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第236条

 新用户1258N1Wf 2021-12-21

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欲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见《论》.第236)。

作者:蒋远东

阳明病,发热汗出说明毛细血孔是通透的,没有闭塞,体内的热能迅速散发到体外,张仲景把阳明病的这种发热汗出叫热越。热越是不会发黄。因为,内外热量通过毛细血孔的交换达到平衡了,所以,不发黄。

单纯的头汗出,这个汗到脖子这个地方,下面就没有了,就像刀割了似的说没有就没有了。小便不利是小便次数少。口时时发渴,喜欢饮水、喝饮料是瘀热在里面作怪。有瘀热在里面作怪身体必定会发黄。茵陈蒿汤就是专门治疗瘀热在里的一个处方。其中的:但头汗出的但是唯有的意思。剂颈而还的剂是象刀割了一样的整齐。水和浆是两个东西,水是水,浆是浆;水里面没有东西,浆里面是有东西的,豆浆是浆,蜂王浆是浆。本条的水浆泛者流饮。

所谓瘀热就是毛细血孔被寒,内外热量得不到交换,体内的热量排不出去。第262条讲: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这里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针对寒邪闭表讲的,不能一味的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逐瘀热。因为,热瘀的地点不同用药也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这里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只是举了一个例子。

至于为什么阳明瘀热在里会但头汗出?因为,阳明经主要发布在脸上,这个头汗出也指的是面部汗多。又因为,头为诸阳之汇,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都要从头上过,气血上循于头;是诸阳之汇的合力导致的头汗出,而不是真正的阳明汗出,是假汗出。真正的阳明汗出是热越,是满身汗出。可见。这个但头汗出是诸阳之汇的合力协瘀热而汗出。

至于瘀热在里为什么身必发黄?因为,毛细血孔被寒,寒热之气不能对流就像蒸米饭一样,里热被锅盖挡住了;寒热交争产生的寒湿或湿热之气冲开不了毛细血孔的阻挡,正常的胆汁分泌也只能熏蒸到皮肤而不能疏散到体外,所以,身必发黄。

茵陈蒿汤是一个专门治疗黄疸型的疾病的药。茵陈味苦、性平、微寒、无毒,能入肝胆,清热除湿而利黄疸(见《药性赋》。是治疗黄疸病的主药,一般用量都在30g以上,甚至更高。

大黄性寒、味苦、无毒,能夺土郁而通壅滞,只走而不守,定祸乱于太平,名曰将军。刘渡舟讲,大黄是一个治疗湿热胶结的药,凡有结的病,象燥结,水热互结,血热凝结都要用大黄。大黄能破结,荡涤肠胃,推陈出新。因为,茵陈蒿汤证是一个热盛,口渴欲饮水浆而腑胀满的病,当与大黄涤荡肠胃,破湿热之凝结。

栀子味苦,性大寒而无毒,沉也,阴也。其用有二,疗心中之懊侬颠倒而不得眠,治脐下血滞小便而不得利,易老有云,轻飘而象肺,色赤而象火,又能泻肺中之浮火(见《药性赋》。

上三味药,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半,内余药,在煮减半,取剩余三升,去渣,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出也。

黄疸有阴黄、阳黄之分,但茵陈蒿汤是一个寒性的药,如病人不胜其寒可见附子、干姜(见《刘渡舟讲伤寒论》)。刘渡舟讲黄疸病很顽固,黄疸退后还需服药巩固,并复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