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柴胡汤】加减法经验集 附医案10则

 ll无为 2021-12-20
本文总结了胡老和刘老临床应用小柴胡汤的合方及加味,希望能给您的临床开拓思路,更深的挖掘小柴胡汤的用途,更好的给患者带来帮助。

图片

方歌:柴胡八两少阳凭,枣十二枚夏半升,三两姜参芩与草,去渣重煎有奇能。胸烦不呕除夏参,蒌实一枚应加煮;若渴除夏加人参,合前四两五钱与,蒌根清热且生津,再加四两功更钜。腹中痛者除黄芩,芍加三两对君语;胁下痞硬大枣除,牡蛎四两应生杵;心下若悸尿不长,除芩加茯四两侣;外有微热除人参,加桂三两汗休阻;咳除参枣并生姜,加入干姜二两许,五味半升法宜加,温肺散寒力莫御。

相关条文:

(1)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2)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3)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4)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5)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6)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7)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8)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

(9)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10)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11)伤寒差已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

方组: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切)(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煎服方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鞕,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图片



胡希恕讲小柴胡汤的加减应用

①小柴胡汤加石膏方
  
这个最常用了。那么这个石膏加多少呢,这石膏一般呀也就是40克到100克,其码要用五六十克,四五十克。四十克以上。石膏这个药要知道。有些人怕。他是个石头,质重,而溶解相当的困难。溶解的成分相当的少呀,假若你加的分量不够,旁的药起作用了,石膏没起作用。这个我见到很多了,就是麻杏石甘汤这个药,也配上石膏了,可石膏用的非常的少,麻黄作用发作了,出大汗,本来麻黄配伍石膏是止汗的,你们看那个麻杏石甘汤,汗出而喘,他用麻杏石甘,汗出呀,他治汗出,你石膏用少了,他非大出汗不可,那倒糟糕了,所以这个石膏你必须分量用对头,它质重,非常沉,所以用小柴胡加石膏这个石膏量呀,我一般起码用45克,也可以少用,小孩子,也可以少用,尤其这个小柴胡汤,方才我们讲了,有健胃药,这个石膏害胃呀,可在它有些健胃药在里头呢,它没有什么大问题,那么这个方子治什么呢?这个临床的这个范围呀,我们先从感冒讲起,感冒呀流感呀,以至于一般的急性传染病,在开始都得的是表证,就是太阳病呀,可是这个阶段,经过治疗,或者他没治,很快,两三天,不必到四五天,他这表证就没了,没了这个人所现的就我们方才讲的这个,脉浮细而嗜卧,或者是恶心呕吐呀,胸肋满呀,这就是小柴胡汤证,那么小柴胡汤再进一步,他内热就要有了,就是里热了,口干舌燥,甚至于渴,那么这个时候用小柴胡汤就不行了,得加石膏,这个病人反应的呀,很多呀,头痛如裂,这在临床上很多了,高烧不退,经过打过针,输过液,也许吃过发汗药,没有表证,但是高烧不退,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看到柴胡证,确然,另外有石膏证,石膏证他得有,就是口干,舌燥,薄白苔,白苔发燥,不水滑,这时候你加上石膏没错,他有些特殊的反应,脑袋特别疼,或者是晕,这个热也能使头痛,也能使的头晕,也有不头痛,不头晕的,他感觉什么呢?口鼻如冒火呀,他自己就说,唉呀,我这出气呀,热的很。
  
好你小柴胡汤,也得加石膏。小柴胡汤的解热呀,没有这么大的力量,总而言之,他口舌干燥,起码口舌干燥,他得有柴胡证呀,你光听我讲石膏这不行,他得有柴胡证,柴胡证什么呢?就我们上边所讲那个,胸肋满呀,呕而发热呀,等等的吧,这个你用小柴胡加石膏,百试百验,这是我在临床上老用。可是有些同志们不这么用,不这么用你们再试试就不行。这个多的很。那么这是说由表证,传到半表半里首先要发生柴胡证,进一步,他病还往里了,里边有热了,就伴有石膏证,那么什么病有的呢?这个小柴胡加石膏有一些特殊的作用呀,你象我们遇到的腮腺炎。耳上下肿,淋巴腺肿,妇人的这个乳腺炎。就是这个奶肿,它都治,只要没到化脓的这个程度,用它呢,马上就灵验。那么再有呢,小儿肺炎最多,这种个我用它治很多很多了,这个小儿肺炎呀现小柴胡汤证,所以小柴胡汤加石膏最合适不过。非常好使。那么就是用麻杏石甘汤之后呀,我方才说麻杏石甘汤呀,这个是发汗的药物,这个麻黄这个药物用过之后不能再用,发生小柴胡加石膏证,这个我治多了,那么这个小儿呀,甚至没满月的小孩子,我都治过。用奶瓶呀,给小孩子频服,你别一下就给他吃多了,也非常的快,这很多很多呀,后头也有例子,有例子不象我说的这么清楚,这个也多的很。我记的咱们有个同学呢,叫刘玉竹,现在这个人在中医院。他的小孩子得肺炎。因为他是咱们这儿毕业的学生,所以找我给看的,我就给他吃的这药,很快就好,他以前吃麻杏石甘汤,越吃越不行。这是我们根据常见疾病而见小柴胡加石膏。略略举几个例子。
  
②小柴胡加芍药
这个芍药咱们都知道。它治腹急痛,这个小建中汤不是有个加芍药吗,芍药加量,也就是小柴胡汤这个芍药加12克到18克,这个芍药不止治肚了疼,所以在这个泻肚的时候有时候也用它,那么小柴胡加芍药呢,当然是小柴胡汤证,同是他肚子疼的特别厉害,急痛,有点拘急痛,那更好了,我们可以加芍药,那么他这个痢疾呀,拧肠刮肚的这么疼,用小柴胡加芍药就可以治。
头前我们讲小柴胡汤。不也治大便稀吗,胸肋满不去,大便稀,大便溏,小便自可,不小柴胡汤主之吗?这也是伤寒论里头有的,那么我们遇到这种下利,就是痢疾,有柴胡证,没柴胡证你可不能用,有柴胡证,而腹痛厉害的话,可以用小柴胡加芍药。这个小孩子痢疾比较多,这也很奇怪。这个小孩子病呀,现小柴胡汤证多的很,这个让我说这个道理我也没法说。根据这个客观事实了。小孩子现这个病最多,大人也有。尤其这个呕吐,有呕,我们治痢疾,开始多攻少补呀,可是呕。所以伤寒呕多,不可下,这时候大概柴胡证是没问题的,你用大柴胡汤也没问题,他不象那个承气汤。但是这个痢疾,我们加芍药,他口舌干呢,又有石膏证,你再加石膏也没问题。如果里急后重,蹲肚,蹲的厉害,你还得加大黄,所以这个加减的,我们用其它的治利也是一样。要是里急后重,你非用黄不可。
  
③小柴胡加桔梗汤
  
这个方子也常用,这个桔梗呀,就是加9克。这个不要加多,这个桔梗加多了,他出再呕吐。这个方子,我们一般,这个桔梗汤呀,桔梗,甘草叫桔梗汤呀,常用于治疗这就是我一般所见的那个扁桃体发炎。这个病很多很多的。可是也得现柴胡证,我们不要认为。扁桃体一发炎有用小柴胡加桔梗的机会,可不能遇到嗓子疼,没有柴胡证,你也用小柴胡加桔梗阻,那就坏了。都是这样的,话不用说了。有柴胡证,嗓子痛,那么就是一般常见的扁桃体发炎最多,可以加桔梗,如果口舌干燥,还加桔梗也不行,还得加石膏。
  
④小柴胡加吴茱萸汤
  
这个小柴胡汤呀,可以加吴茱萸。吴茱萸就是9克,到12克,这个吴茱萸大家都知道,它治呕呀,食入即呕者,吴茱萸汤主之。这个头痛,头晕,呕呃甚者,就是呕吐厉害的,这是吴茱萸汤证。我们平时见到这个说美尼尔氏证呀,就是头晕,要是呕吐厉害的,就是用吴茱萸汤就行,吴茱汤就是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那么但是有柴胡证,你光用吴茱汤不行,你非配合柴胡汤不可,那么就是小柴胡汤证,你加上吴茱萸,就等于小柴胡汤与吴茱萸汤的合方。这个病也挺多呀,不管他美尼尔证不美尼尔证,在临床上遇到人呀,呕吐的厉害,比这小柴胡汤的厉害,甚至于不敢起来,头晕的厉害,头疼的厉害,你可以用小柴胡加吴茱萸。,同时他口舌干燥呢,你加石膏也没问题的,不是说吴茱萸是温药,石膏是个寒性药,那没关系。这个方子也常用,也常见的。
  
⑤小柴胡加桔皮汤(桔皮即橘皮)
  
这个在小柴胡汤方里头,加桔皮,这个桔皮呀,20克到30克,这个桔皮这个药,说法不一了,这个最常用的药,没什么大了去了的,你多用没关系,不是破气,古人用它治哕逆呀,那个桔皮汤,它有生姜吗,这有下气,镇咳,进食的一些作用,能够治咳嗽,能够进食,强进食欲,所以治胃病的时候也常用,大量用没关系的。那么这个方了子,就是小柴胡汤证,有这些情形,哕逆,或者是咳,或者不爱吃东西。都可以加桔皮。
  
那么最常用的就是小孩子干嗽,没有痰,干咳嗽,所以这个百日咳,有用它的机会,这个我也试验过。把这个大枣呀,增量。我们小柴胡汤大枣是四个,你可以增量,七八个,治这个干嗽,就是百日嗽这类的小孩子。他也咳嗽吐呀,哕逆吗,所以桔皮大量加,挺好使。

上面这几个呀,都是常用的加味。其它还多了,没法普遍说。底下大概介绍几个合方。
  
⑥小柴胡汤与葛根汤合方
 
这个合方呀,我把这个合方办法说一说,那么葛根汤这个方子呢,怎么个合方的法了呀,这么合方。这两个方子,相同的药,取大量,不相同药,你把它列出来就行了。你看看这个,这两个方子,小柴胡汤与葛根汤,相同的药,有这个药,生姜,这个相同,有大枣,有炙草,其它没有了,所以在葛根汤里头呀,这几个。。都一样,就不要往里头加这个了,你就葛根,桂枝,麻黄,白芍就行了,他哪果这个生姜6克,那么你就用这个9克就行了,不能搁6克。相同的,取其量大,不相同的,加进去,这就是合方的一个办法。那么这个葛根汤,与小柴胡汤的合方就根据上述这个办法,把药物呀,并成一个方子,那么当然第一个方子对这个病上来说呀,既有柴胡汤证,又有葛根汤证,那么呢你这个证相合方也相合用就行,这个很多很多了。那么他就是表证轻,而又有柴胡证,你比方喘吧,小柴胡汤怎么样的加味它也不治喘。他有麻黄证也没关系,其它的恶寒也挺厉害,你就把葛根汤,合用小柴胡汤就行,其它的柴胡证,我们方才讲了,说这个少阳病呀,不能发汗,但是一起用行,就象我们讲那个太阳病,太阳病不可下,但是你有表证,有里证,先解表固然是没问题的,表里合用行不行,行呀,你桂枝汤加大黄就是了,他有表证,你不能不用解表药,而就下,那不行,这个少阳病也这样,有柴胡证,你不能发汗,可是用柴胡汤,配伍发汗药行不行呢,行。那么这个就不是了,这个方应用的方面也挺多,就我们初得病的时候,他就是我们所谓合病,又有表,又有半表半里,就一同来的,这个重感冒,或者说流感什么的,常有这个现象,你就把两个方子合起来用吧,比单独发汗还**尤其是我们平时临床上这个哮喘呀,他如果是经过感冒诱发起来,他以前固然是有这个喘根了,他寻常很好,可是得了感冒了,这个喘起来了,同是地现柴胡证,你就用葛根合用小柴胡汤,非常好使这个,这个后头我也有病例,挺多。如果口舌干燥呢,也可以加石膏,所以这个加减这个药物你心里得有,他口舌干燥,他不但有表,有半表半里,同实也有里了,这是一个。
  
⑦小柴胡汤与小陷胸汤合方
  
就是小柴胡汤加瓜蒌,黄连就行了,它这半夏有了,方才我们讲这合方都知道了。半夏有,半夏就不必搁了,这个瓜蒌这个药呀,它是宽胸解里,去痰。也治咳嗽,因为小柴胡汤有这些情景,你可以与小陷胸汤合方。既有小柴胡汤证,又有小陷胸汤证,胸满闷了,那么心下这个地方堵的慌,痰也多,就可以加小陷胸汤。这个方剂呀,一般应用的并不太多,但是肺结核应用的可不少,胸,心下闷塞,痰嗽,有用的机会,但是肺结核单用这个合方呢,也有,有的时候他要是骨蒸痨热呀,你还要配合黄连解毒,这一类的药。这个黄连解毒丸按理说,我看咱们医院就有,以前这个药,是药铺就有卖的,要有带血的,有的时候可以兼用泻心汤。这个肺结核这个病这是一个虚热证,那么用柴胡证那是挺好的,咱们讲柴胡证不是有这个吗,党参又有补药吗,他是健胃的,去热,所以我们有这个大宗补药不行的,他是一个虚,热,虚是应该吃点补药,但热呢得用寒性药,你不能用温性药,所以这个肺结核没有吃黄芪的。

那么用石膏就不行,这个肺结核有用石膏的机会,不是没有。你看咱们用这个竹叶石膏汤也常用。咱们讲着柴胡剂,就不讲这些了。那么这个小柴胡汤呀,这个加减合方今天就讲到这儿。

图片



刘渡舟:小柴胡汤加减方证的运用

摘要:小柴胡汤和它的加减剂群,久被广大医家所重视。为此,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介绍十七个柴胡汤加减应用,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证候特点,提供临床治疗参考,错误之处,请加指教。

考《伤寒论》以柴胡名方的共有六方,即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以上六个柴胡汤,应以小柴胡汤为基础。

所以,了解柴胡汤的加减诸方,必须先从小柴胡汤开始,才有纲举目张的作用。

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由七味药物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

本方以柴胡、黄芩清解少阳经、腑邪热;又能疏肝利胆,促进疏泄而增强新陈代谢。半夏、生姜,和胃止呕,能开能降,助柴胡之透达以散邪气;人参、炙甘草、大枣,温补脾气,扶正拒邪,以杜内传太阴之路。

由此可见,此方虽然治在肝胆,但又旁顾脾胃;虽然清解邪热,而又培养正气,不通过汗、吐、下方法,以达到去邪目的,故叫做和解之法。

此方的剂量,柴胡应大于人参、甘草一倍以上方能发挥解热作用;若误把人参、甘草的剂量大于柴胡以上,或者剂量等同,则不能达到治疗目的。用此方时务须注意这一点。

此方治疗范围较广,既适用于伤寒,又适用于杂病,一般地讲,它治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耳聋目赤,脉弦,苔白滑等证。

《苏沈良方》总结此方,有治疗往来寒热、潮热、身热、伤寒瘥后更发热……,指出柴胡汤的解热作用为诸证之先,验之临床,此说不可忽视。

《伤寒论》说:“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个人认为“一证”和“不必悉具”应对照来体会,着眼点在于“不必悉具”,如呕而发热,或胁下痞硬,或往来寒热,但见少阳主证,使人确信不疑,便宜与柴胡汤,不必待其证候全见,使用柴胡汤应以此说为准。

小柴胡汤的药味、剂量、主证和使用标准亦如上述,现在介绍它的加减证候,以广临床之用。在小柴胡汤主证的基础上,如果出现下述各证:


1、若兼见头痛、发热、脉浮等表证时,于本方减去人参之碍表,加桂枝微发其汗,使表邪得解。这个方子叫柴胡加桂枝汤,除治表证,又能治心悸、气上冲等证。


2、若兼见腹中痛,有拘挛之感,按其腹肌而如条索状,此乃肝脾不和,肌肉与血脉拘挛,应减去黄芩的苦寒,而加芍药以平肝缓急而利血脉。这个方子叫柴胡加芍药汤,又能治疗妇女气血不和的月经不调与痛经等证。


3、若在外兼有太阳表证不解,而肢体烦痛;在内则少阳气郁而心下支结,则桂枝、芍药同加,使其外和营卫,内调气血,而病可愈。这个方子叫柴胡桂枝汤,为桂枝汤与小柴胡汤的合方。

根据个人使用经验,此方治疗慢性肝炎续发的肝脾肿大,如减去人参、大枣,加鳖甲、牡蛎、红花、茜草、土鳖虫,其效果使人满意。

此方又治神经官能症的周身气窜作痛,以手拍打,则出气作咯而窜痛暂缓,亦颇有效。


4、若兼见口渴欲饮,舌红而苔黄薄干,反映了胃中有热而津液不滋,虚故引水自救的病象。本方应减半夏、生姜而加栝蒌根、麦冬、沙参以清热滋液;若津伤及气,则口渴为甚,应加重人参剂量。此方亦治“糖尿病”如符合少阳病机,也用之有效。


5、若兼见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安,脉弦而舌苔水滑,此乃少阳三焦不利,水邪为患,此方减去黄芩,加茯苓、泽泻,使水邪去而小便利,其病自愈,此方名柴胡加茯苓汤。若加白术,亦治小便不利、大便作泻、口渴、心烦等证。由此可见,口渴一证,有津少和津聚之分,应从小便利与不利,舌黄、舌滑加以区别。


6、若兼胸热心烦,大便不畅,脉数而滑,于本方减人参,加黄连、瓜蒌。此方名柴陷合方,又能治胸疼、心下疼,服药后,大便解下黄涎,为病去之征。 


7、若兼见咳逆,舌苔白而润,脉弦而缓,为寒饮束肺,肺气不温所致,于本方减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五味子。此方名柴胡姜味汤,同柴陷合方相互发明,一治痰热,一治寒饮,两相对照,前后呼应。


8、若兼见胁下痞硬、肝脾肿大、手可触及,此乃气血瘀滞所致,本方减大枣之壅塞,加鳖甲、牡蛎、丹皮、赤芍,软坚消痞。此方名柴胡鳖甲汤。又治阴虚低烧不退,宜减去人参、生姜、半夏,每能收效。


9、若兼见大便秘结,胃脘痛,急不可耐,呕不止,口苦甚,郁郁微烦,胁胀满作痛,脉弦有力,舌苔黄腻。此乃胆胃热实,气机受阻,疏泄不利之证。本方减人参、甘草之补,加大黄、枳实、芍药之泻,以两解少阳、阳明之邪。此方名大柴胡汤,临床用以治疗妇女痛经、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各种急腹症等加减化裁,已被中西医所接受加以使用。


10、若兼见傍晚发潮热,而又两胁不适,口苦心烦,本方剂量减为一半,另加芒硝二、三钱,于汤药内化开,煮一、二沸下火服之。此方名柴胡加芒硝汤,有和解少阳与调和胃中燥热的作用,然泻下之力不及大柴胡汤之峻。

11、若兼见大便溏泻,下午腹胀,小便不利,口渴心烦,或胁痛控背,手指发麻,脉弦而缓,舌淡苔白。此乃胆热脾寒,气化不利,津液不滋之证,于本方减人参、大枣、半夏、生姜,加桂枝、干姜、牡蛎、天花粉。

此方名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大柴胡汤互相发明,一兼治胃实,一兼治脾寒,以见少阳为病影响脾胃而有寒热虚实的不同。

余在临床用此方治疗慢性肝炎出现腹胀、泄泻,而有太阴病阴寒机转,投之往往有效。若糖尿病而有少阳病机时,此方亦极合拍,临床幸勿忽视。

12、若兼见大热、大烦、大渴、汗出而大便不秘,舌苔黄,口中干燥的,于本方减半夏、生姜,加生石膏、知母。此方名柴白汤,治“三阳合病”而以烦热口渴为甚的,确有一定的疗效。


13、若柴白汤证,兼见骨节痠疼,虽高热而两足反冷,苔黄而腻,为热中挟湿所致,上方再加苍术方能奏效。


14、若肝区疼痛,厌油喜素,多呕,体疲少力,小便黄短,舌苔厚腻,肝功能化验转氨酶单项为高,此乃肝胆湿热日久成毒,蕴郁不解所致。于小柴胡汤减人参、甘草、大枣,加茵陈、土茯苓、凤尾草、草河车,此方名柴胡解毒汤,为治疗急慢性肝炎临床常用处方。


15、若上述肝炎证候,其人面色黧黑,带有油垢,体重逐增,背臂时发痠麻或胀,舌苔厚腻,服药难于褪落,脉弦而濡软无力。此乃湿热之邪较前为重,有痹郁之势,于上方柴胡解毒汤基础上,再加生石膏、滑石、寒水石、竹叶、双花。此方名柴胡三石解毒汤,对治疗肝炎各病有清热解毒、降酶、褪舌苔的现实意义。


16、若兼见黄疸,一身面目悉黄,色亮有光,身热心烦,口苦欲呕,恶闻荤腥,体疲不支,胁疼胸满,不进饮食,小便黄涩,大便秘结,口渴腹胀,舌苔黄腻,脉弦滑。此为湿热之邪,蕴郁肝胆,胆液失常,发为黄疸。可于本方减人参、甘草、大枣、加茵陈、大黄、栀子。此方名柴胡茵陈蒿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往往两三剂便可收功。如黄疸虽退,而小便黄赤未已,或大便灰白未能变黄,便不可停药过早,应以治愈为限,以免反复而不愈。


17、若兼见胸满而惊、谵语、心烦、小便不利等证,此乃气火交郁,心神被扰,不得潜藏的反映,于本方减去甘草,加桂枝、茯苓、大黄、龙骨、牡蛎、铅丹。此方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开郁泻热,镇惊安神的效果;又治小儿舞蹈症,以及精神分裂症、癫痫,应以病机属于肝胆者有效。惟方中的铅丹有毒,用时剂量宜小不宜大,宜暂而不宜久服,用时以纱布包裹扎紧入煎。

如果需要了解提升中医临床诊断技术,请联系 19337581133 陈老师

图片

小柴胡汤应用案例10则

1、云南省陈庆兵医生案例:

患者:梁某某

性别:女

年龄:38岁

初诊日期:2015年8月25日

胸闷,左胁下闷1月余。因胸闷晕倒到送至医院抢救,但胸闷左胁下闷一直未解。

刻下:胸闷左胁下闷伴咳嗽,脸红,大便干,舌质淡红,苔白,左脉沉弱,右脉弦。

辨证:少阳证

处方:小柴胡汤加减方

方组:柴胡125g 制半夏60g 黄芩45g 炙甘草45g 五味子15g 干姜30g

剂量:一剂

煎服方法:冷水泡10分钟,煮开20分钟,1剂1天,一天三次,每次半纸杯。

忌:苦瓜、冰镇冷饮

治疗效果:第三日早上带她11岁的小女儿来要利用周六的时间向我学中医,说前日服一剂胸胁不闷,也不咳嗽了。

理论依据:《伤寒论》37条:太阳病,是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单浮者,与麻黄汤。

7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外来寒热、胸胁库曼、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加减法: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2、河南省禄军涛医生案例:

患者:陈某

性别:男

年龄:30岁

初诊日期:2015年3月29日

自诉:咳嗽十几天,发烧三天,经打针输液烧退,咳嗽,气喘,吐黄痰,持续加重;查血细胞2、48万,西医临床诊断为肺炎。注:患者没有咳喘病史。

体征:咳嗽,气喘,吐黄痰,胸痛,头晕,头痛,时干呕,口干苦,不渴,纳可,乏力,舌苔白腻,脉浮弦。

处方:小柴胡汤加味

方组:制附片15g 柴胡125g 党参45g 半夏60g 黄芩45g 灸甘草45g 连翘60g 生姜45克(切) 红枣12枚(撕)

剂量:三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五碗水煮剩三碗水,去滓,再煎剩一碗半,每次半碗,分三次温服。

效果:三天后来诊,病人咳嗽气喘吐痰好多了,身体也有力了,病人觉着效果满意。

   再取原方三剂。六剂药吃完来诊,查血像正常,不咳嗽,不气喘了,临床痊愈。

相关条文:《伤寒论》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3、湖南省杨波医生案例:

患者:蔡某

性别:女

年龄:68岁

初诊日期:2015年4月1日

自诉:胸口闷,感觉四肢冰,身上感觉时热时冷,要经常吁气才感到胸部舒服,此症已有多年。

处方:小柴胡汤加味

方组:柴胡60克,黄芩45克,党参45克,炙甘草45克,生姜45克(切),法半夏60克,制附片15克,红枣12枚(撕)。

剂量:五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水开后再煮25分钟,分三次温服。
效果:五剂后,四肢凉减轻,其余症状均除。目前在巩固治疗中。

注:后续没有再给其用药,因该患者的四肢冰冷主要跟情绪有关,给其做心理疏导:告诉她其实她没有病,让其保持心情舒畅,每天早晚拍肝胆经,患者听后觉得轻松许多,说如再有不适再来就诊。

4、山东省刘世尊医生案例:

患者:王某

性别:女

年龄:71岁

初诊日期:2015年3月18日

自诉:感冒后反复发烧一月余,咳少量白痰,胸胁闷胀,食少乏力,眠差。大便略干硬,两日一次。

查:T:37·2舌淡红,边尖有齿痕,苔薄黄。脉细弱。

辨:由于反复感冒致使血弱气尽,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

处方:小柴胡汤加味
方组:制附片15g 柴胡125克黄芩45克党参45克半夏60克炙甘草45克大枣12枚(撕)生姜三大片(45g为药引)

剂量:五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以上八味,以五大碗水煮,水开后煮剩3碗,去渣,再煎煮剩1碗半,温服,一次服用半碗,一日服三次。

忌:生冷之物

二诊:2015年3月23日患者自述服药二剂后全身轻松,略有食欲,食后胸腹也不胀了。查体温36·5度。

调整处方:附苓理中汤予善后调理

组方:制附子15g 茯苓60g 白术45g 党参45g 干姜45 炙甘草45g 生姜六大片(90g为药引)

剂量:五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以五大碗水开后煮剩1碗半,一次半碗,一天三次。

5、湖南省邓志强医生案例:

患者:成某

性别:男

年龄:20岁

初诊日期:2015年3月11

症状:睾丸肿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恶寒,发热,四天,心脏室性早博一年余,有重症心肌炎史。舌淡苔黄,脉沉细。

自述:之前出现此症状,需要输液十余天。

处方:小柴胡汤加味

方组:柴胡30g,党参20g,法夏20g,黄芩20g,灸甘草15g,生姜45g,超微乳香1包,没药1包,公英30g,川楝15g,连翘50g,夏枯球50g,前仁20g,当归20g,皂刺15g

剂量:五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中药水开后再煮20分钟,去渣,水冲服超微粉,分两次服用。

辅助治疗:超微大黄,芒硝,冰片,局部敷贴。

效果:一日退热,肿消痛好转,五曰痊愈。

6、涂华新医生案例: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月经不调

患者:叶某 唐河县人

性别:女

年龄:26岁

就诊日期:2015年9月7日

月经两月未至,否认怀孕,眠纳,二便正常,自诉无其他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迟缓。

考虑无其他明显症候,从足厥阴肝经方面考虑

处方:小柴胡汤加味

方组:柴胡60g 制半夏20g 党参20g 黄芩20g 炙甘草20g  紫苏30g 陈皮30g 生姜25g(切片)大枣6枚(撕开)

剂量: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0分钟,分三次温服。

复诊:9月10日,月经未至。原方三剂。

治疗效果:9月11日患者来电,月经已至。

7、湖南省杨波医生案例:

患者:蔡某

性别:女

年龄:68岁

初诊日期:2015年4月1日

自诉:胸不适,四肢冰,时热时冷,要吁才感到胸部舒服,此症已有多年。

处方:小柴胡汤加味

方组:柴胡60克 黄芩45克 党参45克 炙甘草45克 生姜45克(切)法半夏60克 制附子15克 红枣12枚(撕)

剂量:五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水开后再煮25分钟,分三次温服。
效果:四肢凉减轻,其余症状均除。

8、广东 魏文著医生:柴胡桂枝汤治外感案

患者:林某

性别:女

年龄:25岁

初诊日期:2016年4月21日

主诉:恶寒发热、乏力咽痛1天。

现病史:1天前吃醋泡鸡爪后出现恶寒发热(体温未测),咽痛,自行泡脚后汗出发,热不明显,仍咽痛,伴汗出、乏力、身痛、心悸、恶心,纳差,于今晨来诊,舌质淡红,苔薄白,右脉浮数。查体:T:37.5°C,咽充血,滤泡增生。

诊断:太阳少阳合病

处方:柴胡桂枝汤加连翘

方组:柴胡60g 党参20g 炙甘草20g 黄芩20g 大枣6枚(撕开)制半夏20g 桂枝20g 白芍20g 连翘60g 生姜20g(切片)

剂量:1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用水1200ml,大火煮开,再煮20~30分钟,取汁500ml,分三次饭后热服。

二诊:2016年4月22日

服药后诸症消,唯余咽部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稍弦数。

诊断:少阳郁滞

处方:小柴胡汤加减

方组:柴胡60g 党参20g 炙甘草20g 黄芩20g 大枣6枚(撕开) 制半夏20g 连翘60g 生姜20g(切片)

剂量:2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后遇诉服药后症消,唯大便溏泻2日,知其体弱,故病即表现为柴胡桂枝汤证。

9、湖南省艾青松医生医案:

患者:刘某

性别:女

年龄:41岁

主诉:感冒头痛,反复低热三月余。

患者自述三月前偶遇风寒,出现鼻塞,流清涕,发热等症状,在医院经输液治疗好转。但过几天又出现头痛、纳差、乏力。又在外输液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有好转,但总觉不适,遇经期加重。后断续发作,断续治疗三月余。自觉身体每况愈下,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刻诊:双寸脉略浮数,尺脉沉细,舌质淡,舌苔薄,水滑略腻,体温37.9度,两侧头痛明显,鼻塞流涕,乏力,咽红,病容貌。经问诊,三个月前那次感冒正值月经期。

辩证:少阳本经症

处方:小柴胡汤加味

方组:柴胡4包  大枣1包  半夏2包

      生姜2包  党参2包  炙甘草2包

      黄芩2包  天麻1包  川穹1包

生石膏3包

剂量:5剂

服法:每日一剂,分三次温服。

效果:十天后复诊,眉开眼笑,一扫阴霾。自述效果很好,所有症状全部消失,好久没有这么开心了。又上方去天麻、川穹、生石膏,开小柴胡汤原方5剂巩固。

医生感悟:经期感冒,法不对方,缠绵难愈。不可下,不可攻,只可和。静脉输液更是寒上加寒。明其理,法简单。遵古训,为今用。大道简,仲景方。

10、湖南省唐思清医生:小柴胡汤症案例(返老还童方)

患者:周某

性别:女

年龄:88岁          

初诊日期:2017-03-29

主诉:咳嗽、咯痰、伴全身乏力1月余。

  患者1月前出现咳嗽、日间白天均咳,咯痰,咳稀泡沫痰,量不多。伴口咽干、口苦,时冷时热、头晕、头痛、口舌疼痛。且伴胸部下闷胀不适,无腹痛,有气上冲感时恶心欲吐。有出汗,伴腰痛,劳动、站立、行走加重,痛时难直腰,休息可缓解。夜间难入睡,梦多,噩梦相对较少。感腿脚麻木,肌肉跳动。感全身乏力,纳欠佳。大便干1天一次,夜尿2次,量多,时黄时清。

既往史:腰椎间盘突出,口腔溃疡史多年。

查体:BP:140/80mmhg  73次/分,口腔上腭有红黄相间食指头大小溃疡,牙齿基本脱落。

脉像:右寸关 弦弱 尺沉弱细  左寸关 弦弱 尺沉细。舌像:舌苔花剥、少津。

分析诊断:典型的上热下寒,类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症,但患者病情复杂,用小柴胡汤加减更适合。

剂量:2剂

处方:柴胡125g 半夏60g 黄芩45g 天花粉45g 炙甘草30g 牡蛎60g 干姜45g 五味子45g 桂枝45g

煎法:加水2400ML,冷水泡透、煎成1200ML,然后去药滓后,再煎成600ML,一天分三次热服完。

忌口:所有冷水果、绿豆类食品、牛奶。

第二诊:2017-03-31

诉咳嗽、咯痰、汗出大减,只偶有咳嗽、咯少量稀白痰,痰泡沫消失。气上冲感、恶心、欲呕吐及时冷时热消失。胸下部胀闷感、胃胀、口咽干、口苦、食欲、全身乏力、口舌疼痛较前好转,吃饭时有打嗝。偶稍有头痛、头晕,腰痛双下肢麻木感未减轻、肌肉跳动。难入睡,易醒,易烦躁无改变。大便一天一次,不干不稀,小便黄,夜尿2次。

查体:血压;102/70mmhg  口腔溃疡面积缩小,舌苔津液有增多。

效不更方小柴胡汤加减3剂:柴胡125g 半夏60g 黄芩45g 天花粉45g 炙甘草30g 牡蛎60g 干姜45g 五味子45g 肉桂45g

第三诊:2017-04-02下午

咯痰消失、咳嗽进一步好转,偶咳一两声,偶感头晕,无视物旋转。口干消失,咽稍干,偶有轻度口苦,喝水咽干无缓解,口苦可缓解。口腔溃疡面积进一步缩小、但口舌仍有轻度痛感,仍有出汗,以背心明显,腰痛、四肢末端麻木无改变,肌肉跳动难入睡,易醒、梦多,有少量噩梦, 仍稍有胃胀痛感,恶心,症状可自行缓解。有腹痛,腹痛时有便意感,纳仍欠佳,小便稍黄。大便近两天正常。

查体:T:36.7度,BP:102/70mmHg,P:85次每分,

小柴胡汤加减半方量2剂(考虑患者经济问题):柴胡60g,干姜15g 白芍25g 五味子25g 枳壳25g 天花粉30g 桂枝25g 牡蛎15g 附子颗粒20g

加冷水1500ML泡透,按经方方法煎服。

第四诊:2017-04-04下午

  诉;咳嗽、咯痰完全消失、舌辣痛,口腔溃疡疼痛有进一步好转,但仍有疼痛。稍怕冷,四肢稍凉,稍感口干口苦及咽干。稍头晕,偶有头痛。稍胸闷,无胸痛,有胃胀疼不适。夜间出汗,轻微毛毛汗。有腰痛,伴腿脚麻木感。大便1天1次,不干。无夜尿,尿黄.不易入睡,梦多,无噩梦。容易烦躁没有肌肉跳感。

查体:BP;110/68mmhg  78心率  口腔微小溃疡,约绿豆大小。

效不更方,小柴胡汤半量加减3剂:

    柴胡60g 天花粉30g 生姜25g 白芍25g 牡蛎30g 炙甘草25g 瓜蒌20g 党参45g 桂枝25g 郁金15g  

    因患者就诊不便,且担心患者条件差中断治疗开救逆汤5剂和补肾合4剂治疗患者腰痛及四肢麻木。

救逆汤:桂枝45g 甘草30g 牡蛎75g 龙骨60g 常山45g 生姜45g 大枣12枚

补肾合剂:附子颗粒20g  生姜45g(切片) 茯苓45g 白术30g  桂枝30g  菟丝子30g  生龙骨45g  生牡蛎45g 骨碎补30g 赤芍45g

第五诊:2017-04-14   

我院医生偶遇患者、并拍得舌像。

   诉口腔已无疼痛,已无汗出、梦明显减少,无噩梦。可以进辣椒了(服中药前不能吃辣椒),舌进食辣椒时有仍度疼痛感,现口腔溃疡的中药(小柴胡加减方)已服完,现开始服腰痛四肢麻木的中药了(补肾合剂)患者是满意和感谢。并拍得舌像。患者从最初苍老的舌像,变回现在质嫩的舌像,可谓是返老还童,所以我称之为返老还童方,从舌像看患者还能继续服用5至7剂小柴胡是最好,但患者因经济原因,可能难坚持,患者自己现在很是满意了,药医有人,患者往往最现实,是跟着自己的感觉症状要求医生开方的。暂治腰痛吧。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