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春华医案(二)

 一个大树 2021-12-21

例三 杨某,男,42 岁。

初诊∶198112 月 31日。

主诉及病史∶1981 年 12 月 13 日因急性腹膜炎、胃十二指肠球部穿孔急诊住院,外科当即进行十二指肠球部穿孔修补及腹腔清洗术。术中查见肝脏呈弥漫性结节性硬化。有肝炎病史 10 余年,现查锌浊度 16单位,其余正常。

诊查;症见面色黑,轻度浮肿,纳食不佳,右胁胀痛刺痛,触之有瘤块(肝于肋下 3cm,质硬),时或胃痛,口干齿衄,眩晕,有蜘蛛痣,舌质红,唇深红,脉弦。

辨证∶证属气阴两虚,瘀血郁肝成瘤。

治法;治用益气养阴,活血软坚。

处方∶党参 9g 黄芪 15g 生地黄 9g 桃仁 12g 丹参 9g 鳖甲 12g 仙鹤草 15g縻虫 9g 大黄3g 煅瓦楞 15g 14 

二诊∶右胁胀痛,前方加乳香 9g21剂。

三诊;右胁胀痛好转,口干苦,尿赤,苔转黄。予初诊方加丹皮 9g,连翘 9g14 剂。

四诊;胃脱部不舒,胀痛,纳差,大便日行2次,尿黄。舌淡红,苔转白厚腻。脾胃气虚,运化不健。予初诊方加焦楂曲各 9g,炙鸡内金 9g,北秫米 15g剂。

五诊;胃痛减,纳食增,大便正常,有轻度足肿,夜眠不酣。苔薄腻,脉濡。予初诊方去瓦楞,加白术 30g,黑大豆 30g,夜交藤15g

续服药 28 剂后胁痛已平(肝于肋下 1.5cm,质软)瘴块渐消,胃纳正常,蜘蛛痣已退,面色好转,锌浊度正常。患者遵照外科医生之嘱于1982 年 月 日作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术中发现肝脏右叶弥漫性结节已全部吸收,仅左叶小部分尚有结节。

【按语】这是一例较少见的肝硬化活体解剖检查对比病例。患者因胃部病变两次剖腹手术,第一次探查时发现其"肝脏呈弥漫性结节性硬化",经姜老中药治疗3个月后,第二次胃手术时发现"肝右叶结节已全部吸收"。活体探查病例证实,肝硬化患者采用益气健脾、活血化瘀复方治疗,不仅能改善体征,对肝硬化的实质性病理改变也有促使其从"不可逆"转变为"可逆"的可能性。

例四 陆某,男,52 岁。

主诉及病史∶有肝硬化病史年。1980 年 11月超声波检查;脾脏肿大,肋下 3cm,肝于肋下 2.5cm,中高波。肝功能正常,血小板万。

诊查;肝区刺痛,纳差,面色晦黑,唇于黑,齿龈肿,脚肿尿少,神疲乏力,苔薄腻,舌质红。边有青紫瘀斑,舌底青筋暴露,脉弦涩而细。

辨证;证系血瘀肝脾,郁久化热,元气日损,气虚瘀热错杂兼夹。

治法∶治以益气扶正,凉血破瘀。

处方∶黄芪 30g 茯苓 12g 白术 15g 党参 9g 生军4.5g 土鳖虫 6g 桃仁 9g 羊蹄根 30g 丹皮 9g连翘 9g生地 15g 丹参 15g 蒲黄 15g 当归12g 炮山甲 9g随症加减,治疗 个月后(中间患者自觉症状好转,曾停药 1个多月),肝痛基本消失,面黑好转,胃纳佳,脚肿退,齿血止。超声波复查;脾脏缩小1/3,肝于肋下 1.5cm,中高波。血小板升至8万。

【按语】 此例肝硬化症情较复杂,血瘀、瘀热、气虚、脾虚兼而有之。姜老抓住气虚瘀热的主要矛盾,在凉血破瘀药中重用黄芪、白术,使气旺血行,瘀热渐化,取"补阳还五汤"意而不泥于原方,另立新意。姜老认为益气,固本药物有促进和调节肝脏的合成代谢,如糖原和蛋白质的合成,及增强机体解毒功能的作用;活血化瘀药物能改善血液循环,使已经纤维化的结缔组织溶解修复,两者合用有增效作用,并能调节免疫功能,这已为实验研究所证实。因此,益气活血对修复 内脏实质性损害,变"不可逆""可逆",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