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平上董峰万寿宫(元.国7)

 巴山夜雨时00 2021-12-18

晋东南地区民间信仰的种类繁杂,村中的庙观也比比皆是。在高平西部的稍偏远的原村乡上董峰村有个创建于蒙元时期的建筑,俗称“圣姑庙”,后经官赐,易名为“万寿宫”,也是后来元代官方承认的地方神祠。这个庙观很奇特,内部供奉的即不是玉皇大帝也不是三嵕神后羿,而是一位民间妇女,去世后被百姓敬奉为圣姑。那么圣姑是何许人也呢,据庙内元至元二十一年(1248)《仙姑祠堂记》和元至治二年(1322)的《重修万寿宫碑记》所述,大意是仙姑本姓马乃洺州永年人(今河北邯郸人),家传世代行医,济世行善,而且先知先觉。相传元代时马仙姑驾鹿车云游四方,后来在董峰之地“以炼形为事,篤意修仙”一日,马仙姑正襟而蜕化为仙。后人修庙建祠以祀之,祠堂建成后香火不断,有求必应。后来人们对仙姑更加敬畏,之后继续增建三圣殿及其他建筑颇具规模。

进入山门后紧挨着就是三圣殿,门前一对万历年间的石狮甚是可爱

从董峰万寿宫建筑来看,主要建筑集中在中路,依次为山门(牌楼)、三圣殿(背后戏台)、石亭、仙姑祠堂等。其中三圣殿和仙姑祠堂为元代遗构而且有碑记的纪年,其它均为明清的作品。从后往前先介绍仙姑祠堂也叫圣姑殿。

这是后殿也叫圣姑殿,前脸是经过明清时期改造过的,前方有个小石亭

圣姑殿。内部主体建筑为先元早期,但明清期间对其改动较大。从外部看是面阔五间带前插廊的歇山顶建筑,这是明清时期改造的。此建筑可以认为是由元代主体+明清改造两部分组成。圣姑殿元代主体,应该是个面阔三间进深六椽的悬山顶建筑,前施大檐额下由带蝉肚绰木枋承托,明间两柱向次间外移,使门前格外的开阔,大额枋梁栿线下施讹角栌斗上承双下昂五铺作斗拱,看得出这是当年的门面。内部梁架是四椽栿前压乳栿用三柱结构,乳栿部分应是室内的前半部,四椽栿下是祠堂的寝宫部分,之间有檻墙和门窗隔离。在圣姑殿的元主体前明清时期又增加了宽阔的前廊,此前廊面阔五间,进深应该有四椽,也分为内外两部分,内部两椽与元代的大额枋连为一体,外部两椽为插廊。明清增加的这部分上部改为歇山顶的出檐,相当于在前边增建了个献殿,此种做法极具地方特色,看上去更加大气漂亮。寝宫内木雕神龛,存有圣姑真形仙骨,塑有仙姑卧像一躯,头东足西,合目而眠,姿态慈祥,比例匀称,形象逼真。

圣姑殿明清时期接出歇山顶抱厦是不是很气派

圣姑殿内部元代建筑的的前廊,施大檐额下面由绰木枋承载实施移柱减柱造,大额之上施讹角栌抖再之上双下昂五铺作斗拱,这实际上就是过去的门面

这是圣姑殿廊内的寝宫,中间板门两边直棂窗

元代的前廊柱础

圣姑殿寝宫内木雕神龛中有仙姑卧像一尊合目而眠姿态慈祥

寝宫神龛左侧内景

从圣姑殿内部一角可看出后代改造过的痕迹

圣姑殿从内向外看早期的前廊

圣姑殿外部侧面可看出明清时期接出的抱厦,原建筑是悬山顶,外面抱厦间数扩大顶子改为歇山式

三教殿紧靠山门牌坊,创建于1247年,仅晚于圣姑殿七年,也是个先元建筑。大金当时已灭亡,元还没有立国,是个真空时期。三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檐下柱头施阑额和普拍枋,斗拱为单抄单下昂五铺作重拱计心造,耍头为昂形。补间铺作每间一朵,明间补间出斜拱,而且正中耍头为龙头形,转角铺作由昂上有力士承托屋角。正中泡丁板门上有门簪四枚,门前两侧有万历年间石狮,次间为三棱直棂窗,四面砖墙为明清后加。大殿内部梁架为四椽栿压接后乳栿通檐用三柱形式,殿内正中塑立三圣像,大殿四周残留部分元代壁画非常精彩,据说可以和永乐宫壁画媲美,只是当年做库房时对其损毁较为严重。三教殿后身明清时增加抱厦戏台,正对圣姑殿,前檐立柱后墙共用,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位置紧凑结构小巧,在有限的空间内增添了使用功能。

三教殿檐下斗拱

三教殿为方形歇山顶结构四周布满了碑碣

这是明间补间的五铺作斜拱正中龙形耍头有可能是明代的杰作

三教殿的转角铺作

大殿内的梁架结构

四椽栿压接后乳栿用三柱的节点

系头栿与下平槫交圈和大角梁,这个垂花柱像是明代的手法

梁架举折显得很高大

补间铺作真昂的昂尾挑斡下平槫,前后的丁栿都是大趴梁

三圣殿内的壁画很是精美,可惜残损的较为严重很不完整

再看一下檐下斗拱情况,窗台石上雕有二龙戏珠

三圣殿后身的抱厦戏台因地制宜又是个民间特色

三教殿琉璃脊饰两端的鸱吻是不一样的右侧的年代应该靠后,后面接出的戏台紧靠大殿后墙,结构与大殿连接一体前方用柱,这样节省了很多占地空间

戏台后面的石亭,石亭中像是供奉了一尊屋脊正中的琉璃脊饰

山门,也别具特色,据说也是在原来窄小的山门上复建的,是一座四柱三楼清式牌楼,建于咸丰二年(1852),明间斗拱五翘十一踩出斜拱共四攒,次间四翘九踩各两攒,山门前有石台和石栏。

山门外景,漂亮的山门为圣姑庙增色不少

综述一下万寿宫的看点。其一,万寿宫内碑刻较多呈现出的信息量也较大,对建筑群的历史沿革的判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碑石上的内容也对大元立国前期当地民间民俗信仰的研究是不可多得的资源与素材;其二,三教殿墙壁上的元代壁画,具有较高水准;其三,就是两座元代建筑的后期改造别具匠心很具有地方特色;其四,就是地方的信仰,当年地方民众对马仙姑的崇拜能得到官方认可,可见是多么深入民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