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寿山医案(二)

 一个大树 2021-12-21

二、攻兼施法治愈癥瘕一例

孙某,男,53 岁。

初诊1976829日。

主诉及病史;1 年多来腹部进行性胀满,按之坚实,用特大号裤带已不能束腰,但肢体并不肿。面色无华,胃纳尚可,每餐能食 100g 而食后腹胀,大小便如常。1976 7 月在某医院检查,肝大,肋下9指、剑突下5指,质硬。超声波诊断为∶多囊肝;②多囊肾。

诊查∶诊其脉沉弦,舌苔黄腻满布,肝掌明显。

辨证;湿热夹瘀结成癥瘕,邪盛正虚。所幸胃气尚存,犹可攻补兼施。

治法∶试拟益气利水,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处方∶生黄芪15g 炙地龙 9g 全当归 9g 桃仁 9g 红花 6g 赤白芍各 9g 炙鳖甲 12g 夏枯草 9g 生牡蛎(先煎)30g 泽泻 12g 生苡仁 30g 带皮茯苓 12g 海藻 15g京三棱12g

服药 7剂后,患者家属来述,药后尚觉安适,舌苔黄腻渐化,食后腹胀亦减。前方去炙鳖甲、京三棱,加积实 9g。另加鳖甲煎丸12g,分两次吞服。

再诊;10 2 日。上方药共服 28 剂,脉沉弦之象已较初诊时为减,尺部较弱,舌苔黄腻,纳尚可,大小便正常。宗初诊方,去炙地龙、炙鳖甲、京三棱,加炙山甲 9g、猪苓 12g、枳实 9g。鳖甲煎丸照服。

三诊;10 18 日。上方药服用 14 剂,1 周前发缠腰火丹,刺痛甚剧,夜不成眠,但腹中反觉松动。脉沉弦,舌苔较腻。前方去海藻、猪苓,加代赭石 30g(先煎)、龙齿 30g(先煎)、石决明 18g(先煎)、钩藤 12g(后下),红花改为 4.5g,白芍加至 18g

四诊;11 4 日。服药 14剂,缠腰火丹已愈,胃纳正常,大便日 1 次,小便尚可。经医院检查,肝剑突下比前缩小2 指、肋下比前缩小 3 指。脉弦带滑,舌苔已不腻。诸症有好转之象。

处方∶生黄芪15g 炙山甲 9g全当归 9g 赤白芍各 9g 桃仁 9g 红花 9g夏枯草 9g 生牡蛎 30g(先煎)茯苓12g 生苡仁30g海藻 15g 枳实 9g银花 12g鳖甲煎丸12g(分两次吞服)

五诊;1977 1 l1 日。上方加减共服药 42 剂。又经医院检查,肝脏与四诊时触诊相同,肝区自觉有轻松感。当为气血流动之征。腹围又见缩小,胃纳可,大小便如常。脉小弦带

滑,舌色嫩红,边有瘀点,苔薄微黄腻。仍当益气化瘀,清利湿热。

处方∶生黄芪 18g炙山甲 9g丹参 12g赤白芍各 9g桃仁9g夏枯草 9g生牡蛎 30g(先煎) 茯苓 15g 生苡仁 30g 海藻 12g枳实 9g 银花 9g 泽泻 15g 炙地龙 9g 鳖甲煎丸12g(分两次吞服)

六诊2 3 日。上方药共服 28 剂,腹中病块又见缩小,4个月来腹围从不能束带到能束带,从可束皮带到能束 21 个月来肝区有收缩样疼痛。脉弦,古答如前。治从

处方∶生黄芪 12g 炙山甲 9g丹参12g赤芍 9g白芍15g 桃仁 9g 夏枯草 9g生牡蛎 30g(先煎) 生苡仁 30g 海藻 9g 炙地龙 9g 三棱 9g 延胡索 9g 莪术 9g 失笑散 12g(包煎) 鳖甲煎丸12g(分两次吞服)

七诊6 20 日。上方加减服药 5个月,面色正常,肝区经常隐隐作痛,劳累后更甚。脉小弦左带滑、两尺较弱,舌质正常、苔薄黄腻。大小便如常。治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处方;黄芪18g 太子参 15g丹参 12g炒白芍 9g炙地龙 9g生牡蛎 30g(先煎)泽泻9g 海藻 12g 夏枯草 9g 生苡仁30g茜草 9g 茯苓 9g 银花 9g 鳖甲煎丸12g(分两次吞服)

此方药服后效果更为显著,精神焕发,肝区已不隐痛。再以此方加减继续服用。1978 年春节后开始上班(已病休 3年),并不感觉劳累。原方药仍在继续服用。

1978 3 19 日随访患者,精神佳,步履轻健,已看不出大腹便便之状,肝掌消失。多年痼疾基本告愈,复香肝功能正常。但因患者主观感觉良好,未再往医院作超声波复查为憾。【按语】 多囊肝、多囊肾是少见病症,在中医学中应属于瘢瘕范畴。本例初诊时病情较重,邪盛正虚,补虚则碍实,攻实恐伤正,治疗颇感棘手。立法虽云攻补兼施,而处方则着重于攻,所以作此决定,考虑到因病致虚,不去其病,虚亦终难得复。在治疗过程中有两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在于发出缠腰火丹(带状疱疹),这从西医学观点来看,与其瘢痕宿疾无,关,而从 中医学观点来看,则为内蕴湿火寻找出路外达,是好事不是坏事,病症从此果有转机。第二个转折点,是在第七诊,由于久用攻伐之品己见伤正之象,此时处方减少攻伐之药味与用量,增加补养之药味与用量,使扶正而不碍邪,攻邪而不伤正,效果又见显著。可见无论攻药和补药,用得都要恰如其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