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师手记(五):她有一个笨女儿?

 好心情心理门诊 2023-08-17 发布于北京

编者按:

笔者以咨询案例形式讲述的该心理小故事同时亦遵循心理咨询为来访者保密的原则,故事中人物、场景、语言等均经过文学加工。案例中的来访者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代表了一个群体。仅希望能借此给读者朋友带来思索及些许改变。

案例前情
妈妈一开始是通过电话求助的,她说刚看过女儿的考试分数,很崩溃。
“我的孩子比别人笨,刚发下来的考卷不及格,她也不愿意去学校了。”
“孩子多大?”
“六岁多。”
我心中暗想:那是刚上小学一个多月的孩子,考试分数调节大人心情的历程才刚刚开始,妈妈为什么那么焦虑呢?对孩子而言,漫漫求学路也只是初起步,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不想去学校呢?
“那你能跟爸爸一起带着孩子来咨询室吗?”
一个小时后,我在咨询室里见到了这一家四口。

来访者情况
来的是爸爸妈妈、涵涵(妈妈口中的笨孩子)和被爸爸抱在怀中的尚不会走路的妹妹。在咨询室门口,我看到的涵涵有着大而机灵的眼睛,我主动邀请她帮我打开沙盘室的门,涵涵欣然接受,手脚利落地完成。在妈妈急于跟我诉说时,涵涵得到了我的目光允许,奔向那一堆沙具去了。
妈妈说老师反映孩子上课只是玩自己的,根本不听课,曾经带孩子去测过一次智商,孩子的智商比同龄孩子的平均智商要略低一些。妈妈说自己心理上其实已经接受这个现实了,劝说自己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但是看到孩子的分数还是忍不住崩溃了。
之前给涵涵测过智商后无助的妈妈跟自己家人交流,姐姐觉得孩子就这样了,哥哥提醒自己,孩子还需要陪伴和耐心。妈妈虽然认同自己哥哥的想法,可还是希望孩子的学习能跟上。
且妈妈此刻反复强调:“老师说的话孩子听不懂,说过就忘记了。”这时的涵涵停止摆弄那些鲜艳有趣的沙具,对妈妈说:“老师说我成绩差,不让我去上学了,反正我也不想上学,我是一个笨孩子。”
看到这个互动我很震惊,妈妈却说:“孩子在家里不止一次这么说过。”
我把孩子拉到跟前:“我玩一会吧。”于是开始跟她做手指游戏,孩子很快开心起来,配合着一起做游戏。游戏过程中,孩子能清晰的表达10的分解,这是孩子正在学校学的比较难的内容。然后我又用小动物沙具做实物,又看了孩子对其他数的分解等,孩子大多数时都是对的,能领悟。
似乎妈妈看出了这是我的演示,有所觉察:这是耐心和陪伴
之前妈妈不断的说:老师讲过的内容孩子很快就忘了。我通过这样的情景演练想让妈妈意识到:说不定就是父母的语言在孩子心中种下了这样一棵苗——“你是记不住的,过一会儿就忘了”。而你真正付出了耐心和陪伴,或许这颗苗也能开出绚烂的花朵。

咨询过程
后来通过六次的母女咨询和妈妈的单独咨询,通过意象对话,绘画,情景模拟,沙盘等方法,逐渐了解到妈妈在生活中的无助。
妈妈从小是从外地抱养过来的一个孩子,成家后,在自己的家庭中,感觉到很少被关注到。妈妈对自己父亲最大的渴望是让父亲多爱自己一点,在意象对话中妈妈看到自己对父亲的那份害怕和期待,这让30多岁的妈妈像孩子似的忍不住痛哭流涕。正因为妈妈从小没有得到足够的爱,所以她也不能用足够的耐心和关注去滋养自己的孩子。
这次咨询后妈妈有了很深的觉察:必须自己成长,才能给予孩子最大的支持;先照顾好自己,再去温暖孩子。

再往后的咨询中,妈妈觉察自己目前的情况部分也源于对自己家人及自己丈夫的不满。丈夫除了上班赚钱,在家里也像一个孩子,自己带三个孩子的感觉心身俱疲。这种累自己无从调解,跟丈夫也懒得多亲近。恰好丈夫又在外地工作,每两周回家一次,夫妻间交流最多的话就是谈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且争执较多。譬如,面对涵涵的问题,丈夫就想去正规医院去看一下,而妈妈只想寻求心理帮助。自己的娘家人那,从各方面给自己的支持很有限,但是似乎自己也很少跟他们开口求助。
妈妈对涵涵最大的担忧是:女儿现在学习跟不上,担心她以后会越来越差,担心她成年后不能有自己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我问妈妈,现在就开始担心,是不是有点早?目前你想到的是不是都是将来最坏的结果?妈妈若有所思:“可能跟我平常就是个容易焦虑的人有关,遇事总想到万一。”
而对于涵涵,她好动,男孩子一般的性格,喜好新鲜的事物,愿意上学,不是对学习感兴趣,而是喜欢跟小伙伴一起玩,学业上的挫败让她想去上学而又害怕老师。我通过绘画、沙盘、游戏让她表达出了对老师的恐惧,还有对每天总处于紧张状态中的妈妈的小心翼翼、关心及忠诚。这份表达让孩子压抑的情绪得以流动,也让妈妈从中看到了孩子对自己的爱与理解,同时也通过引导妈妈对孩子表示感恩,让母女俩都感受到了愉悦。似乎孩子上不上学已经不是这个目前家庭最关注的问题了,因为在咨询室里,在家中,孩子都可以表现出对学习的兴趣了,能朗读,愿意计算,不再对自己有那么多的负面评价了。
咨询师有话说
在陪伴这个家庭成长的多次咨询中,我教会全家如何科学的面对家中可能会有一个“笨小孩”,反复地跟孩子的主要监护人讨论如何对可能先天不足的孩子进行情感支持、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如何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等,并且一再地进行场景模拟、示范。我也用了我的资源去给她找到专业的儿童精神科医生,全家约定了年后去找这位医生全面检查一下,排除下儿童常见的其他可能影响学习功能的情绪及行为问题。譬如有一种可能影响到孩子注意力的多动症,也会导致这个年纪的孩子出现涵涵那般的学业困境。
尤其是家人重新理性去面对了智力测定这一件事,毕竟根据一次智力测定就给一个有无限发展可能的孩子贴上“笨小孩”的标签太草率了!这位只单纯提供量表测评结果的人,他可能并没来得及解释:量表结果很多时候是无法导出诊断的,因为施测时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测定结果的,只把进行测试的孩子当做即时应答机器,而不结合孩子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等等去具体分析,他眼里是无法看到孩子“向好”的生命力的。

通过对这个“笨孩子”和她的家庭的陪伴,我想我和她的家人都有一些感悟:
1,良好的沟通是亲子关系的润滑剂
有时候我们的肢体语言可能会透露出一些我们语言上没有表达的信息,而孩子是能够接收到的。比如咨询时我用不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表达同一句话给他们一家人,让家长觉察到不同的肢体语言和语气语调对沟通的影响。
2,给孩子做榜样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要先成为那样的人。想让孩子拥有什么优点,自己必须先培养,自己拥有的才能给孩子。父母面对暂时的困境不紧张,冷静从容想办法,孩子才可能面对挫折不轻易退缩。
3,人格的成长比成绩重要
我们要看到孩子的生命需要,不要用成绩屏蔽了我们和孩子之间爱的传递。
4,孩子的成长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最大的可能是遇到很多的风风雨雨,譬如读写障碍,譬如注意缺陷,譬如家庭环境环境的不完整,譬如同伴关系不良,譬如老师的差评等等。孩子可能更需要我们家长及时给予帮助,温暖陪伴,风雨同舟,共同成长。
5,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而安全的生理和心理环境
种子的成长,除了内因(它本来是一颗什么苗),还需要外因,种子萌发需要松土施肥,还需要给予足够阳光、雨露以及空间。且让我们静待花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