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考古发现来看,宁远九嶷山仅有祭祀舜帝的舜庙而非舜帝真身葬地

 五星辉煌 2021-12-31

原创:蒋咸喜

《史记》云:舜帝“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司马迁所说的舜葬九疑是为零陵,就是说舜帝葬在九疑山的舜陵叫做零陵。我国最早的地理志先秦古籍《山海经》到西汉时期的《史记》《淮南子》及《全州志》都记载舜帝葬于全州九疑山,而东汉以后的文献开始记载舜帝葬地在宁远九嶷山。因舜帝时代的葬制“古而不坟”“不封不树”,即不垒封土,不树标志,舜帝陵墓到底是在全州九疑山,还是宁远九嶷山,已经无从确定。

宁远九嶷山现在有祭祀舜帝的舜庙,且有考古发现,这些考古发现能够佐证宁远九嶷山的舜庙就是舜帝真身葬地的舜陵吗?

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当地的考古发现吧!

一、第一项考古发现是《马王堆汉墓帛书古地图》标记的舜庙位置

文章图片1

《马王堆汉墓帛书古地图》标记的舜庙位置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发掘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时,出土了一幅《马王堆汉墓帛书古地图》。墓主人为长沙国轶侯利仓之子,系长沙国南部驻军将领,下葬时间为汉文帝十二年(前168)。该地图所绘范围,相当于今湖南省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广东省北部,即湘江上游第一大支流潇水流域、南岭及九嶷山邻近地区,比例约在十七万分之一至十九万分之一之间。

据考订,所绘主区为西汉诸侯国之一的长沙国南部。地图比较详细而且突出地表示了水系,用粗细均匀变化的线条绘出大小河流30余条,有的在河口处标注了名称,如营水、舂水、深水、泠水、庸水、罗水、垒水、临水、参水等。山脉用闭合曲线加绘晕线表示走向,使复杂地形脉络清楚,图中有用鱼鳞状图形表示峰峦起伏的特征,并有9个柱状符号和5个“∧”型,旁注“帝舜”二字。居民点有80余处,县级居民点 8处,用矩形符号表示。乡里用圆圈符号表示,大小不等。地名写在矩形或圆圈符号之内,8 个县城的名称分别为:桂阳、南平、观阳、泠道、桃阳、舂陵、营浦、龁道。

这幅《马王堆汉墓帛书古地图》绘制很精确,与现代地图相比,相差无几。许多专家学者对图中的9个柱状符号和5个“∧”型,旁注“帝舜”二字的内容进行了研究,认为这是舜庙所在。历史地理学界泰斗谭其骧教授撰文《两千多年前的一幅地图》,对《地形图》进行详尽解读。关于图中的柱形建筑物,他说:“据《水经·湘水注》,九嶷山'山南有舜庙,前有石碑,文字缺落,不可复识’,这座建筑物即舜庙,九条柱状物当系舜庙前的九块石碑。”谭其骧的文章是对《地形图》的最权威解读就是标注“帝舜”二字这座建筑物就是舜庙,而并没有说这座舜庙就是舜陵。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李学勤先生亲自参加了整理帛书的一些工作,他撰文《舜庙遗址与尧舜传说》说到《地形图》旁标注着“帝舜”二字的也是舜庙。 史学界泰斗谭其骧和李学勤等权威专家还是比较谨慎的,他们认定的《马王堆汉墓帛书古地图》标注“帝舜”二字的这座建筑物是舜庙,而没有说是舜陵。

文章图片2

尤慎教授考证《地形图》标记的舜庙在今湖南蓝山县灵江的源头

同时,治学严谨的专家考证《马王堆汉墓帛书古地图》标记的舜庙位置,并不在湖南宁远县,而是在湖南的蓝山县。湖南省博物馆余斌霞研究馆员在《马王堆汉墓<地形图>研究综述》一文中对马王堆的帛书地形图标注“帝舜”的古地今址,引用了湖南省科技学院尤慎教授的观点:“尤慎对九嶷山舜陵和舜庙的现今之地进行了考证。尤慎认为,《地形图》上的九柱状帝舜陵庙在今蓝山灵江的源头处”(2013年《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73页)。尤慎教授对马王堆帛书地形图标注“帝舜”二字的舜庙的古地今址进行的专题考证,并撰文《马王堆地形图中的舜帝陵庙》表述了考证结果。

既然《马王堆汉墓帛书古地图》标记的舜庙位置在湖南的蓝山县,并不在湖南宁远县。那又怎么能够证明《马王堆汉墓帛书古地图》标记的舜庙是宁远九嶷山的舜帝陵呢?

当然《马王堆汉墓帛书古地图》标记了在湖南的蓝山县有舜庙,说明了舜文化在楚南一带已经有相当的影响。舜帝是中华道德文化的始祖,“天下明德自舜时始”,孔子言必称舜,历代统治者为了政治需要而在全国各地立舜庙祭祀舜帝也是很正常的事,如在楚南的广西全州一带就有三座舜庙,与全州相邻的湖南东安县也有舜庙。

二、第二项考古发现是宁远九嶷山玉琯岩舜庙遗址

1、玉琯岩舜庙遗址是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来进行挖掘的

据清代嘉庆宁远《九嶷山志》记载:“舜庙在大阳溪,盖三代时祭于此,其遗址在白鹤观前,土人呼为大庙。秦汉以来,立庙在玉琯岩前百步。至唐,旧庙湮废。刺史元结奏立营道城西。僖宗时,长沙胡曾权延唐令,请复立于玉琯岩下,有敕建舜庙碑记。宋建隆初,刺史王继勋奉诏重修,知制诰张炎奉敕撰碑,皆湮灭无存。明洪武四年,遣编修雷燧致祭,乃迁庙于舜源峰下。”《湖南通志》《永州府志》《宁远县志》均有同样的记载。

以上方志记载告诉我们,第一个舜庙是建在大阳溪的大庙,建庙时间是“盖三代时祭于此”。对于这个“三代”,《志》中用了一个副词“盖”,相当于“大概”,只是明清时代的修志者推测建于“三代”,如今有人说此“三代”是指夏、商、周。“三代”何指?大阳溪的大庙到底建于何时,谁也说不清,修志者也找不出依据。《志》中说“秦汉以来,立庙在玉琯岩前百步”,也无更多史料佐证,具体是秦或是汉在玉琯岩前百步立庙,那也得看考古挖掘结果。

2、玉琯岩舜庙遗址考古发现

文章图片3

宁远九嶷山玉琯岩舜庙遗址

2002年,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在九嶷山玉琯岩发现了汉代建筑物遗存,经勘探试掘,发现遗址占地约32000平方米,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有唐代的“舜”字头专用祭器。2004年8月,经专家论证,作出了权威认定:“在九嶷山玉琯岩南面已经发掘出了宋代舜帝庙遗址,这是目前经考古发掘证实的时代最早的舜帝庙。”在宋代舜帝庙基址的下面,发现了唐代舜帝庙的建筑遗址。在唐代的舜帝庙建筑基址下面,还发现了东汉建筑基址。出土了大量唐代、东汉时期的文物,例如唐代的'舜’字头专用祭器,东汉'詣环吴’铭文杯柄,'王’字头兽面瓦当等。此项考古发现印证了史籍中关于宁远九嶷山玉琯岩下有舜庙的记载。但从考古发现的情况来看,出土最早的文物是东汉时期的'詣环吴’铭文杯柄,而无更早的文物出土。由此来看,只能证明宁远九嶷山玉琯岩的舜庙是东汉时建的舜庙,而在东汉之前宁远九嶷山玉琯岩没有舜庙。

3、大阳溪舜庙在哪里?

宁远《九嶷山志》记载了第一个舜庙是建在大阳溪的大庙,宁远九嶷山玉琯岩这个舜庙是从大阳溪迁来的,那第一个舜庙所在的大阳溪又在哪里呢?

目前,说是大阳溪舜庙的有二个地方,一个是今宁远县天堂镇大阳洞村一带,一个是在全州县文桥镇与东安县大庙口交界的玉陛源一带。

现就这二个自认为是大阳溪舜庙原址的观点分述如下:

(1)持大阳溪舜庙在今宁远县天堂镇大阳洞村一带观点者的依据及分析

《宁远县志》载:“舜庙在大阳溪,盖三代时祀于此。其遗址在白鹤观前,土人呼为大庙。”这里的大阳溪,就是今天的大阳洞,为九疑河流经大阳洞村一带的河段名称。大阳溪与大阳洞,为九疑河这一河段的古今不同叫法。这里的白鹤观,位于大阳洞村的牛头山。1993年,当地人在这里取土制砖,挖出了双孔石制钺。石钺长10厘米,宽5厘米,厚0.5厘米,为柔石制成。这显然不是实用器物,而是祭祀礼器。这就证明,远在新石器时代,宁远九疑山大阳洞一带就有古人祭祀活动。

(2)持大阳溪舜庙在今全州县文桥镇与东安县大庙口交界的玉陛源一带观点者的依据及分析

宁远《九嶷山志》记载:“舜庙在大阳溪,盖三代时祭于此,其遗址在白鹤观前,土人呼为大庙。”在全州县文桥镇、大西江镇和东安县大庙口镇交界的地方有舜帝巡狩的舜皇山,舜皇山下有玉陛源舜庙村,舜庙村有舜庙,这个舜庙就叫大庙,大庙旁的玉陛源古代就叫大阳溪,大庙前还有白鹤观。

相关史料记载了舜帝南巡时曾到达这一带,相传舜帝的后裔为纪念他们的祖先舜帝而在这里建起了舜庙。

文章图片4

全州县与东安县一带的舜帝文化遗存

舜帝南巡三苗曾到达全州和东安一带。《山海经·海外南经》记载:“三苗国在赤水东”。在古赤水今夫夷水东面的三苗之地全州县大西江、文桥和东安县大庙口之间有界山名舜山,又名舜皇山。有关史料记载,舜山(舜皇山)因舜帝南巡到达此山而得名。东安县境域古属全州洮阳,西晋惠帝永熙元年(290年)才从全州的古洮阳析出,置应阳县(即东安县前置,依据见《东安县志》历史沿革)。东安县的舜文化属全州古零陵文化圈。因此,舜帝南巡的舜皇山在《全州县志》和《东安县志》皆有载。清代嘉庆《全州志》卷之一舆地(第15页)记载全州县境内有舜山岩和舜山(民间称舜山为舜皇山):“舜山岩在三都去城七十里,有水北出会舜山。”全州有舜帝巡行过的舜皇山(《全州县志》【1998年版】)。清道光《永州府志·艺文志》引《东安县志》也载:“永之东安县有舜山、玉陛源,皆祀有虞氏。……因舜巡狩所经也。”

文章图片5

全州县与东安县一带的舜帝文化遗存

史学界有舜帝南巡“避居舜皇山”的观点。周甲辰教授在《舜帝避居舜皇山论》说:舜帝曾以治水不力的罪名杀掉了禹的生父鲧。舜交权给禹后,为避免与禹的冲突,退出权力斗争的旋涡,在身体还允许的情况下,舜晚年主动选择了南巡三苗,而避居到舜皇山。舜帝的避走既可消除与禹的矛盾,解除现实威胁,同时也可为自己寻找一个安身立命,开创事业的新天地。

舜皇山是全州县与东安县的界山,地处越城岭中段,远离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舜帝从蒲坂、平阳等地来此,路途遥远,舜帝居这里可以远离禹政权的威胁。同时,舜皇山与全州和东安一带水路比较方便,舜帝远道而来,通过湘江及支流紫溪河、夷襄河(今宜湘河),可到达东安大庙口、全州文桥、庙头、大西江一带,也可通过湘江直达全州,旅途的劳顿勉强可以承受。

全州与舜皇山及其周边地区当年生活着三苗部落。舜帝在执政期间实行怀柔政策,致力于协调民族关系,推远怀德,巡狩四方,深受三苗人的信任与爱戴。舜帝晚年来全州与东安的舜皇山一带,既容易被接受、保护,又可进一步推动民族关系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舜帝在三苗人生活的岭南,抚慰、教化三苗,示之以德,促使其移风易俗。

舜帝南巡到达地处全州大西江、文桥和东安县大庙口之间的舜皇山和文山一带又是三苗国的南界。《战国策》记载:“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这是指整个苗蛮集团的活动地域,彭蠡、洞庭就是后世的鄱阳湖、洞庭湖;衡山是《水经注·汝水》中提及的在雉县(今河南南召县南)界的雉衡山;文山地望在全州。清代嘉庆《全州志》舆地:“文山在升乡界,去城四十里。”“今考洮水出山屋源,在文山上。”《全州志》舆地又载:“洮水在城北三十里,发升乡山屋源,有二源,左出灵源寨万乡界上,右出风王殿岭。……经文山下,……傍会湘水。”此文山就在全州九疑山东面的全州大西江、文桥、庙头、龙水、黄沙河一带,与舜帝南巡的舜皇山是相连的。

舜帝南巡到达舜皇山这不仅有史料零星的文字记载,而且在民间传说中也有广泛的反映。至今舜皇山一带流传着许多舜帝的故事。舜帝在舜皇山避居期间,曾多次外出巡游。现全州、桂林、永州、衡阳、韶关等地都留有舜帝的遗迹。

今全州九疑山和舜皇山下的全州玉陛源口一带在古代有零陵屋、舜帝庙和舜帝庙村。相传,零陵屋、舜帝庙和舜帝庙村地名因舜帝及其后裔曾在这里住过,并在此建家庙祭祀祖宗舜帝而名。

文章图片6

相传为舜庙雏形的零陵屋

全州九疑山下的零陵屋是以舜陵“零陵”命名的地名。相传,舜帝南巡时驾崩在零陵屋这一带,按先秦风俗仪式要进行招魂:“使人升屋北面,招呼死者之魂,令还复体中”(《礼记·曲礼下》)。朱熹也说:“古者人死,则使人以其上服升屋,履危北面而号曰:'皋,某复’,遂以其衣三招之而下以覆尸”。为让舜帝魂还复体,舜帝的后裔便在此舜帝驾崩之地,建造起专为舜帝招魂的房屋。零陵屋地名也因此而冠以舜陵“零陵”之名,在民间叫成了零陵屋,这个零陵屋应是最早祭祀舜帝的舜庙雏形。

零陵屋相邻的有祀山,祀山的山顶上有大石平顶叫祀山头。相传,舜帝的后裔“古摇民”曾在全州居住,期间他们曾在此小山的祀山头祭祀先祖舜帝,后来这个小山就称之为祀山。

文章图片7

全州舜帝庙村的舜庙,又叫大庙

相传,舜帝的后裔在零陵屋为舜帝守灵期满后,其后裔中的一支又回到舜帝的原避居地今全州文桥镇舜皇山旁金凤山下的玉陛源口定居,并在那里建起了家庙祭祀自己的祖先舜帝,这个庙就叫舜帝庙,又叫大庙,其后裔定居在这里,这个居地就叫舜帝庙村,又叫大庙村。

金凤山下玉陛源口这座舜帝庙因位于玉陛源口,庙边的这条玉陛源是紫溪河的一级支流古称大阳川水,又名大阳溪。庙旁的山形神似一只神鸟凤凰,相传舜帝又是凤凰的化身,因此这座山就叫金凤山。在金凤山与舜帝庙之间建有道教观宇,因远观金凤山又似神鸟仙鹤,且这里常有神鸟仙鹤栖棲,因此这座道教观宇就叫白鹤观。

玉陛源为全州文桥和东安大庙口的交界之地,东安县境域有古属全州洮阳的历史渊源,两地水乳交融,难割难分,舜帝庙遗址就处两地之间,因此,此庙在《全州县志》和《东安县志》中均有记载。清代嘉庆年间的《全州志》卷之首·图就标注了与全州九疑山相邻的文桥镇舜皇山旁的金凤山下的玉陛源口有舜庙;《全州志》卷之一舆地又载舜帝庙旁立有舜帝庙村:“三都凡十四村,舜帝庙离城一百里”,是说在全州文桥的三都共有14个村,玉陛源口的舜帝庙村是其中之一,舜帝庙村距离全州县城100里。全州也称舜帝庙为大庙,如《全州志》卷之一舆地记载与全州九疑山有水路相通的庙头镇大庙脚有大庙:“七都二图凡十村,大庙脚离城六十里”。

东安县的大庙口镇这个古老的“大庙口”地名,也就是因这个舜帝庙在当地叫大庙而名。

文章图片8

舜帝庙村的舜庙遗址

后来,由于朝代更替及战乱等原因,舜帝的后人从全州舜帝庙村消失了。但舜帝庙仍香火不断,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舜帝庙因无人维护而倒蹋,后来当地人在修路时又拆除舜帝庙石材挪作他用。今舜帝庙和舜帝庙村的遗址尚存,就在今全州县文桥镇干六(旧名谏山)村委的玉陛源口村旁。

至今,全州县文桥镇和东安县的大庙口一带都有举行庙会给舜帝做生日的习俗。相传舜帝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十三。生活在这一带湘桂二省区的群众都要给舜帝做生日,举行“祝寿”和“拜寿”仪式,庆祝二天。八月十二这一天由湖南东安一方主持,组织两省区的群众在舜帝庙给舜帝“祝寿”,八月十三这一天由广西全州一方主持,组织两省区的群众在舜帝庙给舜帝做正生日,举行正式典礼进行“拜寿”。

旧时,生活在金凤山下湘桂二地附近的村庄每个村都要组织社火队参加祭祀舜帝的活动,仪式非常隆重。后来全州一方在玉陛源口村的庙会改迁到了村委所在地文桥干六街,东安一方的庙会改迁到了大庙口镇上。

文章图片9

舜帝庙村的舜庙外迁后,明代又在原址重建了舜庙

对于《九嶷山志》记载的“舜庙在大阳溪”的这条河流的名称相关资料记载它就是东安县境内的紫水河,它又名大阳川水。永州市政府网站(2014年1月19日引用水系与主要河流)介绍: 紫水河,又名紫溪河,大阳川水,发源于湖南省新宁县狮子岭西南(湖南省东安县舜皇山高挂岭洋禾坪,经和平,大庙口,紫溪,白牙市,井头圩等乡镇,自北向南,于大江口乡大江口村汇入湘江)。红网时刻记者于佳丽、实习生吴捷睿在《一条玉带绕东安:紫水河》东安报道:“紫水河,又名大阳川水,是永州境内的一条河流,为湘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东安县舜皇山高挂岭洋禾坪(阳合坪),流经大庙口。”文紫湘先生于2017年6月9日在《我爱东安网》报道《有关东安紫水河,你该知道的……》写到:“紫水河,又名大阳川水,为湘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湖南东安舜皇山高挂岭洋禾坪(阳合坪),流经大庙口、紫溪、白牙市、井头圩等乡镇,于白牙市镇大江口村汇入湘江。”“这条古称大阳川水或太阳江的溪河,其上游有四支重要的源流。其中二支出自舜皇山,分别叫大阳川水和小阳川水;另二支出自紫云山洋禾坪,分别叫紫云水和靖位水。”文紫湘先生在文中说到发源于舜皇山流经全州舜帝庙村的玉陛源就叫大阳川水。

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舜帝陵基金会副秘书长、湖南永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泽槐先生也曾对大阳溪的舜庙作了认真的考证,他在其文集《舜帝与舜帝陵》第四节《舜帝南巡遗事》写到:“大庙口。是一个古老地名,也是一个行政区域名称,位于舜皇山下东安县境内,现为大庙口镇。大庙,即舜庙。清《九嶷山志》记载:'舜庙在大阳溪白鹤观前,盖三代时祀于此,土人呼为大庙。’也就是说,三代时,当地人在大阳溪建有舜庙祭祀舜帝,当地人把舜庙称为'大庙’。东安舜皇山下的大庙,也是为纪念舜帝南巡而建,其实就是舜庙。”

《东安历史文化遗迹》也写到:“大庙口,是一个古老地名,也是一个行政区域名称,位于舜皇山下东安县境内,现为大庙口镇。大庙,即舜庙。清《九嶷山志》记载的'舜庙在大阳溪白鹤观前,盖三代时祀于此,土人呼为大庙。’也就是说,三代时,当地人在大阳溪建有舜庙祭祀舜帝,当地人把舜庙称为'大庙’。东安舜皇山下的大庙,也是为纪念舜帝南巡而建,其实就是舜庙。”舜皇山有紫水河,紫水古称大阳川水,即大阳溪。

从上述情况看,相传舜帝南巡三苗时,崩于全州的零陵屋,葬于全州九疑山,他的后裔在全州的零陵屋为舜帝招魂守灵而建起了以舜陵“零陵”命名的零陵屋,这个零陵屋当是舜庙的雏形。舜帝后裔在零陵屋为舜帝守灵期满后,其后裔中的一支又回到舜帝的原避居地今全州文桥镇舜皇山旁金凤山下的玉陛源口定居,并在那里建起了家庙祭祀自己的祖先舜帝,这个庙就叫舜帝庙,又叫大庙,其后裔定居在这里,这个居地就叫舜帝庙村,又叫大庙村。

再后来,由于宁远九嶷山一带的人为了祭祀舜帝,但那里又没有舜庙,于是便将全州舜帝庙村白鹤观前的舜帝庙迁到了宁远九嶷山玉琯岩,在那里建起了当地的第一个舜庙。

(3)宁远九嶷山玉琯岩舜庙遗址分析思考

大阳溪舜庙原址在哪里?

通过上述表述,请大家判断宁远九嶷山玉琯岩的舜庙到底是迁自全州县玉陛源一带的大阳溪舜庙,还是迁自宁远县大阳洞村一带的大阳溪舜庙?

那就请读者通过比较并做出判断,看看谁的理由更充分!

至于,要说宁远九嶷山玉琯岩的舜庙遗址就是舜帝真身葬地的舜陵,从宁远《九嶷山志》的记载来看,宁远九嶷山玉琯岩的第一个舜庙都是从大阳溪迁来的,这里原来都没有舜庙,又怎么好说是舜帝陵所在呢?

再从考古发掘的情况看,这里出土最早的文物是东汉时期的'詣环吴’铭文杯柄,而无更早的文物出土,也只能证明宁远九嶷山玉琯岩下的舜庙是东汉时建的舜庙,那又怎么好说这里是舜帝陵所在呢?

三、第三项考古发现是宁远九嶷山隔江村山门脚古遗址。

2003年9月至2004年4月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在九嶷山隔江村山门脚古遗址考古发掘出土了夏代时期象征权杖的石鉞、石镞、石斧等众多文物,于是一些学者就说山门脚这里在夏代就有高规格的祭祀活动。

文章图片10

晓锦文化遗址

这次考古挖掘至于是否是祭祀舜帝的,也无确凿证据。因为在除宁远以外的其他地方出土有象征权杖的石鉞、石镞、石斧等的新石器时代的人文遗址太多了。如在古赤水今夫夷水东面广西全州的原西延区(今资源县)就有晓锦文化遗址,这个遗址出土的文物就有石斧、石镞、石锛等。目前在全州、兴安、灌阳三县地也已发现数十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其中保存较好的有全州才湾镇卢家桥、龙水镇渡里园、安和镇显子塘、龙王庙山、凤凰镇马路口、兴安县湘漓镇磨盘山洞、灌阳水车镇五马山、新圩镇狮子岩等。这些古文化遗址也挖掘出了石鉞、石镞、石斧等众多文物。

文章图片11

晓锦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有石斧、石镞、石锛等

如果仅凭宁远九嶷山隔江村山门脚古遗址有石鉞、石镞、石斧等文物,就证明夏代在山门脚有高规格的祭舜帝活动,舜帝葬于宁远。那么在全州、兴安、灌阳三县地已发现的数十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也是舜帝崩葬和祭祀之地了,这样舜帝的圣体就要分葬数十处了,岂不就乱了章法。

综上所述,以上几次考古发现只能证实宁远九嶷山是祭祀舜帝的舜庙,而无确凿证据证明这里是舜帝真身葬地所在的舜帝陵。

下文:宁远九嶷山考古发现有舜庙而没有发现舜帝的真身葬地的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