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梳理: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疗

 医学abeycd 2021-12-20

编者按: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以前常被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在的命名不仅保留了大家熟悉的缩写「ITP」,同时体现了该病的免疫介导机制,并且考虑到部分患者可能没有紫癜或其他出血体征。

ITP 是一种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由抗血小板抗原的自身抗体导致 [10]

临床上,部分儿童 ITP 治疗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以血小板作为治疗的唯一依据、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今年新发布的《中国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改编指南(2021 版)》(下称「指南」)在 ITP 的分类、治疗原则等方面给出建议,笔者将结合资料详细为大家介绍 ITP 的诊疗知识点。

图片


一、临床表现

ITP 通常表现为平素体健的儿童突发瘀点、瘀斑和/或出血;偶有患者是因其他情况行全血细胞计数时 (例如:术前检查或常规体检) 无意发现血小板减少。


二、ITP 分类(根据确诊后的时间长短)

  • 新诊断 ITP——确诊后不超过 3 个月;

  • 持续性 ITP——确诊后 3-12 个月;

  • 慢性 ITP——确诊后 12 个月以上;


增加持续性 ITP 的分类,不再以急性的概念来分类。


三、诊断要点 [10]

  • 至少  2 次血常规检查示血小板计数减少(<100×109/L),外周血涂片血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

  • 脾脏一般不增大;

  • 骨髓检查示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伴成熟障碍;

  • 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四、出血分级

  • 0 级:为无出血;

  • 1 级为轻微、微量出血:有少量瘀点(总数 ≤ 100 个)和(或)≤ 5 个小瘀斑(直径 ≤ 3 cm),无黏膜出血;

  • 2 级为轻度、少量出血:有较多瘀点(总数 >100 个)和(或)>5 个大瘀斑(直径 >3 cm),无黏膜出血;

  • 3 级为中度、中量出血:有明显的黏膜出血,影响生活;

  • 4 级为重度、严重出血:黏膜出血导致血红蛋白下降幅度 >20 g/L,或怀疑有内脏出血。



五、治疗

总体原则 [1,2,10]

  • 儿童 ITP 有自限性,新诊断 ITP 患儿的治疗取决于出血严重程度、血小板减少程度以及其他危险因素。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指南推荐将 ITP 患儿血小板计数作为治疗决策的次要考虑因素,而将出血表现和生活是否受到疾病干扰作为主要考虑因素

ITP 患儿血小板计数下降程度和出血严重程度并非一致,且严重出血发生率较低,约为 9.5%、其中颅内出血率仅为 0.1%~0.4%;国际多中心数据显示,发生 ITP 时多数患儿血小板计数 <20×109/L,但无或轻度出血却占到 80% 以上。因此出血程度是开展治疗决策的主要依据。
  • 根据各患儿的特点,初始管理可选择「随诊观察」或药物干预。

  • 没有重度出血并发症时,即仅有皮肤出血表现时,ITP 患儿大多可在门诊治疗。

一线治疗

1、致命性出血 [7,8]

发生致命性出血时需要立即干预,如 ICH、胃肠道出血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肺出血伴心肺功能损害。联合应用以下所有治疗。

(1)血小板输注——剂量为 10-30 mL/kg,随后通常持续输注。输注后应在 10-20 分钟内立即评估血小板计数。此后一定要频繁地连续测定血小板,以确保患者维持能止血的血小板计数水平,以及指导其他治疗。ITP 患者的血小板破坏很快,因此需要输注大于正常剂量的血小板。

(2)甲泼尼龙-静脉给予 30 mg/(kg·d),最大剂量 1 g,持续 3-4 天。

(3)静脉用免疫球蛋白——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IVIG),1 g/(kg·d),持续 1-3 天;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备注 [5,6]:此外,临床中常给予大剂量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由于急症患者可能不能耐受口服药物,所以通常选用罗米司亭。虽然该药对急性出血事件几乎没有作用,通常要延迟 5-7 日才有效,但它可增强和延长急性出血后数日内的血小板反应,从而降低再出血风险。但这并不是标准方法。

2、非致命性重度出血:

需要立即处理但不致命的重度黏膜出血或疑似内出血,如胃肠道出血但血流动力学稳定、肺出血无心肺功能受损、长时间重度鼻出血以及肌肉或关节出血,治疗与上述致命性出血类似,但具有不同之处主要是以下几点:

(1)通常不需要输注血小板;

(2)与糖皮质激素相比,建议优先选择 IVIG 开展紧急治疗;

(3)IVIG 首剂 0.8~1.0 g/kg,如次日复查血小板计数 <50×109/L,则再用 1 次,剂量同前;如次日复查血小板计数 ≥ 50×109/L,则停用;

(4)如选择糖皮质激素紧急治疗,与常规剂量相比,建议选择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7,8,9]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备注:具体药物用法用量: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是指地塞米松 0.6 mg/(kg·d),最大 40 mg/d,连用 4 d,骤停;在病情偏重(偏向 4 级出血)时可选择甲泼尼龙冲击治疗 [最大 30 mg/(kg·d),总量不超过 1 g/d],连用 3~7 d 后酌情减量,总疗程 <6 周;
(5)如出血情况偏重(偏向 4 级出血),建议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 IVIG 联合使用,可迅速提升血小板计数、更快控制出血。

备注 [3,4]:与致命性出血一样,我们也常给予单剂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 (如罗米司亭),以升高血小板反应。(备注:紧急状况下,我们通常给予大剂量,即 10 μg/kg)

3、0~2 级出血但生活受到疾病干扰时

首选短疗程、中效糖皮质激素治疗。

泼尼松或甲泼尼龙 3~4 mg/(kg·d),最大 120 mg/d,应用 4~7 d 骤停;

泼尼松或甲泼尼龙 1~2 mg/(kg·d),最大 60 mg/d,应用 7~14 d 后酌情减量,总疗程 <6 周;

4、0~2 级出血生活不受干扰时:

建议密切观察随访,如血小板计数 <20×109/L,考虑出血风险增加,建议开始治疗。

二线治疗 [3,4,5,6]

对于一线治疗不能充分控制症状和风险的慢性 ITP 患者,以及仍依赖糖皮质激素治疗来控制症状的慢性 ITP 患者,二线治疗选择包括利妥昔单抗、促血小板生成类药物 (艾曲波帕、罗米司亭) 和脾切除。有时用于需要长期免疫抑制患者的其他药物包括硫唑嘌呤、6-MP 或 MM 等 。

脾切除:小部分慢性 ITP 患者有临床上显著且通常为重度的持续性血小板减少、伴出血症状并需要反复或持续药物干预,适合进行脾切除。尽管脾切除对大部分患者有效,但也有相当大的风险,尤其是极重度脓毒症。非常年幼的患者 (<5 岁) 的脓毒症风险尤其高,应尽量避免行脾切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