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刑事证据审查到底可以精细到什么程度?

 见喜图书馆 2021-12-18
Image

刑事证据审查是办理刑事案件的核心工作之一,审查结果直接决定案件办理效果。作为一名刑事法律工作者,大家在刑事证据审查方面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问题 。

比如,错审,错把不具备证据资格的材料列为证据;漏审,遗漏审查重要证据和证据的瑕疵;忽视审查程序性证据,如遗漏审查拘留、逮捕等程序性文书;无法准确区分证据瑕疵对案件的影响。

结合司法实践,我们可以将错审、漏审的问题进一步具体化。笔录记录的讯问人与同步录音录像的讯问人不一致、讯问笔录存在诱供和指供问题、首次讯问没有告知权利义务、提取的书证只有1名办案人员签名、鉴定机构不具备相应的鉴定资质、辨认活动没有单独进行、出具的情况说明不符合证据要求、采取强制性措施的期限与法律文书不一致。等等。这些实务中易见、常见问题都会影响证据的效力,影响案件办理的效果,甚至出现冤假错案。

大家发现没有,平常工作再细致的办案人员,在证据审查方面往往也会有遗漏,可以说是防不胜防。但是没有一个人希望刑事案件的证据有问题,我们能不能避免证据审查出现遗漏,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进行补正或排除呢?我们反复思考得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径,熟悉单类证据并对刑事证据有系统性认知的前提下,可以大概率地发现刑事证据存在的瑕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并拓宽这条“快车道”,我们三人利用一年半的时间梳理了现行有关刑事证据审查的法律规定并查阅了大量公、检、法、律、专家学者撰写的相关文章,阅读了上万个案例,提炼出67个审查要点和277条审查规则,作为办案人员证据审查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在平常的工作中也先按照审查要点对每一份证据进行详细的审查,将证据的大大小小问题都形成审查意见写入证据报告,经一轮实践后,个案证据审查的质量大大提高,为很多个案的办理提供了支持。

本书的证据审查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清单审查,即审查单份证据是否具备证据资格和证明力;二是单点审查,即围绕单点事实或争议焦点对具有证据资格的证据进行审查。

作为一本办案工具书,我们的出发点不是为某一具体个案服务,再加上任何案件都不可能和其他案件完全相同,因此没有假设案情、罗列个案证据,没有对个案证据进行体系审查。但是大家将本书与具体个案结合可以自己实现对个案证据的体系审查,完成对个案证据综合评价工作。

本书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

第一,证据审查要点全面全书详细列明每一类法定证据的审查要点,67个审查要点覆盖证据的收集、保管、流转、鉴定等环节,确保全面审查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Image


//

第二,证据审查规则细致。全书277条审查规则细致全面地阐述了各审查要点,单一审查要点的审查规则多达13条。绝大部分审查规则有法院生效判决予以印证,是对司法实务证据规则的总结,具有实用性。

Image


//

第三,案例具有代表性。全书收集的案例多为控辩双方对证据的适用存在争议,反映了实务中常见的证据问题以及法院对相关问题的裁判要旨。

Image


//

第四,适用群体广泛。本书可作为侦查机关、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辩护律师等法律从业人员的办案工具书。侦查机关、监察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可借鉴本书所列审查要点从源头规范取证工作,避免提取不适格的证据;辩护律师可借鉴本书审查要点提升证据审查能力,提高庭审辩护质效;审判机关工作人员可借鉴相关裁判要点确定是否采信争议证据。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