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州记忆:你胆大包天竟敢“改写”全州历史?

 九歌珍藏阁 2021-12-18

昨天,全州学者蒋咸喜先生(网名楚南文化),发文《永州记忆“改写”全州历史,却永远改不了历史真相》,看似题目蛮大,实际上观点混乱,作无章法,东拉西扯,不仅没有说服永州记忆,也没有让网友信服,反而让自己出尽洋相!

文章图片1

蒋文开篇第一句话就造谣说,永州记忆唐柏荣先生原为永州日报社副社长,现为《永州市志》总纂室的负责人。

此言一出,成为一个大笑柄:事先没有搞清对方是什么人是干什么的,就给对方加官进爵,戴个“《永州市志》总纂室的负责人”大帽子,好让读者错误地认为,此人身为文史工作者却不严谨!事实上,永州记忆不是什么《永州市志》总纂室的负责人,就是一介平民,退休前系党校一个普通老师而已。

蒋文接着说:如今,他心里竟惧怕起宁远“九嶷山”来了,可能是因为司马迁定论了“舜葬九疑是为零陵”。为争舜帝葬地在宁远,最近他在相关舜帝葬地的文章中凡是涉及到宁远九嶷山的,他就将宁远九嶷山改名为“九疑山”,并将全州九疑山改名为“九嶷山”。

呵呵,此言一出,又成历史笑柄:作为学者的蒋咸喜先生竟然连“疑”和“嶷”是通假字都不清楚,还敢天天写文章驳别人!无论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还是西晋郭璞对《山海经》的注释,还是现在的《词海》《词源》《现代汉语词典》,哪一部典籍对“九疑山”的“疑”注释不是一样的解释?通假字,“疑”通“嶷”。再不信,自己去“百度搜索”便知。

文章图片2

蒋文接着又说:近日,他又改写了全州古零陵的历史,并大言:“零陵县治在兴安界首附近!这是兴安县志最近出版的版本刊载的。这个成果会马上用到我们《永州市志》里,必须纠正过去不正确或模糊提法,决不能让全州人再钻任何空子!”

文章图片3

这个“改写”历史的帽子一扣到我的头上真是冤枉!2002年版《兴安县志》在第一章“建置”中明确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置零陵县,治今兴安县界首城子山。令秦军在县治筑秦城。”以上这段话,白纸黑字写在2002年版《兴安县志》里,我都能查阅到,你全州和兴安是一个市里的,难道看不到2002年版《兴安县志》?岂有此理。看不到没关系,我再帮你“百度搜索”。另外,我用不用《兴安县志》这一成果,怎么用,是我的事,你能管得了吗?就像你天天在网上造谣说“九疑山是全州的”,我能管得了你吗?只许你州官放火,就不许我百姓点灯?你是谁?!

文章图片4

蒋文接着说:唐柏荣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最近,他就利用自己是《永州市志》总纂室的负责人的特权,将秦代零陵县治在全州的历史给篡改了。他在《永州(零陵)大事记之一:远古至东汉》一章中,将零陵县治的历史改写为“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实行郡县制,设长沙郡,置零陵县,县治所设现今广西兴安县界首。”

呵呵,《兴安县志》记载了古零陵县的县治在兴安县界首镇附近。我发文引用这是我的权力,你可以找兴安县志办去说理,找我是找错人了!我为什么不能说古零陵县县治在兴安不在全州?难道要我和你说“九疑山在全州”你就喜欢?这又是一个笑话!

蒋文又说:何为零陵?零陵因舜葬九疑是为零陵而名。秦代时秦始皇为了纪念舜帝葬于全州九疑山,而在今全州县地设立了零陵县。属长沙郡。治所在今县城西南78里处(《永州历史大事记》和《全州县志》)秦始皇还曾南望零陵县境内九疑山方位遥祭舜帝(《史记·秦始皇本纪》)。太史公司马迁“窥九疑,浮于沅湘”,亲临全州九疑山做了实地考察,并根据西汉的前朝秦代的秦始皇为纪念舜帝葬于全州九疑山,而在今全州县地设置秦县建制零陵县的历史,便郑重地作出舜帝“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的历史结论。这个历史结论是说零陵地名最早出现在今广西全州,其原因就是零陵县内(今全州县地)有九疑山,舜帝就葬在零陵县境内(今全州县地)的九疑山。

文章图片5

关于这个问题,我耐心地给你普及一下历史知识:秦初,秦始皇在今湘南一带只设置了零陵县、郴县两个县。注意,这时候是长沙国,不是你说的长沙郡。当时洮阳县还没有成立,湘南桂北更没有设置其他县。零陵县域范围大致为阳明山以西、海阳山以东、衡山以南、九疑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县治在今兴安县界首镇附近,全州地域处于零陵县境内,但是,零陵县境内还有其他地域,包括兴安,灌阳、桂林、现零陵及东安、祁阳、道县、宁远都属零陵县,也就是说都属“零陵界中”。因此,全州在“零陵界中”,零陵县其他地方都在“零陵界”中。“零陵界中”不是你全州一家的。这个简单的问题,到了今天全州人这里,怎么就变得如此复杂起来了呢?原因是全州人总是没站好位,也许是心态有问题,总认为“零陵”是我全州一家的。这是不对的!兴安,灌阳、桂林、现今零陵以及东安、祁阳、道县、宁远都属零陵县,他们也有权力说零陵是他们的!后来,成立零陵郡以后,广义的“零陵界中”还应该包括零陵郡治下的其他地方。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始设置零陵郡,辖7县4侯国。7县为:零陵(县治今广西兴安县界首)、营浦(治今道县)、始安(治今广西桂林、泠道(治今宁远冷水镇)、营道(治今宁远天堂镇大阳洞)、洮阳(县治今全州黄沙河)、钟武(治今衡阳市);4侯国为:泉陵(治今永州市零陵区)、舂陵(治今宁远县柏家坪镇)、夫夷(治今邵阳县西)、都梁(治今邵阳武冈市)。司马迁于元丰三年(前108年)任太史令,着手撰写《史记》(《太史公书》)。司马迁写《史记》时,零陵郡已经设立3年了,而且司马迁到过宁远九疑山,《史记·五帝本纪》中的“零陵”当然是指零陵郡,长沙是长沙国(相当省),长沙国之下是零陵郡。“长沙零陵界中”的意思就是“长沙国零陵郡中”。而零陵郡包括零陵县,也包括其他6县4侯国,绝不仅仅是指零陵县。如果认为这里的“零陵”只能是零陵县,并以此作为舜帝葬地九疑山在全州的依据,显然是对《史记》“是为零陵”的恶意曲解。再说,前面已经讲得很明白了,零陵县不是你全州一家的,兴安,灌阳、桂林、现今零陵以及东安、祁阳、道县、宁远都属零陵县,他们要县改市都有权力改“零陵市”。还不明白吗?天天在网上说零陵是全州的,脸红不红?你只能代表八分之一。其实,兴安县最有资格继承“零陵”之名,一是古零陵县治在兴安境内而不在全州,二是兴安县古代境内都是属于零陵县,而全州不是,全州有一半地方(西北部)是归古洮阳县管的!希望全州人谦虚一点,今后少说“零陵是全州的”话,应该说“全州是零陵的一分子”。这样才正确!

文章图片6

网友“女书闲谈”问得好:“古零陵在全州”“古零陵是全州”“古零陵就是全州!”,我发现全州人一开口就是这种偷换概念的话,是在喊口号么?理都没辩清楚,下定义好大的口气。果然有些全州人的骨子里就是只管捡结果根本不要过程的。麻烦你们以后把话说圆好不好?“古零陵县治在全州”“古零陵包括全州”“全州是属于古零陵的”,这样说不行吗?以全州一隅之地能担得起零陵偌大的天空,真让人无语!

文章图片7

蒋文又说:《全州志》对舜帝葬于全州九疑山的历史有所记载。《全州志》记载在全州西北山地的越城岭支脉之上有九疑山。《全州志》又载:“《书》(注:尚书):五月南巡至于南岳。《家》语:舜嗣帝五十载,陟方死于苍梧之野,而葬焉。《山海经》《礼记》皆云。然(后)太史公谓: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全州地故零陵地。”《全州志》上写明了全州在古时候之所以叫零陵,为零陵地,是因为舜帝“而葬焉”,原来是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的全州,而葬在了全州的九疑山。

几千年来,舜帝崩葬之地九疑山在湖南宁远,这是史学界的共识。蒋文依据民国《全县志·地理》中的一句话“全州西北山地有九疑山”就在网上大放厥词,武断认为舜帝葬地九疑山不在湖南宁远,而在广西全州。这更是一个天大的思维错乱的臆想罢了。

文章图片8

第一,民国《全县志·地理》载“全州西北山地有九疑山”这句话是造假得来的。

下面我们看看《全县志》这句话的来龙去脉,就可以知其是非真伪。

明朝时期,全州还归永州管辖时,洪武十六年(1383年),永州知府虞自铭主修《永州府志》。其时,永州辖2州7县,即道州、全州、零陵、祁阳、东安、永明、江华、宁远、灌阳。《永州府志》卷七《山岩》记载永州府(包括道州、全州)名山90余处。对“九疑山”的记述是:“零陵郡之望山…今属道州。”当时,道州管宁远、永明(今江永)、江华3县。九疑山在宁远县南60里,《永州府志》载九疑山属道州是没有问题的(当时宁远归道州管)。而全州名山入《永州府志》共9处:即湘山、柳山、三华山、隆城山、凤凰山、覆釜山、黄华山、永福山、倚石山,这里面并没有记载全州有“九疑山”。

明朝洪武二十七年(1394),全州此时由湖南永州府划归广西桂林府管辖。此后,全州曾于明正统至清乾隆年间,4次编修《全州志》。即明正统《全州志》,明嘉靖《全州志》六卷,清康熙《全州志》八卷,清乾隆《全州志》。这4部《全州志》书,都没有提到“舜帝葬地九疑山在全州”。

清朝嘉庆年间(1796一1820年),思恩府通判摄全州事温之诚修、曾任浙江瑞安知县的全州人曹文深等纂《全州志》,这是第五部《全州志》。该志卷一《舆地》中,对县境覆釜山有如下案语:“覆釜,郡境第一大山。远近诸峰,视若嶒嵝。脉连九疑、祝融,横界夷夏。”意即覆釜山与宁远九疑山、衡阳南岳祝融峰地脉(灵脉、龙脉)相通相连,仅此而已。如果当时九疑山与南岳祝融峰在全州,或者说全州有九疑山与祝融峰,那么也就用不着“脉连”,直接录于《全州志》中即可。这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到了民国时期,诡异的事情出现了:九疑山与全州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宁远九疑山和衡阳南岳祝融峰一起,变成为了全州境内的名山,赫然载入了民国时期由全县县长黄昆山、虞世熙编修的《全县志》(民国元年废州,改全州为全县)。在《全县志·地理》中,将嘉庆《全州志》中“脉连”九疑、祝融,直接记为“九疑山”是全州境内的主要高峰之一,与礼山、覆釜山、谢家峰、灵家山并列。从而完成了“脉连”向实体的过渡,把九疑山、祝融峰分别从湖南宁远、湖南衡阳搬到了广西全州。这确实是一波偷梁换柱、移花接木的神操作,实为明目张胆地抢夺。也难怪全州人有这方面的前科:我之前在写“全州毛氏夫人墓是一座假墓”一文里,就介绍了全州人爱好造假这一口。三国蒋琬死了1000年后,明朝全州突然冒出一个“毛氏夫人”是蒋琬的小老婆死在全州梅潭,又过了1000年后的今天,《全州县志》将这座假墓作为全州不可移动的历史文物,收进志书里从而名正言顺变成真的了。

跑题了,这个话题以后有的是时间聊。闲话少说。从上述文献典籍记载可以看出,在清代以前,全州根本没有九疑山和祝融山。全州的九疑山和祝融山,完全是民国《全县志》造假所致。而蒋文不仅对《全县志》造假的观点信以为真,而且以此为依据,堂而皇之地打出“舜帝葬地九疑山在全州而非宁远”的旗号,大肆炒作。这样做,有失文人节操!

文章图片9

第二,县志《全县志》是一部地方志,拿地方县志来否定国家史籍本身就不足以支撑起“舜帝葬地在全州九疑山而非宁远九疑山”的观点。何况本身又是一句假话、鬼话,怎么让人相信?!国家史籍无论古代的《史记》《山海经》《汉书》《说文解字》,还是现代的《词海》《词源》《现代汉语词典》等,都是一个解释:“九疑山即九嶷山”,“疑”通“嶷”,通假字,“舜帝葬地九疑山在营道县南,今湖南宁远县城南60里”。查一查便知!再说,民国《全县志》关于“九疑山在全州”的记载,就算你说得灵活灵现,从考据学上说,只不过是一个孤证,而且作为一个县级志书,只是一个层级很低的孤证。依据县志这样一个低层次的孤证来否定国史错了,当然不足以支撑起“舜帝葬地在全州九疑山而非宁远九疑山”的观点。国家史籍上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的,蒋某为什么却揣着明白装糊涂,装作没看见,死不承认这铁的事实呢?

第三,撇开别的不说,就说“九疑山 ”。全州人天天说“九疑山在全州”,从古来看,先秦至清代,记载九疑山这一地名的文献典籍多达数百种,其中主要有《山海经》《史记》《前汉书》《水经注》《元和郡县志》《元丰九域志》《方舆胜揽》《太平寰宇记》《徐霞客游记》《(乾隆)大清一统志》,以及《永州府志》《宁远县志》《九疑山志》等。从这些主要文献典籍关于舜帝葬地九疑山的记载及流变梳理后,明显看出蒋文的“舜帝葬地九疑山在广西全州而非湖南宁远”的观点,是对历史文献典籍的断章取义,恶意误用和误判。从今来看,九疑山全国就是一座,在湖南宁远这是共识,没有异议。我们再从全州本身去看,全州哪有九疑山?典籍没有,帝王祭舜没有,考古发掘没有,最新《全州县志》没有,全州地图也没看到有,就连蒋文讲大西江镇的九脊山就是九疑山,但我们到大西江镇问到10个老百姓,10个老百姓都说同样一句话:我们这里没有九疑山,只有九脊山!

文章图片10

从古到今,一系列证据表明,全州没有“九疑山”。蒋咸喜先生若硬是讲全州有“九疑山”,那只能一种可能:全州“九疑山”在全州的“空气”里!

蒋文最后说:唐柏荣先生作为《永州市志》总纂室的负责人利用任《永州市志》总纂室的负责人的特权,便独断改史,指鹿为马,于零陵县治的史料记载于不顾,擅自篡改全州历史,无非是想拨弄是非,调拨离间全州与兴安二县之间的关系。如同他在《从火了的全州湘江战役纪念园看全州对文化的如饥似渴》,“说湘江战役的最主要的战场其实是在兴安”的惯用伎俩,如出一辙。全州宣传部门的同志说得好:“这个唐柏荣指鹿为马,'改写了’全州历史,却永远改不了历史真相!历史会记住他的为人!”

文章图片11

看了这段话后我第一反应是:抬举我,我受不起。第二反应是:全州人想借我的手挑起兴安人来攻击我。但蒋咸喜先生机关算尽,目的不但没有达到,反而事得其反,从蒋文中看出蒋用心不良:1、不知你从哪里得来的,我是《永州市志》总纂室负责人?这个问题前面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2、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主战场在兴安界首渡口,红军主力是从界首渡口过湘江的。全州、灌阳、道县是战场之一。兴安界首湘江渡口是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主战场,早在1996年经聂荣臻元师亲自认定、提议中央军委、国务院将兴安界首渡口定为首批“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挂牌的!所以说,全州的湘江战役纪念馆讲解员只讲全州渡口是主战场不讲兴安渡口是不对的。我作为一个参观者发现问题,难道不允许我反映出来?

文章图片12

最后请问蒋咸喜先生:我利用了什么特权,指什么鹿为马,独断改写了全州什么历史?

我想说的是:是你罔顾历史在先,在网上大放厥词:“古零陵在全州”“古零陵是全州”“古零陵就是全州”甚至还大言不惭地说“九疑山是全州的”“沅湘是全州的”“蒋琬是全州的”“毛氏夫人死在全州”(蒋琬假老婆、史书《三国志》根本没这个人),都是全州的!我反驳在后,我依据事实从各方面反驳有什么错?我反驳,就说我改变历史?你造谣倒成了真理?世上哪有这种逻辑?蒋咸喜先生,我告诉你:历史是人民写的!不是你、也不是我,你、我都是历史长河里一粒沙,大江大海里一滴水,就凭几篇文章,或一己之力,想改变几千年“九疑山在宁远”已经形成共识的历史,只能是痴人作梦、痴心妄想!

文章图片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