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褪昌河冷,草衰蝉韵悠”:清和雅正的五律如何修改,更上层楼

 梧桐树边羽 2021-12-18

接到咨询一份,白天收到消息时正忙,没时间细看。夜已过半,收拾停当,忽然想起这件事来,赶忙拿出来看看。

居然挺惊喜的。

说惊喜,当然是指作品可观,不过更重要的是求问者刚进入大学,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正是黄金少年成长时期,虽然和前段时间十八岁少年相比,年长一两岁,但是对古诗词的喜爱和功夫却一般无异。难得的是,也许长了一两岁,作品清和雅正,发于生活,用典精微,实在是当代人律诗中的中上作品。

这真的让人对传统诗词的未来传承又充满了信心。

称得中上之品,基本上就不用操格律的心了。他自己也说得不卑不亢,只是希望能够指出不足之处,说明对格式充满信心,已经踩进了超越格律层面。

既是不错的作品,那就一起来赏析一番,然后再谈谈个人的建议。他发过来的作品较多,我们先重点看前一组诗(二首),时间允许的话,我们再聊后面那首。

前两首诗相互对照,倒也是有些讲头的。

桂花茶(二首)其一

初冬买金桂,启罐涌高秋。

花褪昌河冷,草衰蝉韵悠。

江头木落渚,桂下月明楼。

爱此流年味,烹来慢入喉。

其二

嗅也味氤氲,观之色润温。

清风涵细腻,甘雨化弥存。

树汲三辰气,花开四季恩。

仙人制桂茗,分与品乾坤。

注释:①此二首写于今年离乡上大学后的第一个冬天。②昌河:即昌江,我的高中傍江而设,高中三年面江而住,校内校外多桂树。③润温:即“温润”,指性情温和,此指茶色温和。

先看《其一》。“初冬买金桂”,平仄为“平平仄平仄”,这就是“锦鲤翻波”,所以这是一首平起不入韵,押平水韵“十一尤”部的五律。第四句“草衰蝉韵悠”是“仄平平仄平”,做出了孤平拗救。第五句“江头木落渚”是三仄尾,不过我讲过很多次,三仄尾不是问题。

因此,格律严合,有变格,有拗救,诗人于格律已经完全畅通,这里的讲解只是给专栏学习者们示范,并非针对他而作。

可以言诗,那我们就来看看内容意境是否有不足能让我置喙。

通读了两遍,发现还是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不过说归说,不算指正,只是假设我处在他的心情境地,我会如何做。

当然首先还是先赏析他的作品,再谈我的感受。

“初冬买金桂,启罐涌高秋。”

首联就起得非常漂亮,出句干净利索交代写诗原因,对句附着感情,写诗意从何而来。这一句我非常喜欢,“启罐涌高秋”,既有写实,又有情感冲动——打开桂花茶的罐子,一股秋天的气息喷涌而出,形象又生动,“涌”字太合适了。

“花褪昌河冷,草衰蝉韵悠。”

这一联对仗,并且融入了小诗人对自己高中三年生活的回忆。大家可以看看注解,因为这一联相对个人,所以注解是必要的,否则其他人会读不懂——美则美矣,无法共情。

“江头木落渚,桂下月明楼。”

第三句仍然在回忆中写景,对仗而且写得也是非常美。

注意这一联没有转,不过问题不大,因为“起承转合”虽然是普遍文法,不遵守的人也大把——但是如果颈联没有横生波折,尾联就异常重要了。

“爱此流年味,烹来慢入喉。”

尾联发感叹,算是合回了首联开罐金桂茶。

这是因为金桂茶而陷入回忆的一首作品,写景很美,“起承转合”中做到了“起、承、合”,唯独没有“转”。这是个什么味道呢?作为一首律诗,最关键的波澜兴起缺失了。就好像一首作品没有主旨,那么作为组诗,他是否将这个主旨安排在第二首中呢?粗看一下,并没有,他的《其二》是对金桂茶更多角度的描写,毫无个人情感注入。

可是我们明明在其一的首联、颔联看到了诗人的情感发端,怎么无缘无故就消失了呢?

很有可能就是这位朋友在对格式完全领悟,对写景倾尽心力的同时,忽略了写诗最重要的一点——情感构思,当然也可能就是他单纯不想那么写。

这也就是我平时和群里的朋友所说的,我们的眼光要放远一点,情感要走深一点——世事如棋须布局,写诗也一样。更何况这么好的题材、情感发端都做出了,怎么能不趁热打铁,将作品推上更高的层次呢?

美中不足,叹为憾事。

下面说说如果是我,会如何连接首联、颔联继续构思——注意这还是在他的诗上面发散。

首先是基调。写茶只为写茶?起点低了,这摆明了是要写对逝去日子的情感——当然我们并不明白他要表达何种情感,是怀念那三年的生活,还是感叹终于摆脱了高中三年?从唯美的笔触和注解来看,应该是怀思较多。

这份隐隐的情感,我们是否可以引申得更明白一些呢?比如对青春的追忆,比如对故乡的思念,也就是“乡愁”这种亘古不变的诗词意念。这是高出情情爱爱,能够打动大多数人的情感,也是让读者共情得最多的套路,百试不爽。

那么颈联、尾联我们就要着力朝这个方向塑造。像这位朋友这种颈联不转,尾联忽淡的写法,对一首完整成熟的作品来说是不利的,甚至因为尾联的“烹来慢入喉”让整首作品变得唯美而空洞——你不过爱喝桂花茶罢了。

当然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明明可以更好的。

颈联写景很漂亮,即使没有“转”,也不必大动,我们可以在尾联上调整。但是有两点,一是“江头木落渚”这一句,“木”字用在这里并不合适。杜甫有诗“无边落木萧萧下”,其中的“落木”是指落叶,但是我们不能据此就推出“木”有“叶”的意思,这是不对的。因繁就简,直接使用“江头叶落渚”即可。

另外一点就是“江头叶落渚”虽然是不大要紧的三仄尾,但是对句是“桂下月明楼”,是三仄头,这会造成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即使出对句中有停顿,也会感觉六连仄实在太多仄音了。特别是对句的“桂下月”,“月”字虽然是入声字,但实际发音也是第四声,也就是说这里连着三个第四声字,加上出句三仄尾,会给吟诵性造成急促感,这和当下的回忆描写是感觉不符的,因而情境不和谐。

当然,这属于比较深一点的音律文字调整问题,与格式无关,但是可以让诗更好。就好像我前面有篇文章讲到的刘禹锡的“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诗豪就使用“新”字打断了句式中的六连仄,让吟诵感放缓,变得更和谐。

回到“江头叶落渚,桂下月明楼”,我们不妨学习刘禹锡,将对句首字更换成平声字。这个“桂”字其实在首句就出现了,出于重字,也可以把它去掉(反正注解里也说明了这是桂树)。

我们使用“桂枝”的“枝”字——“江头叶落渚,枝下月明楼”,吟诵感是不是有小小提升呢?

尾联的出句也不用动,“爱此流年味”正是将诗意从写景转入抒情的妙笔,因此我们就要在对句下功夫了。

五个字,如何深化前面七句一直遮遮掩掩的思乡之情?所谓思乡之绪,我们称之为“乡愁”,而“愁”字正好是“十一尤”部,因为前面写情感实在太云遮雾罩了,所以末句直接点出乡愁,算是深化加强,应该也没问题。

尾句的平仄为“平平仄仄平”,所以这个“愁”字前面要加上仄声字,这个倒也容易,比如“烹来淡淡愁”就可以了。

“爱此流年味,烹来淡淡愁”,感觉还是不明显,谁知道你愁什么呢?忽然想起有个词,是“别愁”,就是离愁,而且“别”字是入声字,解决了平仄问题。那我们就用“烹来尽别愁”吧。

因为整体情感走入愁绪表达,同时前面已经明写“初冬”,既然都“草衰”了,“蝉韵悠”不如换成“蝉韵收”,时间逻辑上会更准确一点,而且情感附着更加萧条。

所以这首作品,如果在我手中就会是这个样子。

桂花茶(二首)其一

初冬买金桂,启罐涌高秋。

花褪昌河冷,草衰蝉韵收。

江头叶落渚,枝下月明楼。

爱此流年味,烹来尽别愁。

这样是不是情感凸现更加明显呢?他前三联的写景篇幅又好又长,尾联相对而言显得无力,因此才做出在尾联加重情感表达的改变,虽然作者未必会喜欢,但这应该是一首作品真正想上层次必须要走的过程。

咏物,如果有情感附着,肯定要高于纯粹的咏物。

这首《其一》,就算不改,也比《其二》要高端,就在于情感这一块。我们看《其二》,这就是一首正宗的咏物诗,当然有喜欢的情感在里面,但相对来说就不够立体,对于读者而言,无法真正激发共情——除非你送二两这种好茶给我。

其二

嗅也味氤氲,观之色润温。

清风涵细腻,甘雨化弥存。

树汲三辰气,花开四季恩。

仙人制桂茗,分与品乾坤。

这首作品其实也很不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十三元”部,首句押“十二文”部的孤雁出群格五律。“茗”字在平水韵中是上声入仄,用在第七句句尾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它的发音和韵脚字相似,特别是末句“分与品乾坤”中的“品”、“坤”加在一起,有撞韵、挤韵的嫌疑。这些问题如果要精益求精,可以酌情修改。

这首诗最好的归宿就是给厂方印在金桂茶的罐子上。

首联写味道、颜色,颔联写风雨入茶,颈联写天地日月精气,尾联写茶人功德。

作品文采是很好的,但是缺乏情感附着,至少在我看来,这种作品除了锻炼字词对仗能力之外,并无特色。

要提升改进也可以,比如前面说的撞韵挤韵,比如“花开四季恩”就不如“花承四季恩”,不过这都不算大问题。

总的来说,这位小朋友的作品是相当不错的,字词清丽而不显堆砌,格式严正而不露拘谨。这是有相当过硬的格律诗知识和大量阅读作为底子出来的作品,同时因为写诗的题材取自生活,自然而生动,是一条非常正确的古诗词创作方向。

唯一要加强的就是写作构思,也就是说在成诗之初就要想好,想远一点:我写这首诗,是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即兴创作是可以边写边想的,但最终还是要做出作品调整,因为读者不一定能跟得上你的思路。你如果完全是写给自己看的,那倒是无所谓,不过既然是这种心态,又怎么会来咨询我呢?

要说不足之处,和前段时间那位小朋友一样,那位是缺乏社会的历练,而这位朋友是缺乏和社会的妥协。

因为他完全有这个能力,只是可能不愿意这么做而已。

要学会照顾读者的理解能力和情绪,而不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路驰骋。

李白、杜甫、白居易,写诗情感热烈却直白,甚至要保证大家都能读懂,都能体会,如果缺乏和读者的同理心,是不可能做到的。

李白被称为“诗仙”,只是在于他天生能极尽表达自己,而杜甫、白居易都是在不断试炼中调整自己。

因为时间关系,另外一首七律就不分析了,其实也是一首非常好的作品,以后有机会再赏析回复。

长文未出,回馈已至。聪敏好学,可以言诗。

吾心甚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