模发展“瓶颈期”

选个代or银保,似乎都没用...

1. 规模增速放缓,都是个险的“锅”?

图片

今年,大家最关心的就是,从年初的举报开始,再到行业代理人清虚整治,受多方因素影响,代理人团队已经大幅缩水。

从头部寿险公司的数据看,除太平的代理人数环比2020年年末略有增长外,国寿、平安、太保等个代队伍规模,都是环比下降15%左右。

因此,作为头部寿险公司的销售主力军,代理人团队的下降,被认为是公司保费增速下滑的核心因素。

图片

然而,从上图四家险企的分渠道保费增长贡献看,国寿、新华和太平的个代渠道,对公司的保费增长都是贡献不小的!

由此可见,这个锅似乎不能由个险渠道,一个人背~

2. 去年靠银保的新华,续期保费是负增长的!

图片

再举个栗子,今年个代渠道的不景气,让不少险企将目光,投向了银保渠道。

然而,从四家公司银保渠道的新单增速可以看到,平安和太平是负增长的,国寿和新华的增速也不高。

其次,大家还记得的话,去年在头部险企中,国寿和新华的增速最高,前者是靠个代续期,后者是靠银保新单。

但是,从上图可以看到,新华的银保渠道,续期业务是负增长的!

由此可见,银保渠道的保费增长虽快,可为公司迅速扩张规模,但续期和价值对险企而言,也是另一重考验。

所以,想要保持规模的稳定增长,从目前看,选择银保或是个代,效果都不理想。

3

二重难:渠道费用↑产品性价比↑

激烈竞争下,新业务价值率堪忧

1. 扎堆银保渠道,导致费用上涨?

更何况,当大家都将目光聚焦到银保渠道后,还会导致手续费的攀升!

从部分银行的半年报数据看,招商银行代理销售的保费收入,同比负增长15%,可代理保险获得的佣金收入,却同比正增长34%。

这一点,在邮储银行身上表现的似乎更突出,代理保险收入同比翻倍。

图片

虽说,目前银保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也在从年金类向增额终身寿等转移,期缴业务比例提升的同时,由于高价值业务增多,也会带来佣金的持续增长。

但是,如此快速的增长,是否还是与险企扎堆银保渠道,推高佣金比例有关。

2. 高收益低增长,高增长低收益:新业务价值率持续走低!

图片

再从价值角度看,个险渠道一直是头部险企的“护城河”,是保证公司业务价值提升的关键。

然而,近年来,头部寿险公司的新业务价值率却接连下降,见上图!导致这一问题的背后,可能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脱离人海战术,提升个代渠道的产品竞争力,产品价格接连下调。

如前文所说,个代团队持续缩水,再向往常一样,依靠人头攒保费的模式,肯定难以支撑规模增长。

因此,只有提升产品的性价比,也就是降低价格,这就意味着个代渠道的新业价值率会下降。

第二,快速规模扩张的背后,无论是个险还是银保,都是高收益产品。

再比如,去年高速增长的国寿和新华,无论是靠个代续期,还是银保新单,共性的地方就是高收益的产品,才能带来规模的快速增长。

然而,弊端就是对险企的投资要求更高,无论是银保渠道还是个代渠道,业务品质都偏低~

第三,市场下行叠加竞争激烈,规模与费用的关系更密切。

最后,在市场下行背景下,险企之间的激烈竞争,最终还是反应在费用问题上。无论是,挖角代理人,还是增设分支机构,

因此,个代渠道高收益的产品,价值率在下降且增长低,其他渠道的产品,价值低还要靠高费用去抢。

多种因素叠加之下,无论规模怎么变,似乎头部险企的价值率都难以提升~

4

三重难:品质提升更难

退保率上升,继续率下降

1. 退保率上升,继续率下降!

图片

如果说,新业务是公司价值、利润的核心来源,那么,品质、效率等,就是通过精细化经营,实现超额利润的关键。

然而,五家寿险公司的保单继续率都是下降的,同时,退保率还是上升的。

也就是说,对于寿险公司来讲,现在的难,不仅体现在新业务的增长上,还有续期业务的品质保持上。

2. 拒绝恶性循环,理性定增长目标?

如此,恶性循环之下,各家公司还有不低的预算目标要完成。一旦完不成,就会直接影响销售人员的工资,以及内勤人员的绩效。

其实,保险从业人员的工资本就不高。

现如今再下降,只会打击员工积极性,从而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以至于代理人脱落加速。

因此,不少粉丝留言,建议行业明年不要内卷,笑称定个“零增长”的目标。其实,这一点确实是需要考虑的~

图片

毕竟,今年友邦的保费增长迅速,可以说是羡煞旁人。虽说,这其中得益于其机构扩张和代理人队伍壮大的双向加持。

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代理人的收入也同比提升15%!

图片

图片

再有,如果说整体个代团队的大盘子都在缩水,而友邦等外资公司的代理人在增长,那势必是从别的公司挖角而来,又或是竞争之下抑制其他公司的个代团队增长!

如此比较之下,似乎头部险企的个代团队缩水,恐怕也与薪酬有直接关系。


5

转机在何时,未来在哪里?

从上文看到的寿险业“三重难”,大家应该不难意识到单纯的“人海战术”或者是“渠道优势”,都已经难以支撑公司规模和效益的稳定增长。

也许,当下寿险业的“内卷”背后,需要寻求的突破,是从产品向服务的转变~

毕竟,随着消费主流群体的年轻化,对于这代人来讲,需求早已多元化,不是单纯的价格或者人情就能打动他们的。

对于寿险业而言,2021年真是“一言难尽”,大家都在期待“转机”!

然而,从最新的8月数据看,即使在同期业务基数较低的情况下,上市险企的寿险业务依旧负增长。

所以,短期内恐怕还很难看到“转机”,未来在哪里,就更难预测了。

因此,就更需要大家认真思考,该如何做才能熬过这一艰难时期!

最后,大家还可以探讨下,高增长且价值提升的友邦VS低增长且价值下降的头部险企,是时机不同,还是模式不同,亦或是体制不同?

今天,我们更多的是列举现象,下一期主编将亲自撰文解释寿险业为什么会形成今天的结果,以及未来的研判!

他只告诉我两句话:一句是成也个代,败也个代,但更多的应该算作成;另外一句是透支就需要还!

注:

①本文中国人寿的保单继续率为14个月的继续率

②部分公司分渠道的保费,统计口径为保险业务收入

③太平人寿的保费增速,受港币汇率影响,会与人民币口径略有差异

【声明:本文系圈中人转载自其它公众号文章,不代表本网立场】

图片

欢迎小伙伴们转发、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