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致命的李斯特菌你冰箱可能也有

 茂林之家 2021-12-19

进入夏季

气温逐渐升高

细菌愈发活跃了

肠道疾病也开始兴风作浪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毕竟有这样的先例!

孕妇吃了两口凉拌黄瓜竟然“胎停”

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息,已经怀孕20周+的罗女士(化名)是个冰品爱好者,出于对宝宝的爱护,怀孕后不再吃冷饮,一天实在嘴馋,吃了两口凉拌黄瓜解解馋……

过了两天,罗女士感到微微有些发热,歇了歇,退热后并没怎么上心。然而,后面例行产检时,面对超声报告却惊呆了——“胎停”!

医生经血培养发现,罗女士遭遇的是号称“冰箱杀手”的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在冷冻室可存活1年 

李斯特菌又名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是一种在有氧气和无氧气环境下都能生存的细菌,70℃高温下2分钟才能被杀灭,在-20℃的低温下可存活1年家用冰箱的冷藏温度通常在3~10℃之间,冷冻温度通常在-4℃~-24℃,都是李斯特菌宜居繁殖的“好地方”

李斯特菌是如何进入冰箱的?

李斯特菌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在绝大多数食品中都能找到李斯特菌。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都已被证实可以成为李斯特菌的“藏身处”。

 李斯特菌对人体的危害 

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通过食物接触李斯特菌的人都会生病,真正发生食源性李斯特菌病的情况还是比较罕见的

但是,在发病的人群中,李斯特菌却有非常严重的症状,甚至危及生命。李斯特菌病的患者通常会在进食受污染食物后3~70天内出现症状,包括类似感冒症状、恶心、呕吐、腹部痉挛、腹泻、头痛、便秘及持续发热,严重的感染个案也可能出现败血病和脑膜炎。

李斯特菌最容易危害的是孕妇、初生婴儿、年长者和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孕妇感染李斯特菌之后可能自身并不会出现严重的症状,但细菌会通过胎盘传染胎儿,并可能造成流产、败血病和初生婴儿脑膜炎等严重后果。

做好冰箱清洁是远离李斯特菌的最好办法

你的冰箱,真的干净吗?

夏天到了

冰箱的使用率猛增

相信很多人把冰箱当作食物的“保险箱”

以为把食物放进去就万事大吉了

但是

冰箱里的东西越堆越多

反而让它成为了细菌的温床

全球卫生理事会曾经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英国、印度等9个国家,做过一项《2010年家庭卫生报告》调查,结果发现,96%的冰箱细菌超标,64%的冰箱甚至出现了霉菌繁殖扩增的迹象,成为“整个厨房最脏的地方”之一

冰箱中常见的微生物

冰箱里最不卫生的地方之一,就是放蔬果的抽屉

我们经常买了蔬果之后,就直接放进这个小抽屉里,有时忘记吃了,一放就是几个星期,有时蔬果都长霉了,甚至还会出水和腐烂,这都是各种微生物最喜欢的环境。

别看这个抽屉小小的,但细菌量却多得惊人,每平方厘米大约有8000个细菌,一般包括大肠杆菌、沙门菌和李斯特菌,比储存食物的安全细菌值(每平方厘米0~10个),超标了差不多800倍!

如果不小心吃了冰箱里不干净的东西,特别容易腹泻、呕吐或者引起其他的肠胃问题,这就是“冰箱病”。

5招“躲开”李斯特菌

生熟分开

肉类不要反复化冻,在放入冷冻室之前最好先切成几份,每次按份拿取;熟食、剩饭剩菜等放于冷藏室上层,果蔬类食品最好放冷藏室下层。

尽量每周清洁冰箱,同时避免把冰箱装得太满。

远离高风险食物

以下食物被李斯特菌污染的风险较高

1.用未经高温消毒的生乳制作的奶酪

2.未经杀菌的蛋黄酱

3.未完全煮熟的豆芽

4.提前做好、存放时间较长的三明治

5.外面购买的沙拉包或提前准备好的沙拉

注意食品包装

选购食品时,要关注生产日期,同时要仔细检查包装,选择包装完好、没有破损的。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处理食物前后或进食前,都要认真清洗双手。做饭时,注意生熟分开、保证食物彻底加热,并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特殊人群少吃生冷食物

老人、幼儿、孕妇及慢性病患者均应控制生冷食品的摄入,少吃或不吃冷冻饮品,不吃未经彻底加热的冷餐肉、火腿、卤肉等熟食。

冰箱清理小窍门

冰箱里还有一个清洁死角——冰箱门缝的橡胶密封条,这个地方很容易藏细菌,可以用酒精和白醋按照1:1的比例兑好,把吸水性强的纱布或纸缠在叉子上,蘸一些溶液,沿着冰箱门缝隙擦除霉菌。擦拭干净后,再用清水擦拭。

参考资料

1.人民资讯《嘴馋吃了一盘凉拌黄瓜,让她失去宝宝!冰箱里的危险,有多可怕?》

2.央视新闻《食物放进冰箱里就能保鲜吗?冰箱异味元凶竟是它……》

3.广州疾控《你家的冰箱真的干净吗?》

4.知乎《家里这 5 个细菌最容易滋生的地方,教你一招搞定》

作者:张盼盼

责编:鞠一楠

来源:健康中国头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