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友生医案(六)

 一个大树 2021-12-21

例四 年某,女,55 岁。初诊∶197822日。

诊查;体肥痰盛易感,近因浴后受凉,恶寒无汗不发热,头身酸痛项强,咳喊痰多而稀白,胸闷,动则喘作,静则喘止,头身面目浮肿,尿少色黄,口干不欲饮水,腹胀不思食,舌苔薄黄润滑,脉沉而缓。

治法∶投以麻黄细辛附子汤合五皮饮加味。

处方∶麻黄三钱 细辛一钱 熟附子五钱 茯苓皮五钱 生姜皮一钱半 大腹皮三钱 陈皮三钱 五加皮三钱 桔梗三钱 杏仁三钱 厚朴三钱

二诊;连服上方药 剂,小便畅利,微自汗出。守方减量,方中麻黄减为一钱半,细辛减为八分,熟附子减为三钱,余药不变,再进 6剂。

三诊;浮肿全消,喘咳痰除,脱腹不胀,饮食二便正常,惟感神疲乏力,有时心慌心悸。最后用参苓白术散加附子以善后。

处方∶党参一两 白术五钱 云苓五钱 山药五钱 莲子五钱 生苡仁五钱 扁豆五钱 砂仁三钱 陈皮三钱 桔梗三钱 炙甘草三钱 熟附子三钱

再进药 10 剂而痊愈。

【按语】 本例患者体肥痰盛,平素阳气不足可知。近因浴后受凉,寒湿外束太阳而内困少阴,故同时有恶寒无汗、项强头身酸痛等太阳表实证和无热恶寒脉沉等少阴里虚证。 并因病机遍涉三焦,上焦肺气不宣而痰饮雍盛,故胸闷咳喘痰白而稀;中焦脾气不运而湿邪困阻,故腹胀不思饮食而脉缓;下焦肾气,不化而水液猪留,故头面四肢浮肿而尿少。 因此,采用既解太 阳之表,又温少阴之里的麻黄细辛附子汤为主。此方《伤寒论》列在少阴病篇,《金匮要略》则附于水气病篇,它不仅能发表温里以两解太少之邪,且能行表里之水。并合五皮饮以行水消肿,又 加桔梗、杏仁、厚朴以宣降肺气和疏运脾气。从其服药 剂而小便畅利、微自汗出、诸症悉除来看,可见药证吻合,故能获得表里和畅、三焦通利的良效。

例五 吴某,女,47岁。初诊∶1976421日。

主诉及病史∶久患肾下垂,腰痛面浮脚肿尿少(时赤时清)已历 10 年,受寒(浴水或吹风)或临经则浮肿尤甚。汗多,畏风,头重微痛,周身皮肤时有蚁行感,手足麻痹而冷,纳差,喜热饮,天气越热越喜热,虽然热饮汗出更多,但感到胃中舒适,大便时结时溏,每晨起床时矢气特多,时吐痰水,睡时喉间有痰声,舌淡苔白滑腻,脉沉细弱。经先后用玉屏风散、四君子汤、五皮饮等方调治,浮肿时消时起,汗出时少时多,疗效不稳。

诊查∶近日头面手足肿甚,眼皮浮肿尤甚,小便短少。治法∶投以真武汤加味。

处方∶熟附子三钱 生黄芪一两 焦白术一两 云苓五钱 生姜三钱 白芍三钱 肉桂三钱猪苓三钱 泽泻三钱

连服上方药 5剂,小便畅利,浮肿全消,汗亦减少,其余症状均见好转。因嘱守方再进以巩固疗效。随访日,浮肿未再复生。

例六 何某,男,25岁。初诊∶19781月 22日。

主诉及病史∶患面目浮肿已 10 年,腰痛头昏,腰痛甚则头晕减轻,腰痛轻时则头晕加重。小便正常,大便时硬时软而软时较多。口腻,有时泛酸,食欲不振(素患慢性胃炎),院腹时胀。困倦嗜睡,晨起咳吐白痰(素患慢性气管炎)。

诊查∶舌苔淡黄而腻,脉稍弦而不任按。

治法;先后用异功散、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方调治,胃病显著改善,知饥食香,每天能进食 1斤左右。但浮肿时消时起,腰痛时轻时重,疗效不稳。改投真武汤加味。

处方∶熟附子三钱 焦白术八钱 云苓八钱 生姜三钱 白芍三钱 桑寄生一两 杜仲五钱续断五钱 白茅根一两 生苡仁五钱 赤小豆五钱

初服药 10 剂,浮肿即全消退。乃守上方连服药 个月,浮肿未再发生。

【按语】 由于肾为水脏,总司人身水液,故水肿病多责之于肾,而常从肾治疗。但因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谷,故水肿病又多与肺、脾有关,而 应同时治其肺、脾,有时其 至要以治肺、脾为 主,才能达到消肿之目的。这就是一般在治疗水肿时,常把分属于上、中、下三焦的肺、脾、肾相提并论的理由所在。我对水肿病喜用六经辨证论治,并着重于太阳和少阴,这是因为太 阳膀胱为水腑而肾为水脏之故。根据"实则太 阳,虚则少 阴"的理论,水肿初起的实证多与太阳有关,而日 久 由实转虚的虚证则 多与少阴有关,若水肿而见虚实错杂证,则与太阳和少阴均有关。

以寒湿水肿为例 来说,病在.太阳者,宜用甘草麻黄汤或五本散等以发活利水;病在少阴者。宜用直武汤等以温阳利水;病在太阳和 少阴者,宜 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或麻黄附子汤等以发表温里。这 里必须指出,太阳和少阴在水肿病机中是包,含着上、中、下三焦的肺、脾、肾在内的。如病在太 阳多涉及手太 阴肺(太 阳主皮肤,肺合皮毛,同主表)和足太阴脾(太阳为寒水之经,而脾土为制水之脏),故甘草麻黄用麻黄为主,既是开太阳以利水,也是开肺气,以行水,而其佐药甘草既能保肺,又能和中;五苓散既用猪芩、茯苓、泽泻利膀胱之水以消肿,又用白术培中焦之土以制水,而桂枝既能入太阳以化气行水,又能入脾胃以温运中气。病在少阴肾也多涉及肺和脾(它们都具有母子关系),如麻黄附子汤既用附子温肾(也能温脾)为主,又用麻黄宣肺与甘草和脾为佐。真武汤既用附子以温肾(也能温脾)为主,又用白术、生姜、茯苓以健脾行水为佐。但水肿病在少阴肾者,常因水上凌心致心神不宁而见心悸等证。故真武汤中用茯苓,既是取其利水,也是取其安神。或因少阴肾水妄动以致厥阴肝木不宁,如《伤寒论》真武汤证的"头眩身动振振欲拇地",就是肾阳衰微,水气妄动,肝失温养而风木不宁的具体反映。故真武汤中用白芍,既是取其利水,也是取其敛肝。由此可见,水肿从六经抓住太阳和少阴辨证论治,更能突出重点和概括全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