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志坤:“坚决斗争”与“韬光养晦”两手都要硬

 好奇的果果 2021-12-21

时下舆论场里议论对美策略,有两种观点相当突出:一是有人叫嚷要重回“韬光养晦”,这种观点认为,此前一个时期,中国放弃了“韬光养晦”,干得有点太猛了,因此才遭致美国的打压,才造成目前中美关系如此紧张的状态。所以,要想使中美关系“重回正轨”,必须首先是中国重回“韬光养晦”才行;二是有人呼吁要“坚决斗争”,认为霸权打压中国已成不可逆转之势,应对的办法只能是“坚决斗争”,用“斗争”来处理和解决中美之间的一切问题,坚持“斗争到底”。这样两种观点鲜明闪亮,彼此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

文章图片1

我们认为,这样一种情况应该引起注意,因为这其中都有明显走极端的倾向,把“韬光养晦”当成万能灵药,反对斗争,这固然根本错误,但一概否认“韬光养晦”,将其彻底推翻颠覆,也难免失之于偏颇。

事实上,“韬光养晦”的本来面目应该是一种重大的斗争方式,是相对弱势者处于劣势状态下的生存策略与发展之术,古往今来中国历史曾经有过一切“韬光养晦”的成功案例无不是这样一种属性,越王勾践是这样,三国时期的刘备是这样,元末明初“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的朱元璋也是这样,他们一概都把“韬光养晦”当成斗争手段,当做取胜之道。概括形形色色的“韬光养晦”案例,它们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隐藏。隐藏实力,隐藏意图,隐藏自己最真实的行为和行动;

二是欺骗。通过各种手段欺骗对手和敌人,使之放松警惕、放弃戒备,暴露自己的弱项与短板

文章图片2

三是一鸣惊人、一击必杀。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在成功实施上了上述两项策略之后,时机成熟的时候韬晦者就要骤然暴起,开展决死性的反击行动,或者完全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或者置对手与敌人于死地。

具备上述三个特征,实现其全过程,这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韬光养晦”,否则,如果哪个中间环节被人家看穿识破,那就要归于失败了。

借鉴历史上成功“韬光养晦”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当代中国曾经广泛推行的“韬光养晦”之所以为人所诟病不齿、饱受攻击,并非是“韬光养晦”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一些人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出了大毛病,突出地表现为如下两点:

一是满世界嚷嚷唯恐人家不知道

“韬光养晦”本来属于说出来就不灵的斗争办法。人们不妨设想,如果勾践宣布自己臣服吴王夫差不过是搞“韬光养晦”,结果会怎样呢?如果刘备在和曹操青梅煮酒的时候,全面表达阐述其本人的“韬光养晦”思想,结果又将如何呢?可是,当代中国的一些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满世界大叫大嚷说中国“韬光养晦”,唯恐有谁不晓得、不知道,而且还不厌其烦地对人家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解读,演绎出天下从未有过的滑稽剧。这样的“韬光养晦”还有什么用处呢?

文章图片3

二是变味变质同妥协绥靖混为一谈

一定意义上讲,“韬光养晦”确实要做很大幅度的妥协退让,有时甚至不惜做出重大牺牲,达到妥协退让的目的,还是以牺牲为代价换取更大的发展机遇,这同妥协绥靖路线完全不一样。人们都知道慕尼黑会议张伯伦、达拉第之流的绥靖,这样的绥靖政策不过是取媚于敌、苟且偷安、得过且过的代名词,“九一八事变”之后的蒋介石之流也是这样,其所奉行“不抵抗”政策就是妥协绥靖,而根本不是什么“韬光养晦”。我们当然不能将此前一个时期中国的“韬光养晦”做此类比,这样讲完全错误。但不能不承认的是,一些人却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混同了,因为在他们的思维意识与观点主张中,已经没有了斗争的位置,这些人反对同霸权进行任何形式的斗争,把霸权的脸色与好恶看得十分要害,不敢有些许之忤逆。“韬光养晦”的本质属性是斗争,把斗争彻底排除在外,这样的“韬光养晦”难免就变质变味了。

文章图片4

变质变味的“韬光养晦”当然要反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变成只讲斗争而反对任何“韬光养晦”。事实上,在战略博弈的具体实践过程中,“韬光养晦”和“坚决斗争”二者并不对立,而是并行不悖。特别是处于战略弱势地位的一方,抗击优势之敌的战略攻势,既要坚决斗争,打好战役与战术的反击,同时还要更多更好地运用“韬光养晦”的办法。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是这样。“百团大战”以前,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军事上就有一定程度的“韬光养晦”,日本侵略者并不完全了解八路军的实力,后来八路军发起了著名的“百团大战”,这场战役的积极作用人所共知,但战略上的弊端或者说所带来的突出的负面影响,就是过早地暴露了共产党所领导的武装力量的实力,由此导致接来下一个时期的被动与困难,这样的历史教训十分生动和深刻。

文章图片5

今天也是这样,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斗争方殷,美国发起了对中国的全面围剿,未来的路很长很长,目前只不过是斗争的初级阶段而已,远不是什么决战、摊牌、进行最后斗争。坚决斗争的原则无疑正确,但却不能堕落成急躁蛮干,什么美国已经“气竭神散”,霸权已经唱响“挽歌”,美国已经开始新的“内战”,美国已经被中国“全面击溃”,云云。笔者曾经说过,在现阶段,任何速胜论、决战论都难免“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子,走好新时代新的长征路,要爬新雪山,要过新草地,雄关漫道的征途上还要突破一场又一场的围追堵截,需要进行具有高度战略艺术性的博弈、周旋,在这个时候,既要进行坚决的斗争,也要运用必要的“韬光养晦”,在诸多方面和诸多领域做好战略隐蔽工作,比如核心技术开发、战略物质储备、“杀手锏”的安排部署,以及重大战略与军事行动的谋划设计等。我们需要的是真正意义上和高水平的“韬光养晦”,即不涵妥协绥靖的以及满世界叫嚷的“韬光养晦”,同样的,我们也需要高水平的“坚决斗争”,即艺术的而不是莽撞的机会主义的蛮干,要把真正的“韬光养晦”和高水平的“坚决斗争”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文章图片6

总之一句话,“坚决斗争”与“韬光养晦”这两手不能只要一手,而是两手都要,而且还两手都要硬才行。

注:本文作者为“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张志坤,为本平台原创作品,欢迎注明来源的转载,转载是凝聚网络力量的重要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