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访普乐寺(8)——承德之旅双人行

 三爱先生之馆 2021-12-19

      普乐寺为中国古代佛教寺院建筑,位于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的西侧。刚刚我们徒步上下磬锤峰,从南门进,由北门附近的东侧小路出,经过停车场、北门,于西侧左拐走上山小马路可直达普乐寺。

    普乐寺坐东朝西,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其建筑为汉藏结合式,依照汉族寺庙样式中轴线对称结构,山门、天王殿、钟鼓楼、东西配殿、宗印殿、碑亭、坛城、旭光阁、后山门等。乾隆认为磬锤峰为神物,是上天的启示,故在寺的后部又辟一个山门,这是中国寺庙中少见的建筑布局。

    1961年3月4日,普乐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包括普乐寺在内的“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遗产。


01  10月3日早晨从普乐寺门前经过,去南门徒步登磬锤峰,没有进去,只留下了这张照片,拍摄时间8:04分。

  

02  从磬锤峰森林公园徒步回来,还有时间,立即赶往普乐寺参观游览。拍摄时间13:11分。

    老伴手上提着在山上采集的野生新鲜蘑菇,刚刚在北门停车场分了少许蘑菇给新认识朋友,即那位在上海从事金融投资工作的中年人,剩下的我们就不客气都拿走了。这新鲜蘑菇容易烂,不能捂不能压,只好让塑料袋敞开口、手提着。

  

03  抬头看普乐寺匾额,是乾隆帝御笔。

    普乐寺前正中央门洞上方,镶有乾隆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题写的“普乐寺”石质匾额,这也说明咱们国家从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说句老实话,石质匾额上的少数民族文字,我不认识,是猜的,猜错了请见谅。

  

04  欣赏普乐寺右侧的石狮子,乾隆时期的作品,技艺精湛,不见小狮子,估计是雄狮。左侧也有一只。

  

05  这是天王殿。

    天王殿内两侧是高大的泥塑彩绘四大天王:南方增长天王、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这种布局多数佛教庙宇如此,不同的是,中央供奉大肚弥勒佛菩萨,其背面供奉护法神韦陀菩萨。

  

06  天王殿的右侧是鼓楼。

  

07  天王殿的左侧是钟楼。

  

08  步出天王殿,又见一座大殿,叫“宗印殿”,这是普乐寺与众不同的地方,一般的佛教寺院都称“大雄宝殿”。

    宗印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建于1.36米的基座上,前后各出三阶,正面中央设丹陛,雕刻精美。宗印殿是正殿,重檐歇山顶,殿脊用彩色琉璃瓦拼合成云龙图案,脊正中有大型琉璃宝塔,殿侧有琉璃“八宝”浮雕。殿内供释迦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三尊佛后各蹲着护法神,一只大鹏金翅鸟,两侧有八大菩萨塑像。

  

09  站在院子里的东侧拍一张,右侧是天王殿,左侧是宗印殿,对面是南配殿,叫“慧力殿”,身后配殿称作“胜因殿”。

  

10  宗印殿正面中央台阶处设丹陛,刻有精美的二龙戏珠,工艺精湛,上下二条龙雕刻得栩栩如生。

    请注意,普乐寺是藏汉混合式佛教建筑,以宗印殿为分界点,从山门到宗印殿,包括宗印殿,为汉传佛教建筑;宗印殿至后,为藏传佛教建筑。名为坛城,乾隆帝依国师三世章嘉活佛的建议建造,共有三层。

  

11  宗印殿之后,就是藏传佛教建筑——坛城。

    宗印殿后部为以条石砌筑高3.36米的金刚墙围砌而成的高台。台上建有4门和与之连接的72间围房(已无存)。正门西向,为面阔3间,进深一间前后廊单檐歇山式。内置乾隆御笔镌刻《普乐寺碑记》的高大碑石。围房正中为44.4米见方的二层石砌方台,下层高7.2米,四面正中辟拱门,台上砌雉堞,俨若城池。南北拱门为深龛,东西拱门内左右有石级可登台顶,出口处各建三间卷棚歇山风雨蹬道亭。台顶正中为32.8米见方的石台,高6.6米。四面正中亦辟拱门,东西为深龛,南北拱门内东折有石级可登台顶,出口处亦建有风雨亭。这二层方台称为“閣城”,即坛城,为喇嘛教密宗传授密法之地。此形制为中国仅有的实例。

  

12  碑亭,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檐歇山顶,乾隆帝御题“真如境”,内置乾隆帝御制《普乐寺碑记》碑一通。碑文记述了建造普乐寺的缘由及目的。

    从西侧沿二十级台阶可达二层的门殿,即碑亭,内置乾隆帝御制《普乐寺碑记》碑,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而成。碑文记述了普乐寺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当时,清朝政府平定了准噶尔部贵族的叛乱,使生活在巴尔喀什湖一带的左、右哈萨克族和生活在葱岭以北的东西布鲁特(柯尔克族),从此摆脱了准噶尔叛乱势力的控制和欺凌;不久又粉碎了“回部”霍集占兄弟的暴乱。至此,西北各民族与清朝政府的关系日益密切,他们不断派代表到山庄朝觐,献贡物,受封赏,并经常伴随乾隆帝参加木兰围场行猎。为了表示对西北各民族宗教信印的尊重,进一步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乾隆帝决定修建这座庙宇,敕赐“普乐寺”,即天下一统,普天同乐的意思。

  

13  这是西侧拱门口,内有石台阶,可从这里登坛城。

    閣城也称“经坛”、“坛城”等,用石条砌筑的三层高台。我们刚刚参观了乾隆帝御制《普乐寺碑记》碑,来的高台的西侧拱门口。

  

14  坛城的第二层是喇嘛塔,又称佛塔,这座角边的佛塔为黄色。

    登29级台阶上坛城第二层,有八座佛塔。四面的四座,分别为黑色、紫色、青色、白色;四角的四座均为黄色。这五种颜色代表了藏传佛教的五行,即地、水、火、风、空。五色塔象征五色土,中国九州之土为五色,寓意普天下莫非王土。八座塔取佛教“八正觉”之意,作为佛祖释迦牟尼佛八大成就的功德塔。

  

15  从另外一个视角看佛塔。

  

16  转过一面,再看佛塔。

  

17  这就是著名的“坛城”,不让拍照,工作人员站在门口位置,俺走到坛城的背面,避开工作人员的视线,关闭闪光灯拍摄坛城。

    在拉萨布达拉宫参观时,看到铜质坛城,比这里的要大,不让拍照,也看不懂。普乐寺的坛城是木质的,心里好奇,拍下来研究研究。故有此违规之举,请别效仿。

  

18  坛城源自梵语,是什么意思呢?

    坛城梵文叫作曼荼罗(梵名 mandala),在古代印度,原指国家的领土和祭祀的祭坛。但是如今一般而言,是指将佛菩萨等尊像,或种子字、三昧耶形等,依一定方式加以配列的图样。又译作曼拏罗、满荼罗、曼陀罗、漫荼罗等。意译为坛城、中围、轮圆具足、聚集等。

    吃饱了没事干,对佛教中的术语“种子字”、“三昧耶形”,用百度查阅了一下,挺复杂的。俺的理解是:密教中,表示佛、菩萨等诸尊所说真言之梵字就是种子字,可一变多、多合一,有引生、摄持之意;三昧耶有平等、本誓、惊觉、除垢障四义,而反映在诸尊所持的器物或印契上就是三昧耶形。信徒们据此修行,可以进入佛之平等境界、蒙受佛的启觉、并不断消除烦恼与污垢,净化心灵,脱离苦海。

  

19  再拍一张坛城照片。

从梵语的构成来看坛城的意义。曼荼罗的梵语mandala,其中manda是“心髓”、“本质”的意思,la意为“得”。因此“曼荼罗”一词即意谓“获得本质”。所谓“获得本质”,是指获得佛陀无上正等正觉。由于曼荼罗是真理之表征,犹如圆轮一般圆满无缺,因此也有将之译为“圆轮具足”。另外,由于曼荼罗也被认为有“证悟的场所”、“道场”的意思,而道场是设坛以供如来、菩萨聚集的场所,因此,曼荼罗又有“坛”、“集合”的意义。因此,聚集佛菩萨的圣像于一坛,或描绘诸尊于一处者,都可以称之为曼荼罗。

    俺是教外之人,似乎觉得藏传佛教中的“坛”与汉传佛教中的“禅”有相通之处。好了,不深究了,懂也罢,不懂也罢,到此为止。

  

20  登上25级台阶,是坛城第三层,最高处是主殿“旭光阁”。

    “旭光阁”意为面向东方旭日的佛阁。旭光阁直径21米,高24米,外观极似北京天坛祈年殿,重檐圆顶。旭光阁内供奉的主尊胜乐王佛,为密宗双修造像,高达1.2米,像有白、黄、红、蓝四面,每面有三睛、十二臂,主臂拥抱明妃金刚亥母(即多吉帕母),造型优美,工艺精湛,为乾隆时期宫廷造像之佳作。阁内顶部置直径5.7米圆形藻井,层层收缩的三层重翘重昂九踩斗拱手法,龙凤图案,龙凤藻井中心雕金龙戏珠,宝珠垂下约一米。藻井雕工精细,艺术价值高,在“外八庙”诸寺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21  站在“坛城”的顶层,看我们进大门的方向,近的是碑亭屋脊,远的是宗印殿屋脊。天王殿的屋脊矮,被遮挡住了,看不到。远处山脊上还能看到磬锤峰的顶端。四周青山环抱,是块风水宝地。

    访普乐寺到此结束,明天赶早拜访普宁寺,承德人也称“大佛寺”,明天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