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文课 杜甫的胸襟

 三自之我 2021-12-18
徐晋如

  杜甫的七言古诗,历来评论也极高。其《乐游园歌》:“乐游古园崒森爽。烟绵碧草萋萋长。公子华筵势最高,秦川对酒平如掌。长生木瓢示真率,更调鞍马狂欢赏。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阊阖晴开詄荡荡。曲江翠幕排银榜。拂水低回舞袖翻,缘云清切歌声上。却忆年年人醉时。只今未醉已先悲。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圣朝亦知贱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此诗共用了三个韵部,每转一韵,意思就是一层转折。第一韵由首句至“更调鞍马狂欢赏”,承题写长史筵宴,首句的“崒”字,是危高之意,只一字便写出了乐游园地势之高,也树立了全诗的气势,遂使下文的“公子华筵势最高,秦川对酒平如掌”有了着落。

  第二韵始自“青春波浪芙蓉园”,至“缘云清切歌声上”,因远望而想象唐玄宗游幸曲江芙蓉园,仪仗自夹城秘道出,声若雷霆。玄宗开元二十年,从大明宫筑夹城入芙蓉园,外人不知。但到天宝十载时,相信人们都已知道有这条秘道的存在。阊阖本指天门,此喻大明宫门,詄荡荡是空旷无际的样子,出自《汉书·礼乐志》:“天门开,詄荡荡,穆并骋,以临飨。”杨贵妃、虢国夫人这些贵幸之辈,张起连天的翠幕,各悬本家匾额,在曲江边游赏。而梨园弟子,征管逐弦,妙舞清歌,倾动一时。

  第三韵蓦转至自身,谓当此春和令节,一草一木,皆承皇天之慈,何以我长为贱士呢?结二句“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历来注家多以为系慨叹无聊之辞,只有清代的何焯指出:“于今为南内,于汉不尝为乐游乎?芙蓉园、夹城仗有时而尽,而吾诗可以垂之无穷,然则何以无归为悲哉!结句又以自解也。'独立’二字,不但为会散寂寞言之。”(《义门读书记》卷五十一)老杜毕竟是真诗人,尽管他渴望为世所用,但归根到底,他还是要追求立言的事业,并坚信苍茫天地间,唯诗人可以不朽,自己的诗作必将千古流传,这就是老杜的胸襟。清人叶燮评论说:“乃甫此诗,前半即景事无多排场,忽转'年年人醉’一段,悲白发、荷皇天,而终之以'独立苍茫’,此其胸襟之所寄托何如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