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者:王茂德 帕金森病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200万帕金森患者,占到全球患病人数的一半,且每年新增患者也达10万人。 为了使帕金森病等运动功能障碍疾病的贫困患者能够得到必要的医疗救助,能够恢复正常生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陕西省慈善协会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商定,使用“帕金森慈善基金”增值款实施“帕金森慈善医疗援助项目”4月25日下午14:00将正式启动,为此交大一附院副院长王茂德教授与大家一起了解帕金森,早诊断、早干预。 帕金森病是由于大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大脑分泌的多巴胺性减少而导致。帕金森病在中国的发病率为1.7%,多见于中老年人,年龄越大,患病的风险越高。迄今为止,病因仍不清楚。该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拳王阿里、数学家陈景润均罹患此病。 此外,帕金森病患者近年呈现年轻化趋势。 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就是平常所见的手抖;肌肉僵直,帕金森病患者的肢体和躯体通常变得很僵硬,初期感到某一肢体运动不灵活,有僵硬感,并逐渐加重;运动迟缓,甚至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动作都有困难,如解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变得比以前缓慢许多,或者根本不能顺利完成;除此之外,字越写越小的“小写症”、“面具脸”也是其主要症状表现之一。 正确认识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 随着帕金森病疾病知识的普及,典型帕金森病所表现出的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肌肉强直等表现已经被公众和医生很好地识别并重视。不过,在警惕其知晓度较高的运动症状的同时,正确认识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及早了解帕金森病的早期预警信号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临床上,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包括: 1、嗅觉减退,研究表明,在高达70%-90%的帕金森病患者中存在嗅觉减退这一症状; 2、便秘,70%~80%的帕金森病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肠道运动障碍,从而导致便秘,帕金森病患者之所以出现便秘,主要原因是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损害和某些治疗帕金森药物引起的(如安坦等抗胆碱能药物); 3、抑郁、焦虑、幻觉等心理改变,约有半数的帕金森病患者伴有抑郁、焦虑的症状,患者常感到莫名其妙的恐惧、不安,常心神不宁、小动作增多、注意力无法集中,也会常变得忧郁、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易怒等; 4、睡眠障碍,如日间睡眠过多,失眠,快动眼睡眠期(REM)行为障碍(RBD)等; 5、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体位性低血压、尿急、尿频、尿失禁等; 6、驼背和斜肩,站立时经常是一副驼背低头的状态,仿佛在地上寻找东西,此时也需警惕是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 4、帕金森病致命吗? 帕金森病本身不致命,一般不影响寿命。 随着现在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病人通过药物或者手术是可以维持比较好的生活质量。但是,若没能得到及时和合理的治疗,很容易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而致残,最后出现如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可能会威胁到生命的并发症。 5、帕金森病可以预防吗? 帕金森病是不能预防的,因为帕金森病的致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许多研究表明可能与环境毒素有关。所以要注意避免接触一些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如杀虫剂、农药、重金属锰,亲属中有帕金森病患者的人要避免从事电焊工种等。 6、帕金森患者需规范治疗:DBS手术,点燃治疗新希望 DBS,即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俗称脑起搏器,是帕金森病外科治疗领域里程碑式的新技术。脑起搏器是一套精致小巧的微电子装置 ,包括一个脉冲发生器、一根电极和一根延伸导线,这些部件均植入体内。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细微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内核团,进而达到控制患者症状的目的,这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之一。 手术后大多数患者的服药量可明显减少,且活动能力显著提高。在过去近十年间,该技术在国内的发展也逐渐成熟,其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公认。目前,脑起搏器已成为帕金森病的首选外科疗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